s 阅读页

第五十五节 罗伯特·奥本海默

  在获悉斯大林的大清洗后,奥本海默从“左”倾思想中摆脱了出来。他投身发展原子弹的事业。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开始筹划搞原子弹,但他们把奥本海默排除在外。因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放射实验室主任厄内斯特·劳伦斯怀疑他有“左派活动”。奥本海默向劳伦斯保证他不会在这方面制造“麻烦”,并拿出成绩表明他是有用的。他在伯克利组织了一批科学精英,包括从纳粹德国逃出来的特勒和贝兹。他们提出了如何解决原子弹制作的各种问题。

  1942年8月,陆军部被授命统管发展原子弹问题,制定了“曼哈顿计划”。主任为列斯利·格罗夫将军。他叫劳伦斯负责设计。但劳伦斯另有任务在身,不得前来。于是,格罗夫就选中了奥本海默。

  他们两个果真配合得很好。格罗夫坚持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必须置身于一个与世无争的偏远地带。他们只能接触有关原子弹发展的科学材料。奥本海默完全同意第一条。他还主动提出应以他20年前到过的新墨西哥州为基地。不过他也提出了一条建议:既然工作者被禁在一个隔绝地带,那就不必去追查他们的历史问题,只要他有才便行。格罗夫同意了这点。这样,就在新墨西哥的洛斯阿拉莫斯建立了基地。

  奥本海默开始招募人才。其标准是“精通业务、有爱国心、坚决反对纳粹”。他取得了很大成功。到1943年4月,他已招到了一批极有才能的科学家,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后,该基地人数达到了1500人。据贝兹事后说:“奥本海默的才智压倒了所有的人。”“他洞悉实验室的每一件事,不论是化学的、物理的,还是机械的。”

  尽管奥本海默一心一意投身事业,但所谓的“安全问题”仍不时打扰他。1943年7月,他的前女朋友塔特洛克要求见他,他就请假到她的旧金山家中会晤,军部的反间谍人员盯上了他,于是谍报当局要求辞退奥本海默,只是由于格罗夫的保护,才得继续留任。8月份又发生了一起事。他主动向安全官报告:有一个人想煽动工作人员(包括奥本人)把有关情报交给前苏联。但他不愿透露此人姓名。后来在格罗夫坚持下,他才说出此人是加州大学的罗马语系教授契瓦利埃。此人当然被学校解职。不久,又发生塔特洛克自杀案。安全局此时认为奥本海默“一心想创立功名”,不致成为“危险”,事实也是如此。但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没有了结的问题。

  1945年7月16日,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制作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募戈多引爆。奥本海默在远处观察了爆炸。他引用了佛经里的一句话说:“我成了一名死神,破坏了世界。”8月6日,诨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爆炸,8月9日,诨名“胖子”的原子弹在长崎爆炸。

  奥本海默为战争结束而高兴。但他通知政府,他的工作人员不想再从事此项工作了。他自己亲向杜鲁门总统说:“我感到我手上有血。”杜鲁门回答说:“没关系,完全可以洗掉的。”10月,奥本海默自动提出辞职。

  接着,他出任了艾其逊—李连瑟委员会的顾问。该委员会建议美国应自动放弃对原子弹的垄断,以避免与苏联展开核武器竞赛。它建议联合国成立一个原子能委员会,监督全球裂变物质的使用,格罗夫不同意,杜鲁门也不同意。

  1947—1952年,奥本海默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任教。他还任原子能委员会的总顾问委员会主席。当苏联于1949年爆炸一颗原子弹后,劳伦斯建议美国应发展氢弹。奥本海默表示反对,但杜鲁门总统给予支持,这就产生了氢弹。

  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任命斯特劳斯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斯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解除奥本海默之职,理由是他是一个不安全分子。这样,奥本海默就在实际上脱离了原子能机构。

  不久,奥本海默在巴黎与契瓦利埃会面,于是又出了麻烦。同年12月,斯特劳斯列出了系列罪名,要求奥正式辞职,奥予以拒绝。于是开始打官司。斯特劳斯请联邦调查局窃听奥与其律师间的电话,并以此为罪证。许多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出面证明奥本海默的无辜和忠诚。但他的朋友特勒却说:“我觉得如果让别人来任此职,将更为安全。”5月27日,安全局作出决定,认为奥没有什么罪,但不能保证他不是一名危险分子。于是,他终于被解职。

  1963年,他获得了恩里哥·费米奖。1967年2月18日,奥因癌症病逝于普林斯顿。

  1945年纳粹垮台之际,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场非常特别的较量,那就是抢夺德国人才之战。美国以财力之丰、待遇之厚,顺理成章地取得了胜利。他们“劫”走了118名科学界人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韦纳·冯·布劳恩。

  1912年3月23日,布劳恩生于普鲁士波维森的维尔西茨。他父亲是一位议员,后来曾做到魏玛共和国的农业部长。布劳恩在柏林上学。当时报上曾报道发明家奥佩尔韦纳·冯·布劳恩用火箭发动赛车的事。布劳恩就想用火箭来发动他的一辆滑坡车。他买了6支特大号的焰火,绑在自己的车上,进行试验。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着:“我欣喜若狂,车子完全挣脱了控制,拖着彗星尾巴似的火焰冲出去了。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火箭有这么大的威力。最后,焰火在雷鸣般的一声巨响中燃烧干净,车子也停了下来。警察很快就把我抓住。幸好没有伤人,所以我就被释放了,交给我的父亲农业部长管教。”

  1925年,奥伯特出版了他的《通向星际空间之路》,“那本珍贵的书一到,我马上拿到自己的房间里,打开一看,我吓呆了,满纸都是五花八门的数学公式,令人莫名其妙。我跑去问数学老师,怎样才能看懂奥伯特的书。他要我好好学习数学和物理,那原是我最差的两门功课”。

  布劳恩决心要取得成功。1928年他转学到以数学著称的赫尔曼·利茨学校,因为渴望弄懂数学的各种符号,他知难而上,终于成了班上功课最好的学生。

  随后,他回到柏林进了夏洛滕堡工学院。

  1930年,布劳恩通过朋友的帮助会见了奥伯特教授。他对奥伯特说:“我还在技校学习,除了业余时间和热情以外,一无所有,不知我能帮助做点什么吗?”教授说:“你马上就来吧。”这时,他正在布置一次展出。于是布劳恩就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布置就绪。教授已悟到了布劳恩的才能。

  奥伯特搬到柏林附近的一个政府试验场以后,布劳恩成了他的助手之一。奥伯特建议应当通过实验证实他的一个论点:火箭动力的最佳来源是液体而不是火药。

  1931年,布劳恩暂时离开柏林到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学院深造。他在那里结识了医科学生康斯坦丁·杰纳勒尔兹,这个人后来成了他毕生之交。他们在那时就细致地讨论了未来太空人必须承受很大的加速度问题。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次太空医学研究吧。

  同年10月,布劳恩回国,1934年,他成为柏林大学物理学博士,时年22岁。他写的论文论述了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理论和实验的各个方面。毕业后他就参加了一个研究火箭发射的小组。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特别着重武器的研究,1935年1月,戈林手下的里希特霍芬少校到库默斯多夫访问了布劳恩,于是火箭发展计划获得了政府财力和物力的大幅度支持。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