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尤利西斯·格兰特

  《世界传记全书》说,尤利西斯·格兰特是一位成功的将军,却是一位失败的总统。

  1828年4月27日,格兰特生于俄亥俄州的快乐津,一年后又迁往同州的乔治敦。他父亲是小农场主和制革商。格兰特在当地念小学,并在父亲的农场里和作坊内参加劳动。他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却喜欢骑马,这为日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尤利西斯·格兰特,1870—1880年

  由于刻苦能干,父亲杰西发了一点小财,并最后成了乔治敦的市长。杰西是一名辉格党员,他反对美国吞并德克萨斯,更反对奴隶制的扩张。格兰特也继承了他父亲的思想。

  1839年,当地的一位众议员选拔格兰特进西点军校。他在军校学习了四年,1843年毕业,在全班39人中名列21.他被派往第4步兵队服役。该队驻扎在圣路易的杰斐逊军营。有一次,他往访同学弗雷德·邓特,邓特的父亲是种植园主,是蓄奴派,两人展开了不愉快的辩论。但邓特有一妹妹,喜欢骑马,与格兰特成了朋友,并产生了爱情。

  1844年5月,格兰特所属部队被派往查契里·戴勒将军手下服务。不久,美、墨开战。格兰特虽然同情墨西哥,但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他也随军进入墨西哥境内。他的长官知道格兰特善骑马,派他押运军需。在蒙特利尔战役中,他不甘留守后方,自动骑马出击,表现英勇,赢得了长官的赏识。

  随后,他又跟斯考特将军攻打墨西哥城。在1847年9月的查吐特派克战役中,他又一次自动率志愿人员上战场作战,表现不凡,因此而升为中尉。

  他与邓特小姐相别四年,但私情未断。他以战胜者的身份回到圣路易,他的未来岳父不能再反对,只好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他们于1848年8月22日结了婚。

  1852年,他的军团移驻奥勒冈地区(当时尚未建州)的温哥华。他升为上尉,但收入很低,养活一家人口颇为拮据,他开始了酗酒。

  1854年,他辞去军职(也有人说,他是因酗酒受斥而被迫辞职的),回圣路易老家(岳父送了他60英亩土地作为女儿的陪嫁礼)的农场。他的农场主要出产木材(作燃料用,那时没有电)。他雇了几名自由黑人,由于他开的工资较高,引起了邻居们的不满。虽然他经济困难,但在1859年却释放了一名邓特家送给他的黑奴。而如果卖掉他却可以大大贴补家用。

  他感到农场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1860年又回到伊利诺伊老家,接办他父亲的制革厂。不久,战争开始。他意识到他非参军不可。1861年4月19日,他写信给同情南方的岳父说:“一切党派之争已没有任何意义,所有爱国分子必须起来维护星条旗的光荣和美国宪法的完整。”同年7月,他出任了第21伊利诺伊志愿步兵团团长,领上校衔。

  21团被派往密苏里讨伐南军游击队。格兰特在自传中写道:“我虽然打过仗,但没有领过军队。我紧张得要命,我的心好像要跳出喉咙。但当我们抵达作战地区时,却发现敌人已于前日逃跑。于是我得到了一条教训:我们怕敌人,敌人也怕我们。”

  同年8月,格兰特晋升为准将。

  1862年年初,格兰特奉命由密苏里州向田纳西州进攻。在两州交界之处,有两条河流由北而南流入田纳西。一条叫田纳西河,一条叫坎伯兰河。这两条河的形势如一个细口的扁瓶子,起先并行数十里,然后突然东西分开,南军在瓶口的东西两边各设一个要塞,沿田纳西河的叫亨利堡,沿坎伯兰河的叫唐纳尔逊堡。格兰特一举拿下了亨利堡,他报告上级要求立即乘胜袭取唐纳尔逊堡,上级军官吃惯了败仗,不敢批准,但林肯毅然予以支持。于是,格兰特第一次使用了水陆包围的歼灭战战术。他用军舰封锁了唐纳尔逊堡的沿岸,然后在陆上用两倍于敌人之兵力进行三面包围,另外派一支军队准备增援。不到两个星期,唐纳尔逊堡就成为一个孤岛。

  1862年2月16日,格兰特发出了南北开战以来北军的第一次大捷报,电文如下:“我们已拿下唐纳尔逊堡,俘虏1.2万至1.5万人,包括布克纳将军在内。缴获步枪2万支,炮48门,重炮117门,马2000—4000匹,以及巨量弹药及供应品。”林肯大为高兴,立即提升格兰特为少将。当时的最高军阶就是少将,一般说某某将军,指的就是准将或少将。

  在这次会战中,格兰特不仅自己露了头角,而且还发现了一名勇敢善战的将官,此人名叫威廉·谢尔曼,会战后被提升为准将。

  格兰特接着率领大军沿田纳西河而下。南军西战场统帅、所谓名将阿尔伯特·约翰斯顿率领6万大军,决心要雪唐纳尔逊堡之耻。他利用熟悉地形的条件,在夏伊洛一地向格兰特进行了偷袭。敌军来势极猛,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联军伤亡甚重,并被迫后退了几英里。格兰特亲自在各战壕来回为士兵们鼓气,并把正在溃退的士兵重新集结起来,开往需要增援的阵地。这一天,南军自以为必胜,南方的报纸都用通栏标题报道:“格兰特全军覆没。”但就在当天晚上,格兰特组织兵力,进行思想动员,说明敌我形势,证明必胜之道。第二天天一亮就发动全面反攻,终于击毙了敌人统帅约翰斯顿,敌军见势不妙,不得不转身而逃。在这次战役中,北军伤亡了1.3万人,南军伤亡了1.1万人。但在战略上讲,这是南军的一次大败仗,因为南军志在必得,而竟遭挫败,从而确定了西战场南军必败的局面。

  格兰特虽然打了胜仗,但北方的“铜头蛇”们却说格兰特酗酒失去了警惕,从而造成了重大伤亡,要求林肯撤掉格兰特,纽约还派了一个牧师代表团到白宫访问林肯,要求撤换格兰特。林肯耐心地听他们讲,他们讲了一个小时。然后林肯说:“你们还有话要说吗?”代表们说:“没有了。”于是林肯问道:“诸位先生,你们讲得很好,我想请你们告诉我,格兰特将军喝的酒是什么牌子的。”大家回答说:“不知道。”林肯说:“这太令人遗憾了。如果你们能告诉我是什么牌子,我将派人购买该牌子的酒10吨,分赠给那些没有打过胜仗的将军们,好让他们也能像格兰特将军一样打几个胜仗。”那几位牧师本来气势汹汹,像鼓足了气的气球,至此一下泄个精光,落得有气无力地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向总统告别,耷拉着脑袋,拖着千斤重的腿走出了白宫。

  格兰特自己对夏伊洛战役做了回顾,他说:“有时,偶然的事件可以决定一个战役的胜负。谢尔曼在激战中挨了一颗子弹,所幸未中要害,得以坚持到底,从而击退了敌人。相反,敌军首领约翰斯顿也中了一弹,正中要害,当场毙命,给敌人的士气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假如这两颗子弹互相对调,那么,我们这个战役多半早已以失败告终了。当然,我不是一个机会主义论者。若在唐纳尔逊战役中,偶然事件就起不了作用,因为我们已从四面包围敌军,敌人的失败是必然的。但夏伊洛不同于唐纳尔逊,它是一场遭遇战,是偷袭与反偷袭之战,我们虽然打了胜仗,但毕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有人就这次战役对我进行造谣诽谤,我认为这根本不值一驳。但我愿对怀有善意的朋友们说清楚,世界上根本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我当然不是百战百胜的。中国古代军书上就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要紧的是要打胜主要战役,更重要的是要打胜最后战役,而这一点我是有信心的,大家可以放心。”

  格兰特的下一个目标是维克斯堡。维克斯堡在密西西比州,是紧靠密西西比河的一个要塞,也是南方所剩下的唯一的一个沿密西西比河的港口。只要拿下维克斯堡,北方的船只就可以沿密西西比河自北而南直达新奥尔良这个出海口。新奥尔良早在一年多前由北方的海军攻占了。如果南方失去维克斯堡,则邦联将被一分为二;密西西比以东与以西地区将不能来往,因而南方将失去一片极大的给养地带。林肯曾说:“维克斯堡是南方的钥匙,我们只要拿下维克斯堡,整个国家就是我们的了。如果我们不把这把钥匙拿到手,战争就结束不了。”

  从1862年秋至1863年夏,格兰特一直围绕维克斯堡进行部署。他的战术仍然是唐纳尔逊堡战术,用海军堵住维克斯堡的沿河峭壁,然后在陆上进行三面包围。另外又派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随时增援之用。

  格兰特的军队冒着南方的沼泽瘴气,披荆斩棘,挖沟开渠,砍木造桥,建筑工事,站在泥泞及膝的壕沟中警卫,躺在潮湿的地上睡觉,在下个不停的大雨中拉扯着前进,还要抵抗各种各样的热带传染病。南方的报纸又一次宣传“格兰特将全军覆没,因为热带的瘟疫将吞没整个军队”。格兰特完全看到这将是艰苦的一仗,他与士兵同甘共苦,有一名记者报道说:“在整个行军中,他没有一个勤务兵,没有一条毯子,没有一件大衣,也没有一件干净的衬衣。他的整个行李就是一张地图和一把牙刷。”格兰特和全体官兵以不怕艰苦的精神,终于排除万难完成了对维克斯堡的绝对包围。守城的南军几次想突围,都被打了回去。不久,城堡中凡可以充饥的东西都吃光了,守将彭伯顿向里士满发了最后一个电报说:“我们已吃完了最后一匹马,不能再坚持了。”1863年7月4日,彭伯顿扯起白旗,向格兰特投降。格兰特在受降完毕后,宣布全体投降官兵可以自由回家。有记者问道:“为什么唐纳尔逊的降兵都当俘虏抓了起来,而这一次却不抓俘虏,允许他们回家?”格兰特回答道:“去年,胜负形势未明,南军尚有自信,若放降兵,他必将再度当兵。现在胜负形势分明,南兵已无斗志,即使放他回家,他也不想再战了。其次,此次降军有4万人,若抓俘虏,既要消耗我们的人力,又要消耗我们的粮食,故不如释放为佳。”记者又问他为什么要死心眼儿地攻打维克斯堡,格兰特回答道:“如果我们打不下维克斯堡,主和派将嘲笑总统,并以此为王牌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把总统赶下台;如果我们拿下维克斯堡,人心将大振,林肯总统一定会继续当选。我们支持林肯总统,所以我们一定要拿下维克斯堡。”

  当维克斯堡的捷报送至林肯那里时,林肯正在与几位将军指着墙上的挂图讨论维克斯堡形势。他看完电报后马上宣布:“我们再也没有必要讨论了,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过去了。”他立即用电报把格兰特召至白宫,授他为中将,并提升他为全国陆军的总指挥。在授职礼上,林肯做了又一次的简短演说:“格兰特将军,鉴于全国人民感谢你已作出的成就,也由于全国人民寄望于你在当前的伟大战斗中作出更大的成就,兹特任你为合众国陆军中将。整个国家都信赖你,上帝也将保佑你。当我代表全国人民向你致谢之际,不用说,我个人也是对你衷心感谢的。”

  于是格兰特就把自己的总部移至东线。谢尔曼被提升为少将,接替格兰特任西线总指挥。格兰特像以前一样,打算用唐纳尔逊战术包围南军所谓名将罗伯特·李。不过这一次的包围,其规模要大得多:东边是靠大西洋的海军封锁,然后在陆地上进行南、北、西三面包抄。其中最惊险的是要深入南部进行南线包围,而这一艰巨的任务就不得不落在威廉·谢尔曼将军身上了。

  谢尔曼率领10万大军,由查塔努加出发,横贯佐治亚州,直打到东海岸。他带了足够的军火,但却没有带什么粮食,因为他准备一边打,一边解放黑奴,一边没收庄园主的粮食作军粮。他不指望有任何接济,这是古典军法书上所忌讳的孤军深入。当时世界上的军事专家们都为谢尔曼的这个作战计划捏把冷汗。有一名德国专家在《柏林日报》上发表论文说:“关于谢尔曼将军,现在只有两种前途,他或者将以世界军事史上最笨拙的战略家遗臭万年,或者将以世界军事史上最勇悍的闯将流芳百世。”

  南军守将是西蒙·布克纳,是格兰特的西点同学,而且是朋友。他要求格兰特开出接受投降的条件。格兰特回答说:“没有什么条件,只有无条件投降。”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无条件投降”这个字眼。80年后,罗斯福总统也使用了这几个字来回答了希特勒法西斯。

  谢尔曼深入敌后,曾有两个星期与外界失去联系,于是美欧各国报上纷纷以通栏标题报道:“一支10万人的军队失踪了!”林肯也担心得睡不好觉。格兰特安慰林肯,请他相信谢尔曼必胜无疑。果真,谢尔曼依靠士兵们的勇敢善战,依靠当地黑人的起义,终于攻下了佐治亚首府亚特兰大,并从亚特兰大打到海边,与格兰特从海上派来的人取得了联系。这时已是1864年的圣诞前夕,于是谢尔曼就把这个胜利的消息送给林肯作为圣诞的最好礼品。

  格兰特既知谢尔曼已得手,乃出动全部大军由北向南压下去,谢尔曼则率10万大军由南向北推上来。另外又派青年悍将谢里登率领骑兵堵住西路。这样,罗伯特·李的军队就成了瓮中之鳖,有死无生。李乃急电邦联,伪总统戴维斯率领整个伪政府逃出里士满,格兰特不战而占领了里士满。李军逃了不到100英里,其探子就来报告说:“前面森林中尽是谢里登的骑兵,已逃不出去了。”至此,顽固到底的罗伯特·李也只好顽而不固了。他率领全军于1865年4月9日在阿普曼德克斯举起白旗,向格兰特将军投降,历时四年之久的内战,至此宣告结束。

  林肯被刺身亡后,格兰特就成了美国最有声望的人了。人们早就预料他将当总统。果真在1868年大选中他当上了第18任美国总统。他在任8年,却产生了美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政府之一。虽然他本人并没有什么贪污行为,但他起用了他在军队中的一些朋友和裙带关系中的一些亲友,而且又受了一些大商人的迷惑,结果政府丑闻迭起,贪污事件层出不穷。这说明,良将未必是良臣。

  格兰特任满后,定居于纽约。他把他家的积蓄委托给一位所谓的朋友弗雷德里克·沃德管理。后者拿它去做股票生意,大吃倒账,欠下了150000美元的账。幸亏遇到了仗义的马克·吐温。他劝格兰特写回忆录,并由自己的出版社以特别优惠稿费予以出版。格兰特是咬紧牙关,在病榻上完成《回忆录》的,书刚写完没有几天,格兰特就去世了。这大概也是天意。《回忆录》一出版就大受欢迎。它为格兰特赢得了450000美元。马克·吐温在1885年以及爱德蒙·威尔逊在1962年异口同声评曰:“此书是纪元前51年恺撒大帝的《述评》以来最佳的一本军事回忆录。”

  《美国传记大全》评曰:格兰特在《回忆录》中描述了他所遇到的第一位司令长官泰勒将军的品格。在这样做的时候,他可能是下意识地描述了自己。他的描写实际上是对他自己作为一名将军的最好描写。“泰勒将军从来不军装笔挺地显示于人或进行训话。”格兰特也如此。“但他手下的兵士个个都知道他,并且尊敬他。”格兰特也如此。“泰勒不善于言词。”格兰特也如此。“但他能写得十分清楚,任何人都不会误解。”格兰特也如此。“泰勒将军不会提太多的要求来困扰上级,而能想一切办法利用他所已得到的东西。”格兰特也如此。“不论面对什么困难和什么责任,没有人能比泰勒更为从容不迫。这些品质要比天才更难找到。”格兰特也如此。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