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节 为和平作画的大师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几度改变绘画风格。每次转折都有名作问世,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被公认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绘画大师。毕加索出生在地中海沿岸的马拉加,他的父亲是一位美术教师。在他还没学会讲话以前,就从父亲那里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画笔画具,五光十色的颜料,焕发着艺术光彩的美术作品,都使他耳濡目染,给了他深刻的影响。他还没有上学,就深深地爱上了绘画。趁家人不在的时候,他常拿起父亲的画笔作画,先在纸上画人物、房子、树木、小猫、小狗、小鸡、小鸟,虽然不怎么像,可他自己却非常欣赏。小毕加索画得兴起,在墙上、地上也都画上了他的“美术作品”。自己的手上、身上、脸上也不知什么时候被涂成了五颜六色。妈妈回来看了哭笑不得。他却稚气地说:“妈妈,看我画得多美!”妈妈说:“看你乱画得多脏!”并假装生气要打他。他却坚持说:“不!不!我是在画画。”爸爸回来听见了哈哈大笑,说:“哈,我们家里又多了一个小画家!”

  毕加索10岁时由于家境贫寒,全家移居巴塞罗那,从那时起父亲正式教毕加索画画。父亲教育他:“绘画是一门艺术,不能乱画,要学会观察、思考,要苦练出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探索绘画艺术的真谛。”在父亲的教育培养下,毕加索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素描画画得相当好。14岁时,毕加索的父亲看到儿子的绘画水平越发出众,就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心爱的画笔送给他,对他说:“孩子,努力吧!希望你用这支笔画出更新更美的画!你一定会比爸爸更有出息!”毕加索知道父亲对自己寄予无限的希望,学画更努力了。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在巴塞罗那美术学院任教的父亲,亲自带他去参加学院的入学考试,没想到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数学题,毕加索绞尽脑汁,却连一道也算不出,急得满头大汗。这时老师递给他一张纸,对他说:“答案全在上面。”多亏了这位老师的帮助,毕加索才考进了美术学院。尽管毕加索的计算能力极差,但他在绘画方面却显示出非凡的才能。父亲教他学习美术的初等课程,随后让他参加了静物画、模特画、油画的学期考试,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只用一天的时间就神奇地学完了一个月的课程。面对这样绝顶聪明的学生,美术学院的教授几乎不知道教什么好了。当时才10多岁的毕加索,其作品已几次在马拉加和马德里获奖。在勤学苦练中,毕加索特别注意观察生活。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去体验生活。一天,毕加索看到一个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男乞丐,手里拿着一个破碗,弯着腰,正在向行人讨钱。他出神地望着这个乞丐,对乞丐的衣着打扮、一举一动都细细地加以观察,久久不愿离去。回到家以后,毕加索便创作出一幅乞丐行乞的人物肖像画。他还观察流浪汉、走江湖的马戏演员等形象,并把这些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画出来。这些画的代表有《少女肖像》、《穷人的进餐》、《卖艺人一家及猴子》等,较好地体现了他早期作品注重写实的风格。

  16岁时,毕加索创作了《科学与仁慈》,由此而崭露头角。19岁那年,他在巴黎举行画展,引起了法国画界的注意。23岁时他定居巴黎,后来成了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所以,也有人称他为法国画家。

  后来,毕加索摒弃传统艺术的表现方法,注意从形式上追求奇异,从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去观察、描绘事物的形态,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1936年西班牙爆发战争,毕加索回到祖国参加了人民阵线。1937年德国法西斯把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夷为平地。毕加索闻讯后十分气愤,立即画了幅《格尔尼卡》,描绘了格尔尼卡小镇遭轰炸后的惨状,对法西斯的行为表示了强烈抗议。德军侵占巴黎后,一些纳粹将领、士兵经常出入巴黎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作品。有一天毕加索站在艺术馆门口,发给每个德国士兵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印品。一个纳粹分子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毕加索回答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战后,毕加索继续积极参加和平运动。1950年,华沙召开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为大会画了一只昂首展翅的鸽子的宣传画。这幅画荣获国际和平奖。智利诗人聂鲁达把它称为“和平鸽”。从此,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就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公认了。

  毕加索的代表作还有《瓶与壶》、《农夫》、《午睡》和雕像《抱山羊的男人》等。他一生画风多变,由注重写实到主张立体主义,由一度回到写实主义到倾向超现实主义。他的作品对西方艺术流派影响极大。

  沉思录

  从小就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毕加索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长大后,又善于注意人物的形态,画出了一幅又一幅的杰作。战争年代,他已是画界大师,那时他为宣传和平而作画。所以说,爱国的方式有多种,就看你用哪种形式来表现。

  笑话碰碰车

  七岁的小坤坤来到饭桌旁准备吃饭,他身上穿的衬衣沾满了各种污迹。有番茄酱,有巧克力,有葡萄和橘子汁,还有平时玩耍时沾上的泥巴,已看不出衬衣原来的颜色。

  妈妈生气地问:“坤坤,看你衬衣上都是些什么呀!”

  坤坤低头看了看,得意地指着衬衣上的污迹说:“咦,妈妈,这就是我的日记呀!”

  多阅读,多实践。读书与写作原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热爱它们你就会发觉其中有很多乐趣,足够让你受益一生,精彩一生,丰富一生,感悟一生。读的书越多,在你下笔写东西的时候,你突然发现自己也可以文思泉涌、言之有物了。

  §§第四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