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晏子不辱使命

  晏子姓晏名婴,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为齐国的富强做了很多好事。他还经常用巧妙的方法劝说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宽待百姓,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由于他能说善辩,所以齐景公经常派他出使各国。一次,晏子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灵王知道了,就召集众大臣说:“听说晏子是齐国能言善辩的大臣,名气虽然很大,但他身高却不足五尺(春秋时期尺子小,一尺合现在的7市寸左右),我想当面羞辱他一番,叫他知道知道咱们楚国的威风,你们谁有什么好办法?”

  这时,一个大臣在楚灵王耳边,嘀咕了半天,楚灵王一边笑一边连说:“好,好,这个办法好。”

  于是,那个大臣马上叫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等晏子到来时,他们故意把大门关了,想让晏子从小洞进城。

  晏子到楚国那天,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这一问闹得楚国的大臣们,谁都说不出话来,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城。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个子矮,但他却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到我们堂堂的楚国来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对方要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的人去。对方要是个下等国家,就派一个无能的人去;我就是个无能的人,所以才派我到你们楚国来。”几句话说得楚王张口结舌。

  不久,晏子又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又和左右的大臣们商量:“我想再当众耍笑他一下,你们谁有什么好办法?”一个大臣又在楚王跟前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楚王听了连说:“好,好!到时候咱们试他一下。”

  没几天晏子到了,楚王安排了酒席招待他。大家正喝得高兴的时候,只见两个吏卒绑着一个犯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个犯人是哪国人?犯了什么罪?”吏卒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了看晏子,笑嘻嘻地问晏子:“齐国人都善于偷盗吗?”

  晏子轻轻地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听人家说,橘子生在江南一带的叫做橘,又大又甜;假如把它移到江北一带,就变成枳了,又小又酸。它们的叶子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可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两个地方的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不偷盗,到了楚国后就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脸羞得通红,心想:“晏子真了不起啊!我想耍笑他,没想到,反叫他给耍笑了。”

  沉思录

  晏子人虽然长得矮小,但他博学多才的智慧的高度却无法衡量。楚王几次三番想戏弄他,到头来却是他自己被晏子弄得灰头土脸,可见晏子的智慧是多么高啊。

  万事由来

  灯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群雄崛起,列国纷争,一些游说之士为了劝说君王,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这种“隐藏”的话语就是灯谜的雏形,当时叫做“庾词”(庾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西汉曹娥碑后题有:“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即是“隐语”。《文心雕龙·谐隐》指出:“自魏代以来,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