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二节 约翰·路易斯

  路易斯从圣太菲回来后,成了正式的组员,不过,不可否认,当时组员是一项非常劳累的工作。他整年在旅途上奔波,很少有时间回家。当然,好处也是大大的,它使他熟悉各地情况,结交各种朋友,包括一批政界的大小人物。他的知名度逐步提高,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劳工中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1919年,他被选为联合煤矿工人工会副主席,并以代理主席身份出席了当年的劳联年会。正是在这次会上,他与他的大恩人龚泼斯发生了意见冲突。路易斯要求把未组织的工人组织起来,龚泼斯回答说:“我们同威尔逊总统之间有一项君子协定,在战争期间不能发动组织工会的运动。”龚泼斯坚持必须遵守这一协定。据路易斯自己讲:“从那时起,我就决定,我将来绝不能像龚泼斯那样去同联邦政府达成牵累如此之深的协议,以致在危机到来之际,由于对联邦政府已许下事先的义务而不能采取行动来维护劳工利益。组织劳工往往有赖于时机,这种有利的时机不可多得,决不应受总统牵制。只要这样的时机一旦来临,你就应不顾一切地抓住它。”路易斯后来就是这样做的。

  与劳联决裂

  劳联是一个按行业为标准而组织起来的工会,因此大批较低层的工人没有被吸收进去。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路易斯决定实现他的“把未组织的工人组织起来”的策略。当时龚泼斯早已去世,由钢铁工人工会主席格林接替任劳联主席。路易斯本人也早已成为副主席兼煤矿工人工会主席。他在回忆录中写道:1933年的一天,“我在纽约林肯旅馆碰到毕尔·格林。我再次向他建议把未组织的工人组织起来。工会领导人必须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全国复兴法》的第7A节,掀起一个巨大的组织运动。但毕尔无动于衷,而且,看来他被吓坏了”。

  同年4月,我又碰到格林,他不愿意让人看到我和他在一起。我们约好晚上11点见面。晚上11点,我来到纽约圣里洁旅馆门前,看到毕尔把大衣领子提得高高的,把帽子压得低低的,在门前徘徊。我们找到一个隐蔽之处。我跟他谈了两个小时,我要求他把劳联的力量全部拿出来去组织钢铁工人、汽车工人、造船工人和橡胶工人,等等。毕尔不同意,他说这要花很多钱。我说,煤矿工人工会将首先拿出50万美元,他还是吞吞吐吐。他坚持说,不能着急,不能着急。

  “就是在这一天晚上,在那个死巷内。我明确无误地意识到,劳联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和其他基础工业中组织产业工会的。他们不会去做这件非做不可的工作,我知道这个担子已落在我身上。就在这阴森森的凌晨时刻,我决定要搞一个产业工会联合会。”

  在接着的1935年劳联大会上,路易斯正式发言说:“我们劳联号称有会员350万人,但全国可组织的工人有3900万人。若按照劳联现行的政策,那3000万人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组织起来。我认为我们应当改变政策。我们的劳工运动是建立在这样一条原则之上的:即强者就应该扶助弱者。强者扶助弱者的组织原则完全是美国式的原则。”

  但大会终于以18024票对10993票否决了路易斯的提案。路易斯不久又被开除出劳联。于是,他联合他的几个同伴,另起炉灶,成立了以产业为标准的产业工人联合会。30年代下半期,产联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组织运动,钢铁工人工会、汽车工人工会等相继成立,不到几年,他们就拥有超过200万的会员。当然,产联的主席就是路易斯。

  顶撞罗斯福

  路易斯本来是一贯支持共和党的,但在1936年的大选中他改变了态度,支持了罗斯福。1939年欧战爆发后,他反对罗斯福把美国拖入战争的政策,从而有反罗之意,罗斯福乃召他至白宫商谈。路易斯回忆1940年的这次会晤说:

  10月17日上午总统召我进宫,总统在床上接见了我。看来他精神不太好,很疲劳。他看到我说:“约翰,请靠近一点坐。”他思索片刻,对我说:“约翰,我希望你支持我。”我说:“总统先生,你是说你希望产联支持你。你愿给产联什么保证?”

  总统看来很不高兴,他反问:“嗯,你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不是一直在支持产联吗?”我没有作答。他声音更大了,气也更大了:“约翰,难道我不一直是产联的朋友吗?”

  我说:“总统先生,如果你是劳工的朋友,为什么联邦调查局要窃听我的电话、我家中的电话以及我办公室的电话。他们受到命令说要随时追踪我。”

  总统说:“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说:“这是事实。”总统说:“这是无聊的谎言。”我站了起来,看着他说:“任何人都不能说我约翰·路易斯说谎,富兰克林·罗斯福更不能这样说。”然后,我就拿起帽子和外套走了。我还没有跨出门口,总统又叫道:“约翰,回来,我有话和你谈。”

  我走了回去,对总统说:“我的电话是被窃听了,这是千真万确的。我说的全是事实,可以由法兰克·墨菲作证。因为这是他告诉我的。因为他亲自看到了你给联邦调查局的命令。”

  于是,总统“环顾左右而言他”。我们随便说了10分钟闲话,最后我伸手向总统告别。总统的脸色很不好看,我走出了房门,我知道总统已跟我一刀两断。

  10月25日,路易斯通过电台向全国人民发表了反罗斯福的演说:“凡研究过总统各次讲话的人都会了解,总统的动机和目的就是参加战争。总统说他厌恶战争,要力求争取和平,但他言行不一。我反对我国牵入任何的外国战争。我建议选温德尔·威尔基为下届总统。”

  “很明显,如果没有广大工人的支持,罗斯福总统是当不上第三任总统的。因此,如果他再次当选,这必然意味着广大群众投了他的票,也就是不接受我的建议。若这样,我认为等于是对我投了一次不信任票,因此,我将在11月产联大会上宣布辞职,辞去产联主席之职。”

  路易斯这次是完全赌输了,他不得不辞去产联主席之职,继任他的是钢铁工会主席莫莱。不久,他又与莫莱争吵,退出了产联。联合煤矿工人工会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工会,路易斯可以完全独立地行动了。

  美国参战后,劳联和产联都承诺在战争期间不罢工,而路易斯则相反,他要利用战争急需煤的情况,提出提高工资的要求。并因此而举行罢工,闹得全国不安。这是1943年,恰逢宋美龄访美,在白宫居住,在一次饭桌上,罗斯福说:“我是总统,但路易斯不听我的,我反要听路易斯的。请问你们是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的?”只见宋美龄一声不响,只是轻轻抬起手臂,把手掌放平,然后沿着脖子死劲一勒。这个动作赢得了罗斯福夫妇的极大欣赏。

  这一次,路易斯获得了一定的胜利,使煤矿工人的工资得到了提高。他得到了自己工会工人的赞誉,但引来了全国人民的唾骂。他成了“劳工希特勒”。

  1945年,杜鲁门继罗斯福为总统。11月,路易斯又蠢蠢欲动,挑起事端。检察长申请要对煤矿工人工会下禁令,法官高尔德博罗于11月18日批准。煤矿工人马上宣布了罢工。其实这正中政府之计,高尔德博罗宣布路易斯及其工会犯藐视法庭之罪,判工会罚款350万美元,路易斯个人罚款1万美元。路易斯于12月7日宣布取消罢工。经上诉后,最高法院改判工会罚款为70万美元,但维持对路易斯的1万美元罚款。路易斯声称他自己没有钱,由工会代付他的1万美元。在这一次的争吵中,路易斯大大地丢了脸。

  经此挫折,路易斯终于于1960年宣布退休。美国工会头头从龚泼斯起,凡格林、莫莱等,无不搞终身制的,所以路易斯的退休也算得上是工会史上的创举。

  1969年,路易斯病逝。

  普遍认为,路易斯有两张脸孔。在办公室内,他是一名专制暴君,也是一名大流氓,他横行霸道,不讲道德,不择手段,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比如说:有一次,他派一名共产党组员到下层工作,当地工会上诉说,该人太傲慢,如何处理,路易斯回答说:为什么不给他肉体打击,这是对付这些王八蛋的最好办法。

  但在家中,他扮演的是圣人角色,对父母尽孝,对兄弟行悌,在妻子面前是绵羊,在女儿面前是黄牛。

  传记作家詹姆斯·韦希勒说,路易斯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字:“权。”

  威廉·福斯特曾长期是美国共产党主席。1881年,他生于马萨诸塞州,6岁时迁往宾州。他父亲是爱尔兰的芬尼党人。他被征参加英国军队,于是在军队中鼓动爱尔兰士兵起义,失败后于1868年逃亡到美国。他在宾州当马车夫,他妻子是纺织工。他们共生了23个孩子,但由于贫穷,只养活了3个,福斯特是其中之一。

  福斯特从7岁起就半工半读,做卖报儿童,10岁辍学当学徒。他一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工,其中突出的是肥料工人。一次,他在宾夕法尼亚里丁县的还原公司工作,这个工厂脏得难以形容,厂内垃圾到处乱堆,垃圾场上常常有整幅由蛆虫构成的蠕蠕而行的活地威廉·福斯特,1928年毯。夏季垃圾最多,几百吨腐臭的残羹,夹着死猫死狗等等,都堆在烈日之下,不但发着恶臭,而且产生千千万万的蛆虫和苍蝇。在这个工厂周围一英里的地区内,到处都是难以忍受的臭气,而福斯特就整天在这种臭味中工作。当休息日该厂工人进城时,人们都远避之,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1900年,福斯特到纽约当电车工人,但不久就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开除了。正是这一年,福斯特开始受到社会主义的启蒙。他说:“对资本主义制度幻想的消失为我转变为社会主义者提供了基础,但实际的转变却是颇为突然的。1900年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在布劳德街与南街散步,看到有一个人在大街上演说,我便站着听,他是一位社会主义者,而且显然是社会劳工党人。这个人所讲的话使我神往,我发现我完全同意他的话。从此以后,我就开始热心阅读社会主义书籍和报刊。”

  1901年,福斯特加入了美国社会党。他到西海岸工作,并为社会党进行活动,但由于他反对当地社会党领导的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受到了排挤,终于退出了社会党,加入了世界产业工人协会。

  世产协是一个穷工会,为它工作的人大多是不支薪的,甚至连出差的路费也没有。福斯特这样写道:“许多世界产业工人协会的富有战斗性的工人都是偷乘火车的老手。对他们来说,用四五天工夫从芝加哥乘火车到太平洋海岸,沿途忍受艰苦和风吹雨打不过是件小事。1912年当世产协在芝加哥召开年会时,有一个特点:从太平洋海岸来的代表大多没有从当地的组织得到任何经费,他们身无分文,却偷乘了5000多公里的火车。”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