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刘伯温定计破敌

  勇敢是人的个性品质之一,做人不仅需要勇敢还需要机智。当我们在追求一个目标或达成一个心愿时,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风险,这时要努力克服困难,敢于承担风险。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能掐会算的诸葛亮,算不过稀里糊涂的刘伯温。刘伯温就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刘基。传说中的刘基深谙阴阳八卦,专事风水占卜,还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是一个半人半神的奇人。这自然是夸张和神化。但他确实博闻强记,除经史子集外,军事韬略、兵法智术、天文地理乃至阴阳五行等无不精通,而且有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正因如此,他辅佐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称他为汉代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他也确实是难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朱元璋在夺得天下之前,尤其在起义的初期,虽然胸有大志,却对自己常常信心不足。因为元末的各路起义军中,陈友谅、张士诚的势力最大,远远超过了朱元璋,他们为扩充自己的势力,常常骚扰朱元璋的地盘。朱元璋常为此而苦恼。

  刘基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陈友谅、张士诚势力虽大,却不足虑。他提出对付两人的策略:张士诚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可以暂且不予理睬;陈友谅一介武夫,不过是一只猛虎,有勇无谋,虽应认真对付,却不必过虑。只要等待时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定可成大事。

  不久,陈友谅进攻朱元璋属地,占领太平路,杀朱元璋养子朱文逊及守将花云,自称皇帝,建国号汉。又约张士诚同攻应天,张未允。陈友谅便自集舟师,从江州直指应天,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气焰十分嚣张。

  朱元璋闻之变色,部下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转移,逃奔钟山。只有刘基怒目而视,一言不发。朱元璋见此,便将其召入屋内,请教道:“猛虎已出山,如今怎么办呢?”刘基气愤地说:“凡主张投降和转移的,当斩!陈友谅果如一只猛虎,若在山中,你怎能与他相斗?今既下山,正应乘机猛打,岂能不战而降,不战而溃?”朱元璋问:“话虽这样说,但到底如何应敌,你快快说来!”

  “骄兵必败。陈友谅如此蔑视我们,一定以为我们非降即逃,他的后援必不充分。古代兵法说,一天跑三百里奔袭敌人,即使不交战也会溃败。为什么呢?军士疲劳。所以我们应先放弃几个地方,兵马撤退,装成逃跑的样子,再派人诈降,引诱陈友谅全速奔袭,在中途设下伏兵,再派兵断其后路,叫他首尾难顾。后援不至,乱其军心;设伏围攻,乱其布置;以逸待劳,挫其锐气。哪有战不胜的道理?”刘基不慌不忙,细说方略,“取胜后我们再乘胜追击,还可以占领他的属地,陈友谅遭此重创,进一步制伏他就易如反掌了。帝王之业,在此一举,天赐良机,岂可错过?”

  朱元璋顿感精神一振,立即命令胡大海出捣信州,牵制陈友谅后路;命陈友谅老友康茂派人诈降,诱敌深入;命常遇春、冯国胜、华高、徐达等将领各处伏击,准备截击。

  果然如刘基所料,陈友谅中计败北,丢弃战舸数千艘,逃回老巢。朱元璋收复了失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陈友谅则因此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朱元璋顺利地拔掉了通往皇权路上的一颗“钉子”。

  沉思录

  站得高,看得远。有远见的人,不会因为出现了一点困难就缩首自闭,而是想办法如何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难,步步走向成功。

  笑话碰碰车

  很晚了,4岁的弗兰茨躺在床上要妈妈给他削苹果吃。

  “太迟了,孩子,苹果已经睡觉了。”

  “不会的,妈妈。小苹果可能睡了,大苹果一定没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