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文学上的林肯——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19世纪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原名叫塞缪尔·兰格洪·克莱门斯,生于密苏里州一个不大的村落里。马克·吐温的父亲是地方法官,经济收入不多,家庭负担颇重。为了摆脱生活的困境,全家迁移到密西西比河岸边的肯尼波尔城。这里是一片几乎未经开垦的处女地,满目荒凉。童年的塞缪尔经常跑到附近的一个农场里,和一群小孩子一起,偷偷地去游泳,捕捉响尾蛇和蝙蝠,采集榛子和野山莓,他和那里的黑人交上了朋友,每到傍晚,就和孩子们一起围坐在黑人丹尼尔大叔身旁,听他讲述娓娓动听的故事。塞缪尔热爱这些勤劳朴实的黑人,尊重他们的智慧和品格,甚至把丹尼尔大叔看做是人类高尚品质的化身。肯尼波尔城是哺育塞缪尔童年的摇篮,他在这儿找到了欢乐,找到了知己,找到了以后创作的丰富的素材。

  塞缪尔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人世。12岁的塞缪尔被送进肯尼波尔城的印刷厂当了学徒。这里仅供吃穿,不发工钱。他比老板矮半截,却穿着老板给的肥衣长裤,简直就像钻进了帐篷里一样。后来,他离开了这家印刷厂,做了一名流浪的排字工人,来往于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各个城市。在密西西比河上,他经常听到轮船上的水手们测量水深时喊道:“马克·吐温!”意思是说水有“两英寻”深(“英寻”是英美制计量水深的单位,一英寻合1.828米)。领航员听到这种喊声就放下心来,引导着轮船安全行进。他把领航员看做是密西西比河上的“国王”和“主宰”,十分羡慕这个职业。经过刻苦努力,他掌握了领航技术,做了领航员。他漂流在大河上下,接触到各种脸谱的人物,洞察他们的心灵,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性格,长了许多见识。他开始写些小文章在地方报纸上发表,并且用水手喊的那句话“马克·吐温”作为笔名。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打响了。马克·吐温真正的文学活动开始于这场战争之后。他的主要作品有《傻瓜出国记》、《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给坐在黑暗中的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战争祈祷》等。

  马克·吐温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当1900年爆发义和团反帝斗争时,他称赞义和团说:“中国人当中只有他们爱国,我希望他们成功。”他反对“八国联军”对中国的入侵,要求“让中国人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

  美国人民尊称马克·吐温为“我们文学上的林肯”。他说“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他一生都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不愿意把“真理带到坟墓里去”。1910年4月,他病在榻上。临终前,他口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让速记员记下来,准备发表于天下。4月21日,这位文坛泰斗溘然长逝了。

  沉思录

  马克·吐温之所以能成为文坛泰斗,他的成功主要在于从小就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中度过,并且能深入其中,观察细致,这样才为他未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品时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万事由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一句精辟的治学格言。何以称“书山、学海”?溯其源,“学海”一词始见于汉扬雄《法言·学行》:“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意思是:百川因为奔流不息,所以才能达到大海;而丘陵静止不动,所以永远成不了高山。比喻为学要勤奋,方能有成。后常用“学海”比喻知识的博大精深。宋咸淳年间,有一名叫左圭的学者,将唐宋名家的野史杂说,汇集成一部《百川学海》。清朝时,有一学者曹溶又将历代名家的零篇散帙,汇集为一部《学海类篇》。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