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四节 沃尔特·鲁瑟

  他们进了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工厂当技师和教练。那时苏联经济困难,实行配给制。鲁瑟兄弟为了表示与阶级兄弟共甘苦,把自己的特殊配给给了儿童,以增加他们的营养。他们参加了工厂的基层讨论会,觉得会开得很好,很有民主色彩。他们还写信回家,赞扬苏联的新气象。但不久,斯大林在基诺夫被暗杀后实行清党,大抓“托洛茨基分子”,政治气氛为之一变,他们也慢慢地体会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味道。

  1935年,鲁瑟回到了底特律,那时罗斯福总统已实行了“新政”,劳工地位有所改变。华格纳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之权。劳联内部有一批人起来组织了一个CIO,也就是产业工人联合大会,简称产联。其特点是一反劳联的以行业为基础的组织原则,而改为以产业为基础的组织原则。

  1936年,鲁瑟决定不再回福特公司而投身组织以产业为基础的汽车工人工会。那时,他认识了一位小学女体育教员梅·华尔夫。她是一名社会党党员,她的思想比鲁瑟更激进。他们很快就结了婚。

  他成了CIO的联合汽车工会的专职组织员。同年,他以底特律通用汽车工人工会代表的资格参加了印第安纳州南彭德举行的联合汽车工人工会大会。就在这次大会上,CIO宣布独立于劳联。鲁瑟被选为CIO执行局委员之一。他从此成了汽车工会支薪工作人员。他回到底特律后,挑克尔赛海斯公司为第一个对象。这是一家专为福特工厂制造零件的工厂。1936年12月,鲁瑟在该厂组织了一起静坐罢工,取得了胜利,并组成了联合汽车工会第174支会。静坐罢工可以说是鲁瑟的一个创造。

  福特公司一向是一个无工会公司,公司有一个专门对付工会的部门,或曰打手。鲁瑟决心要与公司老板斗一场。1937年,在一次散发传单时,鲁瑟被打手们打得遍体鳞伤。鲁瑟借此机会,把自己被打伤的场面拍成照片,送往《时代》杂志,一时闹得全国轰动。他宣称,任何暴力都不可能使他屈服,而只能使他更努力地为工会会员争取更大的权利。

  在接着而来的规模更大的通用汽车公司弗林特工厂的静坐罢工中,他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工会终于在福特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取得了合法地位。联合汽车工人工会很快成了全国最大的工会。传记作家纳尔逊·列希登斯坦写道:“鲁瑟从1936年的一名激进组织者,在1937年一跃而成全国公认的工会领袖。”

  1939年,他被选为联合汽车工会通用汽车公司分会主席。1940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说,要求把美国建成“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国内展开了美国是否应参战的大辩论。鲁瑟则提出了美国应“日产500架飞机”的建议。这是鲁瑟所提的政府与劳工配合的一系列建议的第一招。人们尊之为“现代化的劳工自由主义”。这个建议主张成立一个飞机生产局。由政府、资方和劳方组成。该局应以生产为主,打破各家公司的界线而重新组织生产。该局以效率为准则,不管你是什么工厂。如果该计划真的实施,联邦政府和劳工将有权控制生产。资方是绝对不允许的。但这个计划听起来很公正。所以资方代表乔治·罗奈就把鲁瑟称为“底特律最危险的人”,因为“没有人更比他能言巧辩,用似乎对现存社会体制无所损害的词句在暗中推销社会主义革命”。

  在1938年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的鲁瑟现在已得到了左右各政派的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已成了联合汽车工人工会的副主席,专门负责管通用汽车公司的分会。1946年,他被选为联合汽车工人工会的主席。

  他所以能在1947年当选主席,是因为他对1945年的一次汽车工人非法罢工(wildcat strike)处理得当。联合汽车工会本来议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举行任何罢工。但在1945年,下层工人感到资方有意利用这一协议来限制工资的增加,所以自发地在通用公司进行了罢工。美国共产党反对这种罢工。但鲁瑟却对此采取微妙的支持态度。在这113天的罢工中,鲁瑟给予的支持使他在下层工人中的威信大增,并保证了他在选举中取得优势。

  这次罢工还使鲁瑟有机会提出了一项新建议,使他在美国劳工史上留下了又一名声。他应用凯恩斯原理,提出了防止战后经济萧条的方案。他建议提高工资百分之三十,但资方不得提高汽车价格。他认为这样可提高工人的消费水平,保持一般人的消费能力,从而防止战后的经济萧条。虽然他的建议未能实现,但他却在1948年争取到了与通用公司订立一份“自动按消费水平调整”的工资制度。《财富》杂志把它称为“底特律条约”,并成了劳资谈判的典范。

  1947年,他连选连任,这次他在会上把反共作为主题,他基本上成了民主党的支持者。1952年,产联主席莫莱去世,鲁瑟接替了产联主席的位置。他努力促成了1955年劳联和产联的合并,由米尼任劳联—产联的主席,他自己为副主席。

  鲁瑟曾多次宣布他现有的政治观点。他说:工人运动的目的是改善、并不断改善工人的生活,既包括物质的生活,也包括精神的生活。作为美国人,他认为美国工人可以在美国制度之下不断改善其生活,事实也已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不能说社会主义是改善工人生活的唯一道路。他并不否认社会主义可以改善工人的生活。他要否定的是:不能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改善工人的生活。他研究了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他发现西德和韩国的工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大大优越于其对手。他说,他永远忠于美国工人的实际利益,而不是忠于什么主义。

  鲁瑟还说:我们已为汽车工人争到了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我们还将争取每周工作35小时,工资不减。这样,鲁瑟主义就成了龚泼斯主义的翻版。有一位评论家阿特·布雷斯说:“毫无疑问,20世纪30年代的沃尔特·鲁瑟必将嘲笑50年代的沃尔特·鲁瑟,并向他吐口水。”

  60年代是鲁瑟最得意的时代。他被评为战后世界10大人物之一,而与丘吉尔、罗斯福、艾森豪威尔等并列。由于他热烈支持黑人民权运动,又被人们称为“白色马丁·路德·金”。对后一称号他自认为最光荣。

  当约翰逊总统提出“伟大社会”的计划时,鲁瑟是一个鼓吹者。他成了约翰逊的密友。但随着越南战争的扩大,军费占了政府的最大开支,“伟大社会”宣告中断。鲁瑟的威望也受到打击。

  鲁瑟受人尊敬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他洁身自好,没有任何贪污行为(美国人一般认为工会是美国最腐败的组织)。他还用功好学,有学者风度。印度的尼赫鲁总理曾认为他是一名总统的人才。

  鲁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我相信什么就做什么。我就是这样简单。”

  1970年5月9日,鲁瑟夫妇和建筑师斯托诺洛夫从底特律起飞去布莱克湖(在底特律北260英里处)视察联合汽车工会教育中心大厦的完工情况,不幸飞机失事,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商业周刊》称他为“最能体现以社会进步为中心的工会主义的杰出代表”。《纽约时报》称他为“为争取一个更好的世界而斗争的十字军战士”。马丁·路德·金的遗孀柯雷塔则称他为“美国最受人尊敬的白人工会领袖”。

  1891年5月20日,厄尔·白劳德生于堪萨斯州的惠契塔。他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员,自称是社会党员。白劳德在15岁也跟父亲入了社会党。没有几年,他又转入了威廉·福斯特领导的北美工团主义联盟。他在联盟的刊物当编辑,并上了法律函授学校。不久,在堪萨斯的奥拉兹当一家合作社的经理。

  1917年,由于反对美国参战,他被关进了监狱。1917年12月到1918年11月,被关在密苏里的普拉特监狱,1919年7月到1920年11月又被关进堪萨斯的列温沃兹教养所。他愤于政治的迫害及监狱的苦难,出狱后就在纽约加入了刚成立的美国共产党。

  由于他曾在美国的劳联做过工作,苏联代表就请他去参加莫斯科红色国际工会大会,他到莫斯科后获得了大会主席劳佐夫斯基的赏识。当时福斯特厄尔·白劳德作为观察员也出席了大会,他们相识并成了朋友。福斯特是当时“职工会教育同盟”的主席,他请白劳德任机关报《劳工先锋》的编辑。

  1926年,他随福斯特到莫斯科开会,与斯大林见了面,并立即得到斯大林的信任。早已离婚的他在莫斯科结识了苏联女子罗干诺夫斯加娅并结了婚。

  1927年,他被派往中国筹组泛太平洋职工会秘书处。他在中国待了两年,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在共产国际内获得了声誉。回国后,正逢德国希特勒的崛起,莫斯科确定执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为季米特洛夫的朋友,他于1934年被推上了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的职位。

  美国共产党的领袖一向被人形容为“粗眉浓毛”的外国人形象,而白劳德却是文质彬彬,人们说他比堪萨斯州长兰登更为“堪萨斯”。而他的领导也有新意。他主张支持罗斯福总统,他说这是美国特殊形式的“人民阵线”。他还创作了一条新口号:“共产主义就是20世纪的美国主义。”

  接着是欧战开始,德苏签订友好条约。白劳德不知如何办。这时,美国政府突然翻开老账,说他曾伪造护照,把他关了起来。1941年到1942年他在亚特兰大监狱待了14个月。接着而来的是德国入侵苏联和美国被迫参战,这就大大改变了局面。为了全国大团结,罗斯福于1942年5月16日放出了白劳德,他得以重新回到共产党领导岗位。在这段时期内,美国共产党与政府相处甚为融洽。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