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4章 我斗胡耀邦老鬼

  《血色黄昏》的作者老鬼,“文革”伊始,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中学生,在“革命”的洪流中,曾参加过批判胡耀邦的大会,并担任押送人员,把胡耀邦喷气式地押上主席台。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在《血色黄昏》中。多年后,他对胡耀邦的人格和人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托人将书转交胡耀邦。胡耀邦看了书,托人转告他: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炎黄春秋》刊登了老鬼回忆这一事情的文章,现摘登如下——

  日月如梭,耀邦一晃就离开我们二十年了。

  我还记得大约是一九六四年,胡耀邦作为共青团第一书记在团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做了一个《为我国青年革命化而斗争》的长篇报告。当时所有渴望进步、渴望入团的中学生们都曾反复阅读和学习这个报告。我也如此拼命的自我革命。那时候打心眼儿里以革命为荣,以革命为美。

  我是学生,学习却不好。怎样证明自己革命呢?就特别渴望参军打仗。当“文化大革命”来临之际,觉得考验和表现自己革命的机会到了。在运动中紧跟“伟大领袖”,紧跟中央文革,紧跟《人民日报》,为当个红色打手、红色暴徒、红色造反者而积极努力。

  一九六七年初,在动物园旁的北京展览馆剧场召开了一场首都中学生批斗“三胡”(胡耀邦、胡克实、胡启立)的大会。当时是首都中学红代会头头李冬民通知我们学校红卫兵的,要选派十来个人去担任押解黑帮上台的任务。因为我穿一身军装,比较健壮,因而荣幸当选。

  记得耀邦是被一辆华沙牌小轿车送来的。他身穿一件黑呢子大衣,个子出奇的矮,大约要比我矮半个头。身体瘦小。下车后,他表情平静恬淡,挺着胸脯,在我们几个人的围簇下从旁门走进展览馆剧场后台。一路上他默默无语,就好像去上班一样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三胡”他是为首的,要被第一个押到主席台前。我和另外一个红卫兵,各揪住他一侧后脖领,攫着他一条胳膊,把他喷气式状押到台前。随着他的出场,下面黑压压的中学生高呼口号。

  到台上站定后,我们两个押送者就松开他的脖领和臂膀,让他自己独自站立。我们则站在他身后。耀邦默默地低着头,双腿站得笔直。我们看押者每隔二十分钟左右就换班休息,另外一批红卫兵上来接替我们看押。当时我们都是十六七的小伙子,站一会儿腿和腰都觉得累。耀邦他们三个“黑帮”却从始至终一直低头立正站着,其疲累程度可想而知。

  来自各个中学的代表一个又一个上台,义正词严地发言批判“三胡”。由于北京市各中学的工作组成员很多来自团中央,所以北京中学生对团中央意见很大,憋了一肚子怨气,就把怒火撒到了“三胡”身上……

  这次批斗会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二十年之后,一九八七年初,当听到耀邦辞职的消息时,心里非常非常难受。这时候,我对耀邦已经有些了解,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我知道,一九七九年贵州有个“启蒙社”最先在天安门广场东南角贴出了大字报,揭露极左政策,被当时的公安部门认为反动组织。耀邦却主张用教育的办法,温和地解决这个组织问题,受到公安部坚决反对。

  我知道,他曾接见过“四五天安门事件”和西单民主墙下的活跃人物。这两位青年都被公安局挂了号,属危险分子。一般干部都不敢沾他们,高级干部就更躲得远远的了。在当时的中共政要中,耀邦是唯一接见过他们的中央一级领导。

  我知道,他同情民众疾苦,积极大胆地为很多冤假错案平了反。比如江西赣州的李九莲问题、福建的地下党问题、河北的伊玛尼党冤案以及刘少奇、彭德怀等大冤案。当他向邓小平提出要给六十一个叛徒集团平反时,连老邓都没想到,有些惊讶地问:“这样的案子你也敢翻?”最可贵的是那六十一个叛徒集团之中还包括原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当初曾把挂职到陕西省委主持工作的耀邦整得死去活来,被迫灰溜溜离开陕西。但当刘澜涛被打成叛徒后,耀邦却毫无芥蒂地花大力解救他于水火。

  我知道,他待人宽厚,从不落井下石。老红军、原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吴自立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延安干部会上当众嘲讽他:“我参加革命那阵,你还穿开裆裤呢。”把耀邦骂个狗血淋头。后来吴被打成“彭德怀分子”,一九七二年七十多岁了还遭尽毒打关押,特地给毛主席写信,派儿子去送。儿子找到了耀邦。当时耀邦自己还没解放,却不怕犯“包庇彭德怀黑干将”的错误,也不计较吴自立与自己私交不好,积极帮助转交信件,终于改善了吴的处境。

  我知道,他对老战友的孩子有情有义,所有受苦受难的老战友子女他都热情相助,从不刁难摆谱不理。他家成了落难子弟的庇护所。本人前妻之父曾涤原是王震部下,“文革”中被中组部郭玉峰迫害致死,孩子全流落外地。其母为孩子的调动费尽心血,找过王震,得到的却是一堆官话,毫无用处。无奈之下又托人把材料转给耀邦,耀邦当即批示将曾涤小女儿从广州一八九医院调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门诊部。

  我知道,耀邦是个孝子,真诚善良,襟怀坦白,从不戴假面具,装模作样。听说父亲死后,他像个孩子一样在办公室里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新来的秘书推门进来,他什么寒暄话也没有,就是痛哭流涕,完全失态。令秘书大吃一惊,感到这个首长“不深沉”。

  他曾经说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有,如此人际关系才能融洽。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人不设防,有时候那么单纯,一点不油,根本不像个政治家。这样的好人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把手真是一个奇迹。他在中国当代历史上顶天立地。

  一九八七年一月某天晚上,我从广播中得知耀邦辞职的消息。思绪起伏,心情抑郁,非常痛苦。再没心思玩摩托车了,当即就把摩托车卖掉,以至于被老婆臭骂一顿。

  这年年底《血色黄昏》出版之后,我感觉应该送给已经下台的耀邦一本。让他知道,当年在批斗会上曾经押过他的人,现在对他充满敬意和内疚。

  中央大官,我的书只送给了耀邦一个人。当时也并没奢望能得到什么回音。一九八九年春,工人出版社给我转来了一封来自广西的信,有位自称李洪欣的在信中写道:我岳父孙洪泉(广西自治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是耀邦同志的老部下。当耀邦在南宁的时候,我们多次到耀邦住处看望。闲聊时耀邦曾问我认不认识老鬼,我说不认识,但能找到他。耀邦说:请你转告老鬼,他给我的书收到了,向他表示感谢,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真让我万万没有料到。

  这是一九八九年春他逝世前所发生的事。每逢想到此,就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悲伤。耀邦多么平易近人啊,对我这样一个崇尚武力的打手,曾经押过他、撅过他的红卫兵造反派,本可以置之不理却不置之不理,还认认真真地托一个年轻人捎话。

  耀邦的肉体生命虽然没有了,他的精神生命犹在。他自己曾说过:“我本来不是当总书记的材料,而是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被推上特殊的岗位。”

  他永远不孤单,他的好评如潮,他的名字万古流芳。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