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7章 解密:苏联空军参加了朝鲜战争

  王亚同

  复旦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一九五〇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王亚志回忆、沈志华李丹晨整理)一书,引起了史学界和读者的注意。书中披露了当年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情景,这段历史的真相,由于种种原因,苏联和美国双方都保密了四十余年,现摘介如下——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真正进入朝鲜境内参加地面作战的只有高射炮部队。当时在中国境内有苏军五个高射炮团,任务是掩护机场,其中两个高射炮团于一九五一年四月推进到鸭绿江以南朝鲜境内的铁路沿线,掩护铁路运输。这些部队穿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服装,对外称中国少数民族志愿人员。同时,随着中朝边境地区庙沟、大堡和大孤山三个新机场的建成,大批苏联空军后续部队加入到掩护中朝联军后方的战斗中来。

  总的说来,到一九五一年春,苏联歼击机在朝鲜上空的军事行动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完成了掩护鸭绿江大桥的任务,对中朝联军的运输线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虽说由于受飞行距离的限制,没能阻止住美国航空兵对朝鲜中部和东部地区机场和交通线的轰炸和袭击,但是在朝鲜西北部鸭绿江至清川江地区的上空,“米格-15歼击机已成为美国飞行员越来越感到恐惧可怕的敌人”。苏联空军参加朝鲜空战的一个原则是不能进入敌占区,以免飞机被击落,飞行员跳伞后落人敌军手中,从而暴露苏联参战的行动,造成苏美直接的冲突。这些限制,在心理上和作战技术的发挥方面都给苏联飞行员造成了障碍。在所下达的命令中,严禁任何飞机从苏联领土起飞投入作战;苏联飞机要消除一切自身的标志,有的伪装成中国飞机,有的则涂上朝鲜飞机的颜色;所有苏联飞行员都要穿上中国的军服,并写下保证书,宣誓决不泄露他们曾到过朝鲜作战;苏联飞行员还奉命在任何时候都不得在空中通话时使用俄语。最为重要的是,绝对不能有苏联飞行员被俘。因此,严格禁止苏联飞机在联合国军控制区和靠近前线地区的上空飞行,以及在黄海上空作战:严格禁止米格飞机跨越平壤一元山一线往南追踪敌机,也就是不得飞越北纬三十九度线,尽管一九五一年前线已经稳定在三八线。

  由于同样的原因,苏联空军也不可能与中国地面部队协同作战。斯大林曾在一份电报中指责驻华军事总顾问克拉索夫斯基和别洛夫将军,说培训中国飞行员的工作进展太慢。斯大林指出,“中国军队不能在没有空军掩护下战斗。因此,应当尽快建立一个由八个中国空军歼击机师组成的集团军并将他们派往前线。现在这是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同时要求“别洛夫的一个师可派往靠近中国东北边境的地方,两个师可放在北朝鲜后方,从而为中国歼击机师靠近前线腾出两个机场。这是绝对必要的。应当这样来进行安排,即中国人在前线只能靠自己的空军”。据第六十四集团军报告,在一九五一年四至五月最激烈的战斗中,中朝军队“由于没有航空兵支援,在敌人优势兵力的攻击下被迫撤退”,而为了避免遭受敌军的空中打击,反攻“大多数是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实施的”。

  许多当年参加朝鲜空战的苏联军人后来回忆说,“他们的空军与中朝的地面部队没有任何合作”,甚至也没有通过军事顾问进行过这种合作。由于缺乏联系,竟然发生过北朝鲜高射炮向苏联飞机开火,以及苏联飞行员击落中国飞机的事件。苏联空军在作战中没有出动过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所必需的轰炸机,而且也没有准备这样做。继别洛夫将军任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军指挥官的洛博夫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我们没有轰炸机。我们不曾有过一架轰炸机对美国军舰进行过轰炸”,因为“那不是我们的任务”。甚至在军中的苏联顾问也于战斗前回国了。

  不过应当指出,由于受飞行距离和飞行技术的限制,中朝联合空军也很少在前线作战,他们只是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才配合步兵作战,而“在恶劣天气下,不实施战斗行动”。直到一九五二年底,在志愿军空军七百多名飞行员中,只有二十八人掌握了夜间简单气象条件下的作战技能。因此,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中央军委根据实际情况,对志愿军空军的任务也不再强调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而是改变为夺取并保持清川江以北地区的局部制空权,有重点地保卫重要交通运输线、军事目标和工业目标,间接配合和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直到冷战结束后,人们才知道,当时美国领导人与莫斯科有着同样的顾虑,他们需要和苏联人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实际上,美国空军很早就知道他们真正的空中对于既不是朝鲜人,也不是中国人,因为美国飞行员不仅在空中看到了欧洲人的面孔,而且在无线电通话中听到了俄语。这一情况上报以后,美国决策机构认为对此必须保持沉默并封锁消息,以免刺激舆论迫使政府采取报复行动,从而导致战争升级。当时美国的决策机构曾经进行辩论,是不是应该将俄国人参战的消息公布于众,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司长保罗·尼采起草了一份文件,建议保守秘密,给这个事作出了结论。尼采对后来的访问者说:“如果我们公布真相,公众将要求我们对此采取相应的行动。最终,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只能是扩大战争,卷入与苏联更加严重的冲突。”艾森豪威尔政府也一直将这一消息“束之高阁”,因为如果“泄露出去,将形成与俄国开战的巨大压力”。正是华盛顿与莫斯科的这种默契,使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历史真相沉寂了四十年。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