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十四节 查尔斯·林白

  他的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所以他的大部分时间仍花在玩弄他的摩托车上,他可以驾着它作各种惊险的动作,使人们大开眼界。

  他在学校中唯一感兴趣的是陆军后备役军官训练团。他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第二个学年中,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差,面临被勒令退学的危险。于是他突然宣布,他要去学驾驶飞机。父母也都同意他的决定。

  他回忆说:“我庆幸我老没有考及格,否则,我可能会拿到文凭,在某一工厂终身做一名机械员。”

  他在报上读到有一家内布拉斯加飞机公司出售飞机并可以对购机者加以培训。于是他寄去500美元,并开车到了林肯城。1922年4月9日,他就在那里初次学习飞行。当时,飞行尚属试验阶段,飞机失事是家常便饭。由于那名训练员的朋友在一次训练时摔死了,他就不敢再继续教林白。

  林白一无所惧,他又去找了一个名叫巴尔的巡回飞行员,表示愿充当他的助手。在5月和6月两个月中,他们两个在内布拉斯加、堪萨斯和科罗拉多做了多次飞行。林白还独出心裁,愿意在飞行中站在双翼之间(当时的飞机是双翼式的)向地面群众打招呼。这一切都显示了林白的勇敢精神。

  但他的目标是单独飞行(fly solo)。1923年春,他终于用500美元从佐治亚州买到了一架飞机,名之为“琴尼”。在那些日子里,他就睡在飞机场上,研究该机之各种问题,特别是起飞和着陆的办法。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他起飞了,高度达到了45000英尺。这是他第一次单独飞行。

  1924年,他父亲逝世,林白那时已是一名老练的飞行员了。他对“琴尼”的动力和速度逐渐感到不满。朋友们劝他参加陆军航空队(那时美国还没有独立的空军)。在那里他可以驾驶DH飞机,其时速可达每小时125英里,而“琴尼”只有75英里。1924年3月19日,林白正式参加了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的航空学校。1925年他以最优的成绩毕业,获少尉衔。他当时已成了全国最有名的年轻飞机驾驶员之一。

  1925年,他在丹佛一家飞行表演公司谋得一职,次年又转至密苏里州圣路易的兰伯特机场工作。当时国家准许私人飞机公司运送邮件,他对这个工作很感兴趣,并经常飞行在圣路易和芝加哥之间。他干得很好。他还参加了密苏里国民卫队,成了“林白上尉”。

  不久,他设想要作一次横渡大西洋的单独飞行。他向当地商人募集了15000美元,并自行设计了一架飞机,但只有加州的一家飞机制造厂愿意承制,于是林白就到了圣地亚哥的雷恩飞机公司,亲自监制。1927年5月10日,飞机制作完成,他把它命名为“圣路易精神号”。他先驾驶飞机到纽约,花了7个小时。这时,报上已大事宣扬,他是非横渡大西洋不可了。

  1927年5月20日上午7点54分,“圣路易精神号”起飞了。林白以10000英尺高度向前飞,他感到天空太冷,又放下高度继续向前,在28个小时以后,他看到了一片陆地,察看地图,知道这就是爱尔兰。他欣喜万分,因为这意味只要再过几个小时就可到巴黎。1927年5月21日下午10点24分,林白在巴黎拉保吉特机场降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虽然这时他急需睡眠,但热烈的场面根本不允许。直到早上4点15分,他才进了卧室。他一共63小时没有睡觉。

  5月28日,他重新登上飞机飞往布鲁塞尔接受比利时人民的祝贺,接着又飞往伦敦,晋见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林白在英国乘轮船孟菲斯号回国。到达齐萨比克湾时,美国政府派了4艘驱逐舰和40架飞机表示欢迎。这是6月11日,林白的妈妈也赶到港口接儿子回家。

  接着是在华盛顿举行庆祝大会,柯立芝总统发表讲话说:“这是美国人民的儿子作出的、足以流传百世的表现大无畏精神的事迹之一。”随后,纽约举行了连续4天的大庆祝,为此,股票市场暂停了3天。旅馆爆满,参加庆典者估计至少有300万人。为庆祝所撒的纸屑有好几吨重。

  林白成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最大英雄。这是林白自己所预料不到的。

  作为追星族的一位姑娘就在这时成了林白的妻子,她就是最后成为女作家的安妮·斯潘塞·莫罗。

  1906年6月22日,安妮生于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她的父亲德怀特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银行家,后来成为新泽西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她母亲伊丽莎白·卡特是教育家,1939年至1940年曾任史密斯学院代理校长。

  安妮1928年在史密斯学院毕业。她在前一年初遇林白,并立即产生了爱情。她在《黄金岁月》中写道:“我感到在此之前的一切都是琐碎、肤浅和短暂的。”

  她又说:“发现自己被人爱着简直让我无法相信。它改变了我的世界以及对生活和自己的看法。我获得了自信、力量和几乎全新的性格。”

  她写道,在结婚之前,她认为未来的丈夫或多或少像个“身穿闪闪发亮的盔甲的骑士,而我是他深爱的恋人”。

  在他们结婚后的最初10年中,他俩一直是结伴飞行,所以安妮可算是美国第一位女性飞行员。他俩到处飞行,南美、欧洲、亚洲都有他们的踪迹。安妮在《东方之行》中还提到了中国之行。她写道,1931年他们飞往中国,恰巧看到了中国的水灾。这时长江暴涨,淹没了许多城镇和乡村。林白自告奋勇,驾机运送救济物质。他们飞到了江苏省的兴化城,有许多难民涌向飞机,有一人还登上了飞机,林白不得不鸣枪示警,才驱散了群众。接着在汉口时飞机失灵,停落水中,两人只得游泳上岸。这次中国之行使他留下了对中国人的不良印象。

  1936年,林白应邀观看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他还观察了希特勒德国的航空事业,发现德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惊人,大有超过美国之势。他也对整个德国的复兴工作表示赞赏,从此被人们认为他是一个亲德派。1938年,德国驻美大使威尔逊邀他访德,他还邀请德国空军部长戈林同林白见面。在宴会席上,戈林忽然掏出一枚十字勋章授予林白,威尔逊示意可以收下。这样,林白是法西斯同路人的罪名更进一步地得到了“证明”。

  同样在1938年,苏联曾邀请林白夫妇访问莫斯科,但林白回国后说,苏联几乎是人间的地狱,它一定会垮台,只是时间问题。苏联报纸乃大骂他“妖言惑众”。

  其实,大概从1936年起,林白就主张孤立主义,实质是门罗主义,即美国只管美国和美洲的事。1939年德国吞并波兰,英法向德宣战后,林白更不遗余力地反对罗斯福的亲英外交政策。当时有一位反罗斯福的著名广播员富尔顿说,他愿意把他的广播时间让给林白,由他来发表一次反战演说,也就是反罗斯福的演说。

  白宫得到这个消息后,就派人与林白商谈:如果林白放弃演说,并停止攻击政府政策,罗斯福总统将特地开设一个空军部(那时美国没有空军部,只有陆军的空军和海军的空军),并请林白任空军部长。林白不但予以拒绝,而且更为气愤,他认为这是无耻的政客勾当。

  结果,林白的演说获得了人们很大的欢迎。反战派还成立了一个“美国第一党”,其意思是说,美国人不能把英国的利益放在第一,必须永远把美国的利益放在第一。该党的发起人是西尔斯百货公司老板、前将军罗伯特·伍德,林白也是该党一名重要成员。

  随着白宫对林白的攻击升级,林白对罗斯福的攻击也水涨船高。1939年5月29日,他在费城发表演讲说:“罗斯福先生扬言希特勒想统治全世界。但正是罗斯福自己想称霸全球,因为他说,我们的事情就是要控制欧洲和亚洲的战争,他还说美国必须控制非洲沿海的一些岛屿。”他还说,“有三股势力要把美国拖进战争。它们是英国、犹太人和罗斯福政府。”

  1940年大选时,共和党有一批人曾要求林白出来任总统候选人,为林白所拒绝,因为他根本无意进入政界。

  1941年,希特勒偷袭苏联,美国决定帮助苏联。这又给林白一个攻击的机会。他说:理想主义者一直在说,他们反对纳粹德国的暴政。但现在他们却要去和苏联结盟。大家知道,苏联是现代历史上最残忍、最血腥、最野蛮的国家,那么,他们的道义原则哪里去了呢?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前,这股反白宫势力甚为强大。林白每次演说,听众总有近万人。一般美国人都不愿意去打仗。但珍珠港事件一来,这股势力就戛然而止。

  林白为了表明他是一名爱国分子,积极请缨入空军服役,但内政部长伊克斯认为他是法西斯分子,加以阻挠,于是他不得不直接找到陆军部长史丁生。史丁生对他说,鉴于他的反战言论,军部难以接受他参军。但如果他发表声明,否定以前的观点,就可以入伍。林白不干。

  最后,福特汽车公司老板亨利·福特帮了他的忙,请他出任公司的轰炸机生产技术顾问。他干了一些时候,心中痒痒地总想去天空杀敌。接着,美联航空公司又聘他为F4U单人战斗机生产顾问。这样,他就以试验为名,驾驶一架F4U飞往南太平洋,见到麦克阿瑟手下的空军司令肯乃将军。那时林白已40出头,但由于他本人的要求,肯乃同意让他驾机出击。不过,他使用的是一个假名,瞒过了白宫,也瞒过了日本人。

  林白曾多次击落日机,日本人不知他们遇到的是林白上校。有一次,林白遇到两架“零式”追击,险些丧命。他从来是无神论者,这次,他不得不叹曰:非战之功,是上帝助我也。

  最后,肯乃将军认为林白更大的作用是训练后辈,不必自己上阵,林白就专门教导后辈如何在战斗中避敌和节油。

  其实,林白的逻辑颇为简单:德国没有打美国,美国就不该打德国;日本打了美国,美国当然应消灭日本。关于日本,他又作了如下的评论:我们说日本人如何残忍和野蛮,说得对。但我们美国人在对待日本俘虏时“与日本人一样的残忍和野蛮。我们一方面大叫日本人的野蛮,一方面又掩盖我们自己的野蛮,认为这样的报复是可以原谅的。”

  1945年罗斯福总统去世后,杜鲁门总统重新起用了林白。杜鲁门成立了空军部,林白被任为空军科学顾问局顾问。他在德国看到残破的局面后说:美国表面上是打胜了,实际不然,因为它打倒了德国和日本,却来了更可恶的苏联和中国。

  1948年,杜鲁门又派林白到法兰克福,监督支援西柏林空运,林白曾亲自去西柏林好几次。

  1953年,林白出版了他的传记《圣路易精神号》,并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同时,艾森豪威尔总统又晋升他为空军后备队准将。

  他本来是共和党人,但他坚决反对麦卡锡主义,所以在1956年大选中,他没有投艾森豪威尔的票,而投了民主党的票。

  进入60岁后,他的思想有所变化,主要是接受了基督教的教义。他没有参加教会,但相信《圣经》。他同意美国应当与苏联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他特别关怀世界的环保前途。他说,如果必须作出选择,他将选取鸟类而不选取飞机。

  只要有环保任务,他随时准备出发,并且只带三件法宝:替换的衣服、牙膏牙刷、一本《圣经》。

  1974年8月26日,林白逝世,享年72岁。

  他曾获国会奖章,有资格入葬阿灵顿公园,但他留下遗嘱要葬在夏威夷临海故居,在那里他可以永远看到无污染的蓝天和碧水。

  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年4月22日生于纽约市。他父母是德国犹太移民,家境甚为富裕。他家住在曼哈顿的一家公寓,罗伯特就在当地上学。他父亲还在长岛拥有一所别墅,夏季常在那里玩游艇。有一次,罗伯特收集了不少矿样,并写信给纽约集矿俱乐部表示自己的意见。俱乐部负责人就约他相见,他万万没有想到来者竟是一名12岁的孩子。

  1921年,他从伦理文化中学毕业,名列第一,并考入了哈佛大学。但在当年欧洲旅行时,染上了痢疾,身体十分衰弱,不得不申请保留学籍,休学一年。他父亲为了使儿子恢复健康,请了一位教练陪他去西部锻炼身体。他就到了新墨西哥州学骑马等等户外活动。他对新墨西哥的平顶山很感兴趣,后来他果真把新墨西哥当作了他事业的基地。

  1922年,他进了哈佛大学。他修的课程很多,既有数理化,又有哲学、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在数理化中,他又特别喜欢化学。他说,化学是探索“事物之心脏”。但他却被选中去当物理教授派西·布里奇曼的助手。1925年,他以三年读完四年课程的速度而毕业,并获得了优秀生头衔。

  在哈佛最后一学期,他碰到了一个小小的挫折。他向英国剑桥大学申请入开文迪许实验所,到欧内斯特·卢瑟福德手下做研究工作,竟遭拒绝。他再请求,到同所的约瑟夫·托姆逊教授手下工作,后者接受了他,但只要他为他制作钡薄膜片。他觉得这个工作十分枯燥,“不可能学到什么东西”。他才了解到自己不宜做实验性工作而应一心从事理论研究。

  1926年,他到德国葛丁根大学,拜在马克斯·布恩教授门下,并于1927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国在国家科研理事会做研究员。1929年,他受聘于加利福尼亚的加州技校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于是他就奔走于泊萨德纳和伯克利之间。由于他的精彩授课,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纷纷前来就学,从而促使西海岸成了美国高级物理学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

  他曾与布恩教授合作解决了估测次厚子粒的问题。他认为在作理论性估测的时候,可以不必计算质子的频动,因为质子的量大大地压倒了电子,基本上不会受电子的影响。人们把这称之为布恩—奥本海默约估。20世纪30年代初,奥本海默及其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律断定电子中存在高能量的粒子。

  罗伯特·奥本海默,1946年

  1936年,奥本海默结识了女朋友琴·塔特洛克。她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好了一段时期,不过没有成亲。1939年,他又碰上了另一位女朋友凯蒂·哈里逊,她的丈夫在西班牙内战中为反弗朗哥作战而牺牲,她也是共产党员,他们两人在1940年结了婚。这些事后来给他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