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六节 哈里埃特·杜布曼

  1990年3月10日,老布什总统发布了一个如下的通告:

  值此纪念哈里埃特·杜布曼冥辰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她在争取自由一事上的一片忠诚,我们也必须再次提醒自己应忠于她一生为之奋斗的那些永远不朽的原则。她一生的历史就是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忍从事废奴运动,并推动我们独立宣言中所尊奉的高尚理想:“在我们看来,以下的真哈里埃特·杜布曼,1885年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很多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自从她本人于1849年逃出奴役以后,哈里埃特·杜布曼通过人们所说的地下铁道做了19次的回归,帮助救出了数以百计的奴隶。她要求保证我们的国家永远实施人人有自由人人有机会的诺言。正是这种努力,使她获得了“人民的摩西”的称号。

  在内战时期,她为联邦军队充任了护士、侦查、厨师和间谍,为此,哈里埃特·杜布曼经常为了保护别人的安全和自由而冒丧失本人安全和自由之险。战后,她继续为争取正义和人类尊严而奋斗。今天我们要对这一位勇敢和无私的女性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确认哈里埃特·杜布曼在珍视自由的人们心中的地位,参众两院已通过决议,规定1990年3月10日为哈里埃特·杜布曼纪念日。

  因此,我,乔治·布什,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在此宣布,1990年3月10日为“哈里埃特·杜布曼纪念日”。

  2004年,美国出版界几乎同时推出了两本哈里埃特·杜布曼的传记:Catherine Clinton:Harriet Tubman:The Road to Freedom;Kate Clifford Larson:Harriet Tubman:Portraitof An American Hero。把几乎已被人们忘掉了的一位黑人女英雄重新搬上了舞台。

  比如说,2007年6月27日就有一条首都华盛顿电讯:德拉华州参议员卡本等八名参议员提案成立“纪念地下铁道拨款案”。他说:“这是美国历史中具有特色的一幕。我们必须现在采取行动保证使世世代代的人知道和尊重这些人所作出的勇敢行为。”

  要了解哈里埃特·杜布曼当然离不开“地下铁道”。

  从19世纪20年代到内战开始,美国有一个被人们称之为“地下铁道”的运动。这是一个由废奴主义者和黑人组成的地下联络网。它的任务是帮助逃奴从南方逃到北方。正是这个运动,产生了哈里埃特·杜布曼。

  当时最有名的废奴主义者莫过于约翰·布朗。他在堪萨斯活动一阵后回到波士顿,准备大干一场,实行武装起义。他去找弗里特里克·道格拉斯帮忙,结果遭到他的拒绝,于是他去找杜布曼。首先他到纽约州的奥伯恩,但杜布曼不在家,她到加拿大的圣凯赛林去了,那里是逃奴的一个集中地。于是布朗直接跑到圣凯赛林,他不用人介绍,一看就知道谁是杜布曼。他握着她的手说,“首先你是将军杜布曼,其次你是将军杜布曼,第三你还是将军杜布曼。”

  杜布曼感动地说:“我是一个弱女子,没有什么能耐。”布朗说:“不,我找到了我需要的将军。”布朗在杜布曼寓所待了两天,向她透露了自己的计划,并要求她的帮助。杜布曼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个要求。于是,布朗带她去波士顿会见了废奴主义者温德尔·菲利普斯。他一见菲利普斯就高兴地说:“菲利普斯先生,我给你带来了这个大陆上最善良最勇敢的人——杜布曼将军。”

  原来杜布曼和布朗有同样的观点。她也说:“在我看来,光在口头上说了解奴隶制的罪恶是一种伪善。有了解必须有行动,没行动的了解是不可能设想的。自由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只有当你认识到必须用打击来争取自由的时候自由才会到来。只有打击,更多地打击,更厉害地打击敌人,自由才会到来。”“我对奴隶可以用和平方法取得自由不抱幻想。奴隶主对人道的呼声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听进去的。对付专制君王的唯一办法就是用死来威胁他。”

  杜布曼在谈到她同布朗见面时曾屡次提到的梦兆。她说:“我曾几次梦见自己到一片荒野似的地方。岩石磊磊,灌木遍野。忽然我看见一条大蛇从岩石中抬起头来,正在这时,蛇头变成了一个老人的脑袋,有着长长的白胡须,两只眼睛盯着我,带着渴望的神情,仿佛就要对我说话似的。接着他身旁又出现了两个脑袋,样子比他年轻。正当我奇怪他们到底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忽然有一大群人冲了进来,把两个年轻的脑袋砍了下来。接着又把老人的脑袋也砍了下来。但那个脑袋仍然带着一副渴望的神情望着我。这个梦一遍又一遍地做,我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但我第一次看见布朗时,我一眼就看出他正是我在梦中所看到的那个老人。”

  不过,在布朗起义之日,杜布曼因发病,没有前往参加,所以也没有牵连到这一案件中去。

  杜布曼何许人呢?她原名阿拉敏塔·罗斯。其父母都是黑人。父亲叫本吉明·罗斯,母亲叫哈里埃特·格林。她后来嫁给一位名叫约翰·杜布曼的黑人,才改名为哈里埃特·杜布曼。

  1822年,杜布曼生于马里兰州道查司特县的汤普生庄园。她的同胞兄弟姐妹一共有九人。她从七八岁起就开始做成人的活。她小时就看到主人打她的父母,心中很气愤,只好咬自己的小手指解愤。但给她最大的一次震动是有人告诉了她这样一个新闻:

  在弗吉尼亚州查来斯顿,有一个奴隶主叫狄更斯,他拥有许多奴隶,其中一个叫艾肯逊。艾肯逊经常被毒打,实在无法忍受,决定逃往北方。狄更斯养着不少狼狗。他发现艾肯逊逃跑后马上派狼狗追捕,并把他抓了回来。狄更斯亲自动手处罚,把艾肯逊的一双眼睛血淋淋地挖了出来,说道:“我永远不让你见到北极星。”他把艾肯逊放在骡舍中,令他跟骡一块儿推磨。狄更斯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对企图逃亡的人的一种最好的教训。挖掉他的眼睛,他就再也看不到北极星,再也逃不出南方。我是一个仁慈的人,我不想伤害他的手足,他的手足是我的财富。”这个故事把杜布曼吓得直打哆嗦,同时也引起她无比的愤恨。

  1835年秋天,杜布曼亲历了一件事,更使她终生难忘。一天,奴隶们在围场上打麦,有一个名叫弗里曼的奴隶说他要到镇上去一趟,放下麦叉就走了。工头看到弗里曼往镇上走就暗中盯梢。杜布曼看到工头盯梢,知他不怀好意,因此她就盯了工头的梢。

  弗里曼到了镇上走进一家铺子,工头马上也进铺子,抓住弗里曼,并命令周围的黑人把他捆起来,但他们没有一个理睬他的。这时他看到了杜布曼,就大叫杜布曼帮他把弗里曼捆起来。杜布曼当然也不予理睬。正在这时,弗里曼猛一甩,摆脱了工头,夺门而逃。工头哪里肯舍,马上拔腿就追,但他还没有跨出门口,就被杜布曼挡住去路,她大喝一声:“不许追。”工头吓了一跳。但他马上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就顺手从柜台上拿起一个铁砝码对准杜布曼的头打去。杜布曼应声而倒,血流满地。黑人们见此情景大呼:“杀人了,杀人了。”工头一看形势不对,溜之大吉。

  黑人群众把杜布曼抬回家,她伤势很重,长期不省人事,她妈妈认为她必死无疑,但杜布曼有惊人的生命力,在床上躺了三个月,不靠医药,自动地恢复了过来。但她额上的一个大疤成了毕生的纪念。

  杜布曼在卧病期间神志昏迷,但仍屡次跪了起来作非常清醒的祷告说:“主啊,如果你不想改变他(指奴隶主)的心,那你就杀死他吧,请你把他除掉吧。”另有一次,她说:“我已经看到他们的眼泪了,我已经闻到他们的悲叹声了,我已经听到他们的呻吟声了,我准备用我血管中每一滴血来争取他们获得解放。”

  杜布曼恢复健康以后,主人命令她从事各种笨重的劳动,这对她的体力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但她觉得这倒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她可以有机会在外面奔走,熟悉地势,以便有朝一日逃往北方。

  1844年,杜布曼与约翰结婚。不过他们没有生孩子。约翰是一个自由黑人,他没有那种强烈的逃亡意识。而杜布曼一心一意想的是做自由人。她认为,不做自由人,就做死人,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1849年的一个夜晚,她终于获得一个机会逃到山中,等到主人发觉,已经来不及追了。但困难并不就此结束,夜晚的崇山峻岭是可怖的,特别是饿狼的嗥声,使人心惊胆战。但她抱着一个信念,狼再狠也没有奴隶主心狠,狼最多把你咬死,而奴隶主却要把你活活拖死。山中没有路,也不明方向,她唯一的依靠就是看北极星。北极星指向哪里,她就向哪里奔。她不敢白天走路,因为白天容易被人发觉,她只能在晚上走。晚上天阴或下雨又不能走,因为没有北极星弄不清方向。这样,她走了半个多月才进入宾夕法尼亚州。

  事后她这样说:“那天早上当我发现我已跨过奴隶州界线时,我真不知如何是好。我跑到小溪旁边照看我自己的小影,我要看一看一个自由的黑奴是一副什么模样。一切都异样,一切都美。太阳从树林间照下来,每一条光线都像是用黄金织成的。我感觉我好像已经到了天堂。”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地下铁道”在1850年以前和以后是不同的。在此之前,只要从奴隶州进入自由州就完成了。1850年国会通过《追捕逃奴法》,奴隶主可以入自由州追捕逃奴,因此必须把逃奴送入加拿大才能完成任务。

  杜布曼不以自己一人逃脱就满意了。她在费城当女佣,做杂工,积累一些钱,准备把她全家人一一带出。她先后共回家九次,救出了五六十人。(据传记作家萨拉·布兰福德说,回去了19次,救出了数百人。老布什总统采用的就是这个数字)。

  杜布曼曾自豪地说:她所带领的人,没有丢失过一个。这当然是取决于她的机智和勇敢。不过她本人是一个十足的基督徒,她坚称她的一切来自祷告,依靠主的指点。

  我们试举她所使用的一种联系方法。可以把它称之为歌声联系法。她利用美国黑人所流行的歌曲,加上暗号,来传递信息。这样,就起到了电报的作用。

  有一次,她在路上发现她的旧主人迎面而来,躲避已来不及。但她早已有所准备,忽然从兜内掏出两只母鸡,拼命一甩,她就装作惊恐万状地追赶母鸡,主人也就没有仔细去看这是谁了。就这样,她得以转危为安。

  她也善于联系和动员群众。有一次,奴隶主到北方来追捕一名叫查利·纳尔的逃奴。他被关在纽约州特洛易的法院内。如果说李逵在江州演出了一出劫法场的话,那么,杜布曼却在特洛易真人真事地演出了一场劫法院。

  现在把凯萨林·克林顿《哈里埃特·杜布曼传》中的记载翻译如下:

  1860年4月27日,纳尔被特洛易当局扣押,被关在互助银行大楼的联邦专员办公楼内。杜布曼组织了一大批抗议人群前往包围。当局事先已有准备,防人进入院内。但杜布曼自有办法。她包起头布,带了一只装食品的篮子。她打扮成一名老妇(其实是34岁),得以进入院内,并爬上了二楼的会议厅。当时法官正宣布应把纳尔送回弗吉尼亚。纳尔听到这个判决后突然奔往窗口跳窗,被警察制伏,并加以镣铐。在这一刹那间,杜布曼撕下头布,突然向警察进攻。她连背带拖把纳尔带下楼,把他交给了群众。有一位目击者这样说:“警察的棍子不断地打在她头上,但她绝不松手。”

  纳尔已被打得半死,人们把他背到河边,送上渡船。但对岸的警察又把他抓了起来。看来事情已失败了。但杜布曼没有气馁。她和群众过了河,再度包围该地扣押纳尔的法院。一名强壮的黑人强力打开了大门,警官莫里森用斧子砍倒了他,他的尸体把门塞住了,门关不上,这就给了群众机会。这样,哈里埃特就和一些女黑人跨过尸体进屋把纳尔救了出来,放在准备好的车子内向西北奔去。一名《论坛报》记者说:“这一事件在这里引起了空前高涨的反奴役气氛。”《特洛易时报》说:“(反奴)群众中包括许多上层人士,有律师,编辑,公务人员以及社会名人。但其基本群众是黑人。”

  在拯救纳尔事件中,杜布曼表现出了约翰·布朗所说的将军风格。从此,人们认为,她不仅是摩西,而且也成了耶稣。

  内战开始后,杜布曼为北军立下了许多功勋。其中最有名的是康巴席河偷袭。这是一次深入敌后的偷袭。事情发生在南卡罗来纳境内。其目的是打击敌人士气和带走愿起义的黑人。那里是盛产大米和棉花之地,有卡罗来纳黄金地之称。1863年6月2日,那晚月色朦胧,北军三艘兵船开向康巴席河,领队的是蒙哥马利上校,他带有150名黑人士兵。但实际设计者是杜布曼,因为是她,事先做好了侦察路线和联络群众的工作。

  他们上岸后烧毁了敌人的军备,带走了七百名黑人,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最后安全地撤退。这次偷袭给南军造成极大的恐惧。经过这次事件,南军才发现北军的秘密武器原来是哈里埃特·杜布曼。

  但杜布曼是志愿人员,在军籍上没有她的名字。因此,在战争结束后她长期不能享受养老金。由于她的地下铁道工作,她认识了不少废奴主义者,包括富豪加赖特,名记者菲利泊斯。更重要的是西华德,他后来是林肯总统的国务卿。西华德的老家在纽约的奥伯恩。他是杜布曼的朋友,所以他把自己在奥伯恩的住宅廉价卖给了杜布曼。杜全家有十多口人,就住在那里。

  1869年,杜布曼重新结婚,丈夫名叫内尔森·查尔斯,比她年轻20岁。他实际上是担当了她的助手。她的晚年生活就是从事女权运动和救济黑人老弱。她在自己园地上种了蔬菜和水果,以此维生。

  在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她才开始领到养老金。

  她在晚年接见记者时说:“我做姑娘时喜欢吃苹果,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能种苹果树使大家都来吃苹果。我希望我一生做的就是这样。”

  她死于1913年3月10日。今天,奥伯恩的哈里埃特·杜布曼之家已成为一个历史景点。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