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4章 法德之间的音乐竞争

  郭嘉

  几个世纪以来法国和德国之间的明争暗斗波及到了各个领域,疆场上兵戎相见外,文化上也是常常较着劲。但是,当竞争的是音乐时,德国人似乎总能占些上风。

  德国的瓦格纳相信德意志至上,他对德国音乐的崇扬,达到了沙文主义的热度。瓦格纳曾写过好些音乐论文,以德国音乐为傲,颇为轻视法国音乐。普法战争后,他还写了一个题为《投降》的剧本,宣扬德国的胜利。他声称,普法战争中德国的大胜和贝多芬的百年诞辰,是德国精神光大的两个象征。

  面对趾高气扬的瓦格纳,法国音乐家决定要进行反击。一八七一年,圣桑和他的同伴组织了一个“民族音乐协会”,协会的宗旨就是要排除瓦格纳在法国的影响。但是他们在室内乐方面的创作,听来听去都脱不开德国音乐的模式。到了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瓦格纳的音乐大举返回巴黎,先是在音乐会的节目里,后来占据了歌剧舞台。“民族音乐协会”的年轻成员们也随着潮流学习瓦格纳的音乐。他们中的一个还去了瓦格纳的根据地拜罗伊特出席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达》的首演,不过在听到一半时他和其他反对者假装晕倒退了场。

  既然无法驱逐瓦格纳的音乐,有个法国音乐家就索性宣布瓦格纳的音乐实际上就是法国音乐。还有人根据贝多芬的父亲是出生在法兰德地区这个事实,断言贝多芬的音乐代表了最纯粹的法国音乐。

  法国音乐人这样说,现在听起来好像很自欺欺人,但是在当时的音乐世界里是有点儿根据的。因为巴黎那时是世界文化之都,无论什么国家的艺术家都在巴黎显示他们的才华,音乐也不例外。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不管是作曲家还是演奏家,都以巴黎为他们的主要舞台,瓦格纳自己也是在巴黎博取名声,他的那篇大力鼓吹德国音乐的文章就是以法文发表在巴黎的一家音乐评论杂志上的。巴黎人并不在乎你是来自什么国家,只要你的作品优秀就能得到他们的喝彩。在这样一个大都市的国际文化背景下,瓦格纳的民族主义狂热显得很不协调也很出格,所以法国的音乐人就显得有点不知何以应对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