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玄奘取经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高僧,为弘扬佛法只身前去印度取经,一生执著追求,也为我国的地理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西游记》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人小孩几乎没人不知道。故事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3个徒弟保护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唐僧取经真有其事,那个唐僧就是玄奘。可实际上,他只是孤身一人,并没有什么齐天大圣来保护他。

  玄奘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人称“唐三藏”。他潜心钻研佛经,读遍了国内的佛经资料,觉得要弄通佛理,最好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学佛经。他一面学习梵文,一面向官府申请出国。

  当时正值唐朝初期,国内政局不太稳定,边境也不安定,政府严禁百姓出境,玄奘的申请未被批准。于是,他混在一群衣衫褴褛的饥民中,离开了长安,踏上了西行的道路。当他刚刚到达西北边境的军事重镇凉州时,一道公文十万火急地由长安直送而来,原来朝廷知道了玄奘要偷越国境的事。玄奘得知消息后,连夜逃出凉州关口,又逃过了瓜州关口,在荒凉的沙漠上策马西行,沿着一堆堆死人的白骨和骆驼的粪便前进。当他进入400多公里的莫贺延碛(qì)戈壁滩后不久,就失手打翻了盛水的皮袋子,把饮用水全部洒光了。他想起“宁可西进而死,绝不东归而生”的誓言,忍着极度的干渴,走了5天,终于昏倒在沙漠中。在生死关头,一阵凉风吹醒了他,他又骑马勉强走了5公里地,幸好前面出现了一片绿洲,他又装满水袋继续上路。越过400多公里的沙漠,玄奘来到高昌国,高昌王听说来了唐朝高僧,苦苦请求玄奘留下来说法,答应给他优厚的待遇而不放他走。玄奘一连三天不吃不喝,高昌王甚为感动,就在第四天送他上路了。

  之后,玄奘又翻山越岭,走了整整一年。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路上,各地的自然风光给玄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也有比沙漠更为艰苦的地方,凌山就是其中之一。凌山是天山的穆素尔岭,山高峭陡,经年不化的冰川在山谷中熠熠闪光,气候多变给旅途带来极大的困难,稍有不慎,就会被雪崩吞没,被冰凌滑下深渊。玄奘把自己和马联结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在羊肠小道上行走。

  到达天竺后,玄奘在印度度过了十几个寒暑,足迹遍及印度半岛。他参观访问佛教圣地,调查研究各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潜心钻研全部佛经以及其他宗教流派的学说,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

  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长年有僧徒1万多人,能成为那烂陀寺的十大法师之一,那是很高的荣誉。玄奘通晓了全部经论的奥妙,声誉传遍了整个天竺。后来他被推举为那烂陀寺的讲席。

  玄奘声名鹊起,许多国王和佛教徒都恳切希望他永远留在印度,不要再回国了。有一个国王甚至许诺,如果玄奘留下来,就给他造100所寺院。但是,玄奘心中怀念祖国,他带着650多部佛教书籍,再一次踏上迢迢征途,回到了长安。

  唐太宗被玄奘的顽强精神感动,劝玄奘还俗做官,玄奘谢绝了。他又花了19年时间,翻译佛经,共译出佛经1335卷。他还和弟子辩机合著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在地理、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世界上有多种译本。

  沉思录

  唐玄奘为了到天竺钻研佛经,在向朝廷申请出境未准的情况下,也不管朝廷禁律,私自出行。路途中,虽然充满坎坷与磨难,但这些并没有吓倒他,他还是执著地向理想前进。最终经过重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为名垂千古的僧人。

  越玩越聪明

  小明的爸爸只当了一次官,而且只当了几天。可是因为当了那次官,却闹得他每天都要掏腰包,请问他当的是什么官?

  答案:新郎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