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三节 罗伯特·李

  在美国总统史上有两对父子总统,即亚当斯父子和布什父子。在美国名将史上也有过两对父子名将。其中一对是李氏父子,另一对是麦克阿瑟父子。

  此处要谈的是内战中的南军名将罗伯特·李将军。要谈罗伯特必须从他父亲谈起,他父亲叫理查德·亨利·李,别名“轻骑”·哈里·李。从这名字看就可知道他是一名骑兵手。

  罗伯特·李先说哈里·李,他1756年生于弗吉尼亚,1773年毕业于新泽西学院,即后来的普林斯顿大学。1776年参军任骑兵上尉,1778年升少校,1780年升中校,被派往南方战场任格林将军助手,以骑兵伺机袭击英军康沃利斯的部队,曾建立大功。他的最后军衔是少将。1792年任弗吉尼亚州长,1799年任众议员。同年,华盛顿逝世,哈里在议会中盛赞华盛顿时留下了一句可传万世的名言。他说,华盛顿“在战争中占第一位,在和平中占第一位,在人们的心中占第一位”。

  但哈里也参加了当时风行的土地投机活动,弄得倾家荡产,两度因债务入狱。在1812年战争的过程中,他又硬出头,去保护一家反对战争的报纸,结果被群众打得半死,虽送往西印度群岛去休养了很长一个时期,也不见恢复健康,他自知必死,想再见他妻子和孩子一面,乃于1818年回国,在佐治亚州沿海登陆,但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来不及回弗吉尼亚老家,就死在格林将军的佐治亚庄园中。

  罗伯特生于1807年1月19日,是哈里的续弦夫人所生,那时李家家境已告衰落,他妈妈因丈夫的事心情不愉快,得了瘫痪之症,所以罗伯特在少时就服侍妈妈,并从小笃信基督。他母亲曾说:“罗伯特不仅是我的儿子,也是我的女儿。”因此,就对付艰苦环境而言,罗伯特从小就坚如铁石,而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又具有菩萨心肠。

  1825年,罗伯特入西点军校,因为军校是免费的。他在班上以第二名毕业,得分比他高的一位叫威廉·蔡斯·惠丁,但此人没有什么军功,所以人们早已把他遗忘。

  在墨西哥战争中,罗伯特·李最初在泰勒将军麾下任上尉,不久,被斯各特将军调走,从海路登陆远征对方首都墨西哥城,因战功三次获升迁,所以斯各特不仅是李的老上司,也是他的大恩人。

  1852年,李被任为西点军校校长。1855年,当时的陆军部长杰斐逊·戴维斯成立第二美国骑兵团,又名“杰斐逊·戴维斯骑兵团”,团长为艾尔伯·约翰斯顿,副团长为罗伯特·李。这个骑兵团有一个大特色,它的每一个连的马,毛色必须统一,要么全是棕色,要么全是黑色,等等。1857年李升为团长。

  1859年,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事件,那就是约翰·布朗抢夺哈普渡口起义。这事本来与李不相干。但李恰巧从德克萨斯驻地回家度假,而他的家距首都不远。一天,突然有一名陆军部小军官来找李,要他立即赴陆军部受命率领一支人马到哈普渡口镇压约翰·布朗,这样李就成了捉拿布朗的“功臣”。

  1861年,南北分裂之势已成。李于驻地接到斯各特命令,要他去华盛顿。斯各特当时是陆军参谋长,陆军部长为卡麦隆。他们两人示意李,愿任李为“一支十分强大的联邦部队的司令”。李说,让他仔细考虑后再做决定。4月20日,李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他姐姐的,一封是给军部的。

  他给姐姐的信说:“整个南方已处于革命状态,弗吉尼亚经过一段长时期挣扎后也已卷入其中,尽管我认为这一切并无必要,但我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将投入一方反对我自己的州。”“尽管我效劳于联邦并忠于我作为美国公民的责任,但我仍未能下决心举手反对我自己的亲戚、孩子和家庭。因此我已辞军职。除了为本州服务外,我真诚希望永远不会有此种需要,我希望我州永远不会召我去从军。我知道你将责备我,但我希望你能尽量谅解我的心情,请相信,我是力求做我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李给军部的信说:“自本月18日蒙召见以来,窃以为不该继续供职于军部,谨呈上此辞呈,并希照准,本应及早表示辞意,但念及我最好之年华和最旺盛的精力为之服务的对象,今将与之分离,实不胜惆怅,故几经斗争,乃拖延至今。在上述整个期内——超过1/4世纪——我一直蒙上级照顾,并备受众袍泽之友爱。就我所受之恩惠和关怀而言,我所当感谢者莫过于将军阁下。我一直衷心力求不辜负阁下之期望,我将至死不忘阁下的大恩大德。阁下的威名和光荣将永铭我心。除了保卫我的本州外,我决不再参与军事,请接受我最诚恳的祝愿,并祈阁下永远幸福和昌盛。”

  斯各特将军获悉李的决定后,气愤和遗憾地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李回家后被其本州任命为弗吉尼亚军司令,但不久又被邦联(蓄奴州成立之政府)总统戴维斯任命为北弗吉尼亚军司令,负责保卫邦联首府里士满。1865年又升任全军总参谋长。

  李的治军效率很高,而且深得士兵之心,他的诀窍就是待人宽,律己严。伪总统戴维斯也是西点毕业,比李高一班,此人不善公共关系,他与手下诸将及内阁成员一直争争吵吵,唯独李能与他相处。在李的指挥下,南军连续数次挫败了北军的攻势,迫使林肯像走马灯似的撤换波托马克军团司令。最后在葛底斯堡一战中,李军损失惨重,乃告一蹶不振。但林肯还是撤了打胜仗的米德将军,因为他胆小不敢乘胜追击敌军。

  林肯最后找到了合他心意的将军,即格兰特将军,并任他为整个陆军的司令,格兰特采用大包围战术,终于迫李于1865年4月9日率军投降。次日,他向他的军队发表了告别词:“你们以无与伦比的勇敢和坚毅在经历了四个年头的艰苦卓绝努力后,在压倒性的人数和资源面前不得不表示屈服。我用不着说,我之所以做此决定并不是由于不信任你们,而是因为我深感,任何勇气和忠心都不能弥补继续作战所将带来的损失。我决心使你们这一批曾对国家作出如此重大贡献的人不再作不必要的牺牲。根据协定条款,军官和士兵都可以回家,你们可以因你们忠诚为国服务而感到安慰,我诚恳祷告仁慈的上帝将给你们以祝福和保护。”

  “我无限地敬佩你们的始终如一的对国家之忠心,也感谢你们对我个人的友好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我谨向你们在此告别。”士兵们闻之无不落泪。

  李率军向格兰特将军投降后,获得了格兰特的厚待,没有受任何惩罚就回家了。他回到了里士满从前住的老地方。

  他的房东太太是一位好心肠的女人,不但好心肠且富于智慧,她知道李付不起房租,但她又不能对李说我不收你的房租,因为在富于独立性的美国人看来,这将是一种瞧不起人的表现。于是,她装出一副十分严肃的样子对李说:“关于房租,我们必须严格遵照原有合同支付,决不允许改动,原租约上明文规定,房租将以南方币支付,所以你必须付南方币。”

  原来那时南方币好似国民党的金圆券,根本不值钱,所以李实际上是没有付房租。

  有一次,几位朋友来看李,李的女儿说她爸爸无以为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中一位是弗吉尼亚州列克星敦的华盛顿学院的托事。他回校后立即建议聘请李为该院院长,大家一致同意。大家还决议请现任院长布鲁根布鲁法官去直接同李商谈,布鲁根布鲁说,他有困难,他没有出门的衣服,于是托事会又设法为布鲁根布鲁借了一套衣服。

  布鲁根布鲁到里士满见了李,李答应考虑一个时期后,再作答复。

  1865年5月29日,约翰逊总统颁发了一份赦免公告,但李和一些首要人物不包括在赦免之内。

  1865年6月13日,李为此上书总统,请求赦免:“由于被排除在5月29日公告可受赦免的俘虏之外,我特在此申请赐以恩惠,完全恢复我的权利,一如公告所示。”

  但约翰逊总统无意赦免李。8月24日,李给华盛顿学院复信:“你们本月5日来信告诉我华盛顿学院已选我为该院院长,由于我想对这事作充分的考虑,所以迟至今日才作答复,请多多原谅。由于充分感到这一职位的责任,我深怕可能没有力量在岗位上满足托事们的期望或促进国家的利益。若要对年轻人给以适当的教育,所需要的不仅是足够的才能,而且我担心还需要比我这老年人所有的更大的体力。我担心我不足以担任正常的教育所应有的授课劳动,因此,我所能做的恐怕只是对学院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还有一个问题我也深以为虑,并值得托事会予以考虑。本年5月29日,合众国总统大赦令中我是不符合其条件的,我若出任院长,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学院的敌意,从而给学院造成损害,而这是我极力要避免的。在今天国情之下,我认为每一公民都有责任尽其所能帮助恢复和平和和谐而不要反抗州或中央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政策,特别对负责教育青年的人而言,尤其应立下一个服从权威的榜样,我决不允许自己对学院带来任何不利。不过,如果你们认为我在所提供的岗位上的服务可以有利于学院和国家,我将听命于并接受你们的判断。”

  9月14日,李抵达列克星敦正式宣誓就任华盛顿学院院长。那时,南方的各著名大学都不景气,收不足学生,但华盛顿学院却由于李出任院长而吸引了不少学生,也吸引了不少捐款。

  有人主张用捐款盖一办公大楼,李反对,他用钱盖了一个教堂,这教堂有地下室,其中一小间就是院长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既无秘书,也没有勤务工,事无大小,都由李亲自动手,他每天早上六点就上办公室,他每周要查看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有一位新生听说院长治院很严,就向李索取一份学生守则,李没有学生守则,却给了他如下的回答:“我们只有一条规则——随时随地要像一个绅士。”

  有一次,李劝导一名学生努力学习,以求做一个成功的人,那学生反问道,“院长先生,你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吗?”李回答说:“是的,正因为如此,我希望你们能成功。”

  但李在华盛顿学院最关心的是劝导学生做基督教徒。他读书不多,但他最喜欢的书就是《圣经》。他说《圣经》可以“满足一切的人类愿望。困难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心和灵符合《圣经》的教导,从而获得力量,使肉身接受精神的控制”。他对教会的派系争吵毫无兴趣,他说:“我关心的是如何使自己做一个谦卑的、真诚的基督徒!”

  有一次,李看到他女儿写的一篇文章论农民、士兵和水兵,遂发表评论说,“第一种人是最有用的公民,后面两种是必要的恶,只要全世界都相信基督,此种必要就会消失。”

  由于学院有自己的教堂,他参加每一次的礼拜,而且有时还在主日学中讲解经义。

  有学生问道:“上帝会应诺每个人的祷告,那么你为什么失败了呢?”

  李说:“上帝不能应诺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祷告,如果是这样,那上帝就成了人的仆人,人反而成了主宰了。”

  学生说:“你失败了,这说明你的祷告不合理,是吗?”

  李说:“人不能猜度上帝的意志,人只能接受上帝的安排,我接受上帝的安排,没有怨心。”

  1866年2月,国会曾找李去国会作证,以下是作证的记录:

  问:关于教育黑人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答:就我所在地而言,人们表示愿意黑人受教育,他们认为这对黑人和白人都有好处。

  问:你对黑人的能力,与白人相比而言,有什么看法?

  答:关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什么资格发言,不过我认为黑人在获取知识方面比不上白人。他们中间有的比别的聪明。

  问:如果合众国与外国发生战争,如果南方叛乱各州从其中看到有机会摆脱合众国政府取得独立,你认为他们会利用这机会吗?

  答:我没有任何根据可发表意见,迄今而言,我知道他们并无此意,但将来之事我没有办法说。

  问:如果战争发生,分离主义者是否会与敌人站在一起?

  答:有可能,但这要决定于每一个个人的感受。

  问:万一这样,你个人的选择如何?

  答:我现在没有,而且一直没有心情作任何选择。

  问:你能否预见万一发生此事,你将作如何选择?

  答:我只能谈发生过的,我不能假装预知未来。

  问:分离主义者是否不喜欢北方人?

  答:我看他们大概不喜欢同北方人为伍。我想他们不会选北方人为同伴。

  问:在南方是否对战争结果有极深的失望?

  答:我认为,他们对战争结果是失望的。

  问:如果以参加反政府叛乱为罪名对一名弗吉尼亚人判罪,是否实际可行?

  答:我不知道。

  问:譬如说,一个南方陪审团是否会同意,以发动对合众国的战争为罪名而对杰斐逊·戴维斯判以叛逆罪?

  答:我认为他们多半不会认为他犯叛逆罪。

  问:如果法庭明确指示陪审团,戴维斯先生的此类行动已构成叛乱罪,陪审团是否会听从这指示?

  答:我不知道。

  问:他们一般不认为这是对合众国叛乱吗?

  答:我想他们是这样的。南方人认为分离是州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选择。

  问:你个人意见如何?

  答:我当初见解如下:弗吉尼亚退出合众国的决定使我这弗吉尼亚公民跟它走,因为它的法律行为对我具有约束力。

  问:你认为你当初选择的道路是合理的?

  答:是的。

  问:如果宪法修正案决定给前奴隶以投票权,南方的反应将如何?

  答:我认为,人们将反对。

  李于1870年10月12日病逝。弗吉尼亚州列克星敦的华盛顿学院今天已改名为华盛顿和李大学。由于李没有获赦免,所以他到死时仍然是一名没有公民资格的美国人。

  温斯顿·丘吉尔曾对罗伯特·李将军下了一道评语曰:他是“人类战争史中最伟大的将领之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