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五节 哈里·霍布金斯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立即推行他的“新政”。为此,他前后共设立了三十多个机构。新闻界为了报道方便,对每一机构都采用了它的缩写名称,于是出现了一大盆所谓的字母汤。其中最吸引人的一个,名叫WPA-—工程进展局。局长是亨利·霍布金斯。

  亨利(俗称哈里)于1890年8月17日生于艾奥瓦州的修克斯。他父亲是一名跑码头的小贩,主要贩卖马鞍子。他母亲是一位虔诚的美以美会教徒,以助人为乐。哈里从小就受到他母亲的这种感染。1901年,全家迁到了格里奈尔,离州府德莫伊约哈里·霍布金斯50英里,人口约4000人。这时他父亲在芝加哥碰到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一受惊的马车把他的腿辗坏了。结果以赔偿数千元了事。正是这笔钱改变了全家的命运,使家庭走上了小康之道,哈里也得以进了当地的格里奈尔学院。

  可能是受他母亲的影响,他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社会工作。他跑到纽约贫民区做基督教青年会的救济工作,除了膳食费用外,每月只有5美元零用钱。他是家访的能手,愈是困难的家庭,他的兴趣愈大。这使他了解到了人间的各种各样的不幸和痛苦。

  不久,他又转到纽约救济大王金斯伯里那里工作。(金斯伯里曾于1951年访问中国,住在北京饭店,笔者曾去拜访过他,但他那时已有肥胖病,坐在沙发内把沙发塞得满满的,必须有人搀扶才能站起来,已无昔日的活力)金斯伯里给了他每月40美元的工资。3个月后,霍布金斯要求增加工资,金问他有什么理由,霍说他要结婚。于是金说:“你的工作每月可值600美元,但现在我只能给你60美元。”

  1917年美国参战,霍报名从军,因体格检查不及格,只好参加红十字会工作。战后他又回到金斯伯里那里,这一次金给了他年薪800美元。金家中有一个私人图书馆,霍就在那里奋力读书。他曾说:“说实在的,我在大学基本没有念书,大学本来也不是念书的地方,而且也不应该是念书的地方。大学是青年人锻炼和交朋友的地方。我的真正念书始于金斯伯里私人图书馆。”

  由于他工作出色,很快又出任了纽约市的防痨协会秘书。他进去时,该会有9万美元资金,7年以后当他离职赴华盛顿时该会却挂了9万美元的债。但协会主席仍热情地说:“通过他的努力,在各有关部门间实现了各种有效的改革,董事会对霍布金斯先生所提供的服务深表谢忱,并对他为本协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

  那时的纽约州州长罗斯福当然对霍布金斯早有所闻,但两人还没有私交。1933年3月,霍奉召到华盛顿任紧急救济局局长。他的办公室是一所简陋和破烂的建筑,当室内的办公设置还没有完全安置好的时候,他就站在办公室门口签发了两笔救济款,每笔100万美元。这件事惊动了舆论界,《华盛顿邮报》说:“如果哈里·霍布金斯先生,我们刚上任的救济局长,花钱按照他上任内两个小时的速度来推算,救济局的5亿美元还不够他花一个月。”从此,霍布金斯就有“挥金如土先生”的诨名。

  救济局结束后,他又任WPA局长,在两任局长期内,他建立或重修了40万所中小学,铺设了1200万英尺下水道,兴建了469座飞机场,铺设了25.5万英里公路,开辟了3700个街头公园。这些工程为失业者提供了430万个工作机会。

  右派报纸《芝加哥论坛报》评曰:“霍布金斯先生是一个小共党,他所以在新政中崭露头角只是由于他花钱比任何人都花得大手大脚,而且要花在比任何人所能设想的荒唐事业更为荒唐的事业上。”

  民主党内也有人向总统进言说:“人们怀疑霍布金斯是一个共产党,他已成了我们民主党的一个包袱。”罗斯福就派了他的亲信华生去进行秘密调查,华生回来报告说:“我本来也是不满霍布金斯的,我原来认为我可以乘此机会抓一下小辫子。但现在我不得不失望地但也是高兴地说:我没有能抓到任何辫子,老百姓对他是有口皆碑,骂他的只是共和党头头们。他的个人清廉更是无懈可击。上次英皇夫妇访问华盛顿,霍布金斯也参加了,但他参加招待会所穿的衣服是借来的,因为他自己没有像样的衣服。他的夫人要买一件新大衣,他不得不开夜车给《星期六晚邮报》写了一篇稿子,挣一笔稿费。总统先生,我现在坚决认为你找霍布金斯先生是找对了。”

  从此,罗斯福通知秘书,以后有控告霍布金斯的信,一律当场毁掉。同时,霍本人也成了总统的得力助手。有很长一段时期,他就住在白宫之内,以便于随时召见。罗斯福夫人也在日记中写道:“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心全意把自己投身于做好工作的人物之一。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内心的一种坚定信念:必须有人做这项工作,既然派的是他,那他就必须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不管派他做什么工作,他都会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

  霍布金斯之所以能在工作上超人一等,除了他个人的忠诚和热忱以外,还有一手,那就是用人得当。霍布金斯的原则是找合适的人办事。他只问该人是否合于某项工作,而不问他是白种人或黑种人,是男人或是女人,也不问他是名牌大学毕业还是社会大学毕业。在分配救济时,也从来不问他是什么政治面貌。他曾说:“我不问他是共和党还是共产党,我只问他需要不需要救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斯福制定了“租借法”,那就是任何与纳粹作战的国家可以在美国挂账买军火。在整个期间,美国大约发放了600亿至800亿美元的援外货款,而主持租借事宜的人就是霍布金斯。他曾亲自到英国和苏联研究它们的实际需要发放“国际救济”。

  1940年1月,霍布金斯以罗斯福私人代表身份到伦敦会晤丘吉尔。英国特务早已把霍的个人材料送呈唐宁街,内中描述霍是一名醉心社会工作的新政狂。于是丘就准备从此着手,来讨好霍布金斯。传记作家麦克吉赛在记载丘霍第一次会谈时这样写道:

  丘吉尔准备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介绍英国的战争目标,也就是说一些务求能迎合其美国客人口味的话。他说:“我们并不寻求财宝,我们并不寻求领土,我们只是寻求人的自由,寻求信仰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和免受迫害的自由。当老百姓打完仗后返回家园的时候,我们希望不会有秘密警察去‘咚咚’(他一边用手指击桌子)地敲他的家门。我们寻求建立人民所首肯的政府,保证人民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

  然后,丘吉尔停了一下问道:你说,总统对此会有什么看法?只见霍布金斯慢条斯理地说:“首相先生,我认为总统根本不会理会这些事。”这时,丘吉尔的同伴们都心中嘀咕起来,以为首相说漏了嘴。接着,霍布金斯又说:“你看,我们唯一关心的是如何保证尽快打垮那个狗娘养的希特勒。”全场大笑,松了一口气。

  从此,丘吉尔就封了霍布金斯一个称号:“追根先生”(Lord Root of the Matter)。因为霍只想知道英国到底需要多少东西才能继续把战争打下去。

  1941年6月,希特勒进攻苏联,8月,霍布金斯又以总统私人代表身份去莫斯科会见斯大林商讨租借事宜。援助英国,对美国人讲,没有问题。但援助苏联就不同了。许多美国政要是反对援助苏联的。其中又有两种情况。有一批人一贯反共,他们认为借希特勒之手消灭苏联未尝不是好事。另有一批人认为,苏联不到一年就会垮台,物资将落入纳粹之手,不如把这些物资给英国。但罗斯福坚决认为,必须支持苏联,保留它作为一支反纳粹的重要力量。霍布金斯坚定地执行了总统的政策。

  霍布金斯很快就取得了斯大林的信任。斯承认他没有料到希特勒的偷袭,吃了亏。但他有信心必能战胜希特勒,霍布金斯也认为斯大林是信心十足的,他还看到苏联人民抵抗德军的无比英雄精神。

  麦克吉赛写道:“霍布金斯的任务既然是给苏联以援助,他就与苏联同感受。任何拖延和作难不但使他感到愤怒,而且也使他感到沮丧。当他想起伦敦人睡在地下铁道内的情景时,当他想到莫斯科人过着那种艰难的生活时,他不得不得出结论,认为美国人还做得大大地不够。他的下一项任务应是促他们出更多的力。”

  其实,出力最多的恐怕就是霍布金斯自己。今举一旁证:

  马歇尔将军一贯是寡言少语的人。但在1942年霍布金斯再婚前几天,他竟动笔写了一封信给他的未婚妻:“说句实话,我非常关注哈里的健康和幸福,当然也关心你们即将到来的婚姻。他这个人就是爱牺牲自己而不会照看自己,这一点只有他的知心朋友最了解。在今天,他是与我们国家利益有关的最重要人物之一,而他又是我所知的最不注意自己健康的人。因此,我不揣冒昧,要向你进言,希望你能想办法促使他注意必要的休息。”

  杜鲁门上台后,霍布金斯正在医院休养,但他仍接受杜鲁门的要求,去莫斯科跑了一趟,再次见到斯大林,并取得谅解,同意召开后来的波茨坦会议。霍本人没有参加波茨坦会议,因为他回国后又进了医院。

  霍的如意算盘是希望能出任未来的罗斯福图书馆馆长,并写一部回忆录。他写回忆录的主要目的是记下自己的经历,供后世人参考。但还有一个附带的目的,就是借此积一点钱,因为他在官十多载,没有为自己积一点钱。他甚至已预约好一位名叫悉尼·海门的年轻人做写作手。

  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上帝于1946年1月29日把他召走了。他曾在事前对他的儿子说:“要热爱美国,热爱美国的民主制度。我年轻时曾有激进思想,以为苏联可能比美国先进。但以后的亲身体验使我了解到俄国乃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我说的落后不是指经济建设而言,而是指精神建设。俄国人没有自由,这是事实。每个俄国人都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这绝不是人们所喜爱的制度。只有美国制度是现实世界中最民主的制度,最开放的制度,最令人舒畅的制度。不管遇到什么不如意,都不可对我们的民主失去信心,因为不存在比美国更好的民主制度。”

  霍布金斯留下了一大堆材料,人们发现其中有一段是专门谈美苏关系的。他写道:“在未来的岁月中,关于苏联的最大之谜将是俄国领导人对推广共产主义的政策方针。有各种迹象表明,苏联政府愈来愈富民族主义色彩了。他们力求保证他们边界之安全。就这个目标而言,我并不反对。但毫无疑问的是:从长期来看,美苏关系之障碍倒不在于意识形态之矛盾,也不在于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之矛盾,而在于对人权自由的看法的矛盾。在我们所理解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信仰自由问题上,我们与俄国人竟毫无共同的语言。美国人民不仅希望他们本身享受自由,而且也希望全世界各国人民都享有自由。当一个美国人看到任何人不能自由发表意见的时候,他就会受不了的。美国人不在乎俄国人搞什么主义,但他们不能眼看人家连讲话的自由也没有。”

  稿子中也有论到中国问题的。它写道:“假如有一个什么国家将在今后一百年内最吸引美国的关注的话,那么,我可以肯定,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在击败日本之后,中国势将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我倒不是说它马上能成强国,这还需要时间。我们希望中国将出现统一的局面。美国一直奉行的是门户开放政策,因此,美国在中国的记录是清白的。今后也会保持清白。而美国是最能帮助中国的国家。在中国,统治阶层与广大民众之间的经济差距是十分惊人的,不搞土地改革是不行的。我们盼望中国领导人能好自为之。”

  霍布金斯除一生廉洁外,还特别讨厌走后门。1937年在他出任商务部长时,民主党主席法莱介绍一名党员要官,霍布金斯说,他找错了人,我这里没有走后门的。他的孩子没有因他而出任官职的。他的一个儿子参军后他特别警告不能接受特别待遇,尽管有关司令主动想给他一点特殊。

  温斯顿·丘吉尔赞曰:

  很少有人比我更了解他对世界的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了。

  罗斯福总统有特殊的天才,他总能挑选心胸宽广的人来帮他工作,不论战时和平时都一样。他在哈里·霍普金斯身上找到了这样一个人:不但视野辽阔,而且洞察秋毫。他总是要寻找出事物的根源。

  他是国家危难之秋的一名真正的领袖人物,既热情奔放,又才华过人。在这一点上,历史上很难有超过他的人了。他对弱者有无限的同情,同时,对暴君又有无限的痛恨。特别是在暴君得势嚣张之际。

  除了使不完的劲头,妙趣横生的性格和循循善诱的才能以外,他还有常人所不能及的幽默和魅力。

  我们十分怀念他,我们再也看不到像他这样的人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