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二节 琴·亚当斯

  中国的较早词汇中只有慈善事业这个名词,没有社会工作这个词。后者的涵义要比前者大得多。提到社会工作,美国人必然会想起琴·亚当斯。她可以说是社会工作的鼻祖。

  1860年9月6日,琴·亚当斯生于伊利诺伊州的赛达维尔镇。她父亲是一名州议员,而且是林肯的朋友。他和林肯一样,非常讲求人品。他在日记中曾写下如下的句子:做人首先要讲人品。琴·亚当斯一个人即使占有整个世界而没有灵魂,那算是什么呢?“我坚信‘诚实是最好的政策。我希望我能做到不论在如何苦难中都会遵守这一箴言。”她家还保留了林肯给她爸爸的信。林肯非常别致地称她爸爸为“我亲爱的DoubleD’ed亚当斯”。原来亚当斯在英文中的拼写是Adams,而她家的姓却是Addams。

  琴的早年遭遇非常不幸。两岁时她妈妈就去世了。“死亡”在年幼的琴心中留下了没法磨灭的阴影。她还记得有一天看到父亲独自坐在椅子上流泪。她扑上去问,发生了什么?她爸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被暗杀了!”这是指林肯之死。还有一件事同样使她难受。在她同村内,住着一对老年夫妇,他们共有5个儿子,都去参了军,有4个战死在战场上,只有小儿子得以生还,但在一次打猎时却被误伤致死。她总觉得上帝不公平,所以在幼年,她一直没有相信宗教。

  从经济条件讲,她家是当地的富裕人家。但生活之不幸这个问题总盘旋在这个小女孩的心头。有一次她和爸爸驾马车经过匹开托尼卡河畔,那里有许许多多爱尔兰移民的贫民窟,她问爸爸为什么人们住在这种狗窝不如的屋内。她在自传中说:“我听了爸爸的解释后,就对爸爸说,我决心要在长大之后盖一所大房子,不要盖在豪华地区,而要盖在这一堆破烂房子之间。”

  1877年9月,琴从当地中学毕业后进了伊州的洛克福德女子学院。她本来想进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女子学院,因为洛克福德不授学位,而史密斯是授学位的学校。但她爸爸不愿她远行。她只好听爸爸的。她在洛克福德一直读到毕业。她很想学医,那时几乎没有女医生。她体会到女性们都不愿意在体格检查时把自己的乳房暴露给一个陌生的男人,深感这是一种很大的羞辱,更不愿意由一个男人来察看她的妇科私密。所以她一心想学医。但父亲却要她留在他身边。

  她只好听父亲的。1881年,他父亲在旅行中得病,不久便去世。她继母乃带领全家移居费城,琴也开始了大城市的生活。她开始实现她的梦想,进了费城的妇女医学院。那里的功课非常紧张,而且还要在妇科门诊部做实习。结果她得了精神分裂症,一年就休学了。1882年,她和继母去欧洲做了一次旅行,但她的病没有好转。她的姐夫和姐姐是医生和护士,姐姐就邀她到自己家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但她一直没有复学,而是帮助继母料理家务,并照看产业。

  她父亲死后,留下了价值30万美元的财产。继母当然是最大的继承人。琴则得到了约值5万美元的财产。其中主要是地产。共有三块,一块247英亩,一块是60英亩,另一块是80英亩。按今天的价值来看,可超过一百万美元。

  1888年,她和女同伴再次作欧洲之游,参观了一些教堂和慈善机构。最令她感兴趣的是伦敦的托因比堂,这是由若干建筑物构成的一个特别居住点(settlement),它设在伦敦东城根的贫民窟,是贫民们的一个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中心。它的原意是帮助想当牧师的年轻人熟悉伦敦贫民的生活情况。托因比堂使她想起了她童年曾对爸爸说过的心愿——为穷人盖一所大厦。

  这里要附带说一下:她从来没有交男朋友,除了父亲和兄弟外,她似乎对男人没有兴趣。她一生都没有结婚。

  1888年夏,她和好朋友艾伦回到了美国。这次欧洲之行给她带来了思想上的改变。第一,她放弃了学医的打算;第二,她在老家的赛达维尔长老会教堂受洗为基督徒。

  尽管她幼时那种对上帝的疑虑没有彻底消除,但她已开始从《圣经》中获取了无限的智慧。她特别体会到了人的限度和人的软弱。

  《罗马书》第七章和第八章说:“我们原晓得律法是属乎灵的,但我是属乎肉体的,是已经卖给罪了。因为我所做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做;我所恨恶的,我倒去做。若我所做的是我不愿意的,我就应承认律法是善的。既是这样,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做的。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善良,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若我去做我所不愿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做的。我觉得有一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我里头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一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服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借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她由此悟到她该怎样做。同年9月,她和艾伦到了芝加哥,她们在密歇根河畔租了一间房子,两人合住,并开始她们的新生活。她们的第一步是筹款。她们参观了各个教堂、各家教会、各种慈善机构、各家中小学;拜访了许多牧师、政界人物、新闻记者、慈善家和社会名媛。

  为了充实自己,琴抓住每一个机会上礼拜日学校。到“阿摩尔服务社”(设于第33街的一座济贫所)当义务服务员。还到莫迪教堂学校授课。

  她和艾伦还到莫里斯·波特医院参观和学习。这是一家专为穷孩子治病的私人医院。

  在筹款取得一定成果后,她们两人就着手找适当地段租房子。她们终于找到了“赫尔堂”。这是一幢处在贫民区内的大建筑。这本来是大财主查尔斯·赫尔的家。在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中,它周围的房屋全部焚毁了。随后在废墟上出现了一批贫民住房。赫尔家族也只好搬往别处。当时房屋的所有权归赫尔的外甥女海伦·克尔佛。她是芝加哥第一大富婆。但她有自由主义思想,经琴的游说,她同意把赫尔堂廉价出租。这就是赫尔堂的由来。

  这时还有一个奇迹出现了。琴本来是一名“林黛玉”,可称百病缠身。但在这忙碌的生活中,她的病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

  赫尔堂是一个总称,实际上在琴的经营下,这已不是一所房子,而是由七八座建筑物构成的一个建筑群,其规模已超过了英国的托因比堂。

  赫尔堂的重头工作就是为源源涌入芝加哥的外来移民解决困难。如帮助他们学习英语,寻找住所,授予工作技能,给予一般教育等等。它特别照顾那些不懂英语的孩子。所以移民们就把赫尔堂当作“天堂”。

  不久,赫尔堂就名震全球。许多知名人士都前来芝加哥参观。其中包括英国劳工领袖约翰·伯恩斯、俄国亲王彼得·克罗泡特金、托尔斯泰作品翻译专家阿尔梅·募迪、英国首相詹姆斯·麦当劳、罗马尼亚王后玛丽亚等等。

  为了争取正义,琴也曾参加政治活动,但以失败告终。当时她的选区内有一位恶名四溢的共和党党魁鲍佛斯,琴就帮助民主党候选人竞选,结果没有效果。1912年,她又帮西奥多·罗斯福的进步党进行竞选,也没有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她采取了反战立场。结果遭到了“爱国派”的猛烈攻击,同时也影响了赫尔堂的发展。她为赫尔堂苦斗了20年,写了一本《赫尔堂20年》留世。

  《世界传记大全》评曰:“赫尔堂的成功使琴·亚当斯名震全国。她也曾投身于反芝加哥政治腐败的斗争,她在1894年波尔曼铁路大罢工中曾充当调解委员会委员。她支持工人的罢工权利。她到处演说支持各种改良运动,她提倡女权,主张非战主义。”

  1931年5月,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35年5月21日,琴·亚当斯病逝。

  传记作家狄利贝尔托写道:“今天,人们普遍地认为琴·亚当斯是美国历史中的一位非凡人物。她是为社会正义作出永垂不朽功绩的伟大人物之一,是与亚伯拉罕·林肯和马丁·路德·金一样的名人堂人物之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