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章 鲁迅的美国朋友

  伊罗生 朱正

  鲁迅定居上海以后,结识了三个美国朋友。那就是:艾格尼斯·史沫特莱(1890-1950),埃德加·斯诺(1905-1972),加罗尔特·艾萨克斯(1910-1986),又译伊赛克,中文名伊罗生,这里,只说鲁迅和伊罗生的交往。

  艾萨克斯,在鲁迅的日记和书信里多写作伊罗生的。关于他的简历以及鲁迅和他交往的情况,据《鲁迅日记》的人物注释,是这样的:

  一九三〇年到上海,任上海《大美晚报》记者,一九三二年时为上海出版的《中国论坛》(《China Forum》)编辑。一九三三年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分会执行委员。一九三四年约请鲁迅和茅盾编选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草鞋脚》,随即往北平翻译。一九三五年七月回国。

  在这些简单的记载之外,还可以补充一件事,就是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七日他和鲁迅一同参加了接待萧伯纳的活动,杨杏佛在宋庆龄家拍摄的那一帧有他在内的多人合影现在很容易看到。为了编译《草鞋脚》,鲁迅给他的那些信件现在都收在《鲁迅全集》第十四卷里。

  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七月十二日:“上午伊赛克君来。”这是他们二人交往的开始。这时艾萨克斯是《中国论坛》的编辑。他在《草鞋脚·序言》中说:

  我开始办《中国论坛》时也正好二十一岁。那时我来到中国已一年多。最初在上海两家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和《大陆报》担任记者或编辑;后来游荡于长江上游,一直深入到川西,几乎到达西藏,回来时沿江而下,在一九三一年长江洪泛所造成的大批死难和无人过问的大灾难中,于当年仲夏返回上海。仅仅几天之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发动了进攻中国的新战争,首先占领沈阳,并开始侵占满洲。南京政府正倾全力镇压国内的反动派,宣布对日本入侵采取不抵抗政策。那一年的所有这些暴露、震动、遭遇和教训同时对我产生影响后不久,我在上海结识的共产党朋友和对党表示友好的人士就建议我能否自己创办一份报纸。我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结果创办了《中国论坛》。

  《中国论坛》是一九三二年一月十三日创刊的。艾萨克斯说是上海共产党的朋友建议他办的,确实是这样,它实际上就是共产国际的一种出版物。在共产国际的有关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材料:

  一九三二年四月九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会议记录:“听取关于资助《中国论坛》杂志(原注:应为报纸)的问题。决定:允许拨给一次性资助,数额为五百美元。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皮亚特尼茨基(签字)。”(同上书,第13卷,第135页)

  同年八月三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会议记录:“听取关于给《中国论坛》的经费援助。决定:在鲁埃格(夫妇)(注:即牛兰夫妇)的案子结束前,从一九三二年的备用基金中拨出五百(美元),资助《中国论坛》。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皮亚特尼茨基(签名)”。

  在档案中,这个文件还有一个附件,即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波波夫的一份书面报告。这份八月一日写的报告简单说明了《中国论坛》的情况和作用以及应该资助它的理由:

  《中国论坛》(报)是在孙逸仙夫人和美国编辑加罗尔特·艾萨克斯领导下于一九三二年一月十五日(原注:应为1月13日)在上海出版的。

  按其内容来说,报纸倾向于反对在华的帝国主义,从道义上支持苏维埃中国并开展为释放鲁埃格及其妻子的运动。

  近来,中国政府和美国领事方面因报纸的内容而加强了对它的严厉抨击。

  在经费方面,报纸两次各得到五百美元。

  为使报纸有可能继续出版,鉴于即将审理鲁埃格及其妻子的案子,尤其有这个必要,极需再拨款五百美元。

  (同上书,第192-193页)

  从附录的这一报告中可以知道,艾萨克斯是在宋庆龄的参与之下创办《中国论坛》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营救牛兰制造舆论。办这张报,也就是营救牛兰这个大活动中的一项内容。报纸上确实刊登了不少有关营救牛兰的文章。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这本资料集里边,我们就可以看到从《中国论坛》辑录的这些文字(刊期从略):

  牛兰夫妇在南京狱中绝食

  牛兰夫人致宋庆龄书

  宋庆龄电南京当局要求释放牛兰夫妇

  宋庆龄为牛兰绝食再致电汪(精卫)、居(正)

  无条件释放一切政治犯

  北平政治犯的黑暗生活

  政治犯争求释放去打日本帝国主义

  这时,共产国际对《中国论坛》还是满意的。它的驻上海代表埃韦特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一日写给皮亚特尼茨基的一份报告中说:

  《中国论坛》又改为每月出版两期(现在出的是第2期)(注:指第二卷第2期)。该刊影响很好,因为重要文章除用英文刊发外还有中文版。就其内容而言,除了存在政治上的不准确和错误提法外,还不够具体和通俗。但这种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改善。南京政府迅速要求美国领事停止出版该报纸,这一要求目前已遭拒绝。(同上书,第345页)

  说“该刊影响很好”,也就是说,这时对该刊的编者艾萨克斯的看法很好。可是几个月之后看法完全变了。共产国际认为,艾萨克斯是托洛茨基分子。为此,埃韦特写了一封“绝密”的长信(1934年1月13日)给中共上海中央局:

  亲爱的同志们:请你们讨论一下涉及《中国论坛》的问题和建议,以便我们能够在星期二的例行会议上达成协议。

  首先,讲几句开场白。你们当然知道《中国论坛》编辑的政治面目,因为我们已经多次讲过。他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阶层,在美国受的教育,一段时间当过资产阶级的记者,没有任何革命经验,没有受过党的培训,他只是几年前对中国革命运动产生兴趣。一开始他同在上海当新闻记者的南非托洛茨基分子建立了联系。这个人一直对艾萨克斯有很大的影响,决定了他托洛茨基主义的“同情心”和越来越明显的托洛茨基主义思想倾向。大约在半年前,托洛茨基分子格拉斯(人们这样称呼从南非来的这个人)离开上海到美国去了。显然,他在那里立即同托派组织取得了联系,同样显然,他从美国给艾萨克斯写信,继续对他施加影响和给他作出指示。

  有许多指令指出,艾萨克斯遵循这些指示行事,一些征兆表明,托派同艾萨克斯一起制定了为公开进行托派反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逐步建立基础的计划。

  我仅举出几个事实:艾萨克斯越来越明显地不愿意同我讨论《中国论坛》的内容问题;他对一些问题默不作答,因为在这些问题上他发表意见会把自己束缚起来;他在最近两个月特别明显地不愿意执行我关于一些文章的写作方针的建议并抑制这个方针;不愿意提及苏联及其社会主义建设(在11月号的一篇文章中,甚至没有提及两个五年计划和列宁去世以来取得的巨大胜利);他在同人们的谈话中把一些看法改变成在他看来容易接受他的观点的看法(我们通过一些人了解到他这样的看法,认为“苏联在执行民族主义政策”等等)。

  这里要补充另一个需要给以极大注意的很重要的因素,即组织《中国论坛》的读者协会。组织这个协会的想法最初不是来自艾萨克斯,实际上是很早(9到11个月)以前由党倡议的。它完全独立于这种想法的所有者。很自然,像《中国论坛》这样的报纸(唯一合法的报纸)的组织作用应该是很大的。工人和特别是承担定期散发《中国论坛》工作的学生小组,在寻找半合法的组织形式,来进行讨论,来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和在更大范围散发《中国论坛》这个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革命报纸的刊物。

  我们已几次同你们讨论过委托可靠的同志或党团来领导读者小组的问题。我们第一次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读者小组还不多,而且艾萨克斯的意向还不十分明朗。但现在,一方面,读者小组在迅速产生,而另一方面,艾萨克斯(和隐藏在他身后的托派分子)在打算利用这些小组作为继续搞破坏工作的组织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加强我们对这些读者小组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我们在这些小组中越强大,托派分子争夺它们的威胁就越小。

  我们都赞同这样一个看法:我们都非常关心《中国论坛》的继续出版。这个重要刊物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具有更大的意义。但是在艾萨克斯手里,它可能成为有害的工具,至少在有限的时期内会是这样。问题在于,托洛茨基分子艾萨克斯在法律上可以以目前的名称出版这个报纸(而大家知道,名称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具有很大的意义)。还难于剥夺他在法律上的印刷权利和把这个权利赋予另一个可靠的人。

  我曾努力寻求摆脱这种局面的出路,使问题得到体面的解决。因此,大约在四个月以前,当他对我说他打算写几本关于中国的书,但在这里他没有时间写时,我建议他到我们“家里”去。在那里,他不仅有时间,而且也有新的认识、新的印象。我给自己提出了两种任务:第一,我把很大希望寄托在人们对他产生另一个方向上的影响;第二,如果没有发生这种情况,我们能把编辑工作委托给另一个可靠的人。

  一开始,艾萨克斯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对我说,由于他需要调整一系列的工作(他在加瓦斯通讯社、在《中国论坛》报社等的工作),他要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也许他在一九三四年春天或夏天动身。我怀疑他给美国写信,询问了指示。但几天前,我通过一个人得知,他在同你们的可靠朋友之一交谈时,无意中说出这样一句话:“建议他回家,这是试图收买他。”这种看法十分明显地表明,他的托洛茨基主义已发展得多么严重了。

  我告诉你们这些细节是为了便于你们作出决定。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为了同艾萨克斯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同你们就所有措施充分协商一致。

  还有某种(当然是微弱的)希望,意思是我们提出的措施,使我们能够避免发生公开的决裂,并对《中国论坛》建立有力的监督。但要对公开决裂做好准备。不管怎样,必须解决目前这种不能忍受的局面。

  我们建议采取两种措施:

  1.党的一般措施。

  2.党对艾萨克斯的措施。

  先谈后一种措施。

  我们应该要求他:(1)社论和其他最重要的文章在付印前要交给党检查;每一期的内容在付印前应进行讨论,而每期最重要的文章应经我们检查。(2)《中国论坛》现在或将来拥有的所有联系(同情者团体、读者小组等)也应转交给党。(3)艾萨克斯应该同我们一起工作,同托派断绝关系。

  这是基本的几点。如果你们还有什么建议,请在星期二以前准备好。我认为,只能我们同他谈,因为你们处于地下,不便这样做。但需要你们对他说明,同他谈话的人是根据中国党的授权进行的。

  至于党的直接措施,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把所有读者小组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要弄清楚,哪些人加入了不久前成立的委员会(原注:指《中国论坛》读者委员会)并要加强我们在其中的主导作用。要把我们特别工作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及存在的危险告诉最可靠的同志。

  2.要同印刷工人建立直接联系,部分工人是党员,很忠实于艾萨克斯(也就是忠实于《中国论坛》)。

  3.要同翻译(党员)建立联系,并要弄清楚艾萨克斯对他有多大影响。

  4.要同分发机构,特别是其领导人建立联系,以便取得在上海和省里的所有联系。这个人物是非常重要的。

  5.尽可能多地组织《中国论坛》记者和读者小组,要求刊登受到中国报刊抵制的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广泛的消息。

  6.组织一个不大的由可靠的同志组成的《中国论坛》常设记者队伍。

  上述某些措施要予以实行,至于其他建议,你们要考虑一下。请在星期二告诉我们还有什么考虑。我认为,现在艾萨克斯想避免公开决裂,也可能还服从某些指示,在暗中搞破坏。他请求给予指示,可能将坚持让格拉斯从美国返回。但另一方面,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他现在就公开反对我们。

  在这样的问题上,应该迅速采取行动,因为延误时间只会对艾萨克斯有利。

  此致敬礼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4卷,第19-23页)

  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给埃韦特和施特恩发来一份绝密电报:“据各种消息来源报告,《中国论坛》编辑艾萨克斯是托洛茨基分子,并在组织托派小组。我们同艾萨克斯没有联系,我们不支持他。请告你们的意见,为孤立他和使他离开,可以和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同上书,第26页)

  埃韦特在找艾萨克斯谈话之后,于一月二十七日向皮亚特尼茨基写了报告,其中说:

  同艾萨克斯的辩论还没有结束,但已经表明,他对所有基本问题的认识都完全是托洛茨基主义的。他没有公开讲出自己意见的地方,多是耍外交手腕,而不是不清楚。尽管存在这种情况,但还有不经公开斗争把他挽救回来的可能性。至少我们打算这样做,当然不忘准备同他作斗争的措施。我们建议建立一个由他、党的代表和我们中一个人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在答复这个建议时,艾萨克斯请求“让他考虑一下”。可以推测,他在以某种形式拒绝这个建议。(同上书,第34页)

  紧接在这一段后面,埃韦特的报告提出了让史沫特莱取代艾萨克斯的建议。

  埃韦特对待艾萨克斯的这种态度是不是过于温和了呢?果然就有人提出批评了。一九三四年七月三日也是驻在上海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赖安在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的信中批评说:

  在最近一年间,你们的代表(原注:埃韦特)始终对于这个托洛茨基分子艾萨克斯和对《中国论坛》杂志实行机会主义的方针和政策。不顾很明显的事实,即艾萨克斯过去和现在都是托洛茨基分子,他极力利用刊物及其读者群从组织上加强中国的托派运动。你们的代表未经(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中央)局允许,未经我们(注:指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允许,自冒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把整个公开的群众工作和原中国民权同盟,鲁格保卫委员会,反战会议等的技术事务管理机关都集中在艾萨克斯手中。当上海中央局、我们的朋友和我开始坚决反对艾萨克斯和反对刊物的方针时,你们的代表站出来保护艾萨克斯,借口是“艾萨克斯是个诚实人,他从不背叛革命”等等。你们的代表坚持要同他保持“友好的”工作关系,甚至指示我同艾萨克斯会面,这样的会面在二月份有两次,后来我拒绝执行这种指示。(同上书,第15 8-159页)这封信里还说到:

  这一年三月《中国论坛》停止出版后,你们的代表继续同艾萨克斯会面,付给他五百美元,似乎艾萨克斯将这些钱用到了印刷设备上,你们的代表将保卫鲁格运动的领导权留给了艾萨克斯,继续相信这个托洛茨基分子的“诚实”和他把印刷设备转交给党的“承诺”。只是现在,在艾萨克斯发表“声明”和卖掉印刷设备并把得到的钱转给当地托派之后,你们的代表才“承认”,“艾萨克斯最终成了敌人”等等。有些迟到的“承认”是为了不再谈这件事。(同上书,第159页)

  从赖安的这封信中可以知道:原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驻中国代表埃韦特对艾萨克斯信任之深和倚仗之专。像牛兰夫妇上海营救委员会和由它扩大改建而成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像反战会议,这些活动就交给艾萨克斯分管。民权保障同盟和反战会议的活动,鲁迅都参加了的,都是鲁迅传记中不能忽略的内容,这也表明艾萨克斯对于鲁迅的关系了。不知道他在反战会议中有什么名义,在民权保障同盟里,他和鲁迅是同被列名为执行委员的。

  这年十一月,赖安回到了莫斯科。关于埃韦特和艾萨克斯的关系问题,又告了一状。详见绝密档案《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与赖安的谈话记录》(见同上书,第303页)。内容和上面所引信件大致相同,这里就不引用了。

  一九三六年九月七日赖安关于艾萨克斯的书面报告(绝密)中有些材料有助于人们对这事的了解:

  好像艾萨克斯是通过宋庆龄参加《中国论坛》出版社工作的。

  作为《中国论坛》的编辑,艾萨克斯这个美国人可以更好地为这家中国共产党所需要的杂志提供“保护”。他也因此从党那里领到了《中国论坛》出版和印刷的补贴,在美国领事馆那里他以自己的名义办理了《中国论坛》的出版手续。得到党资助的这家印刷所也是作为属于艾萨克斯的美国企业注册登记的。

  党还派遣中国同志到编辑部进行合作,并为印刷所提供了工人。

  关于艾萨克斯不可靠的最初警告是来自宋庆龄,她曾详细地把她同艾萨克斯的谈话告诉了我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代表(原注:埃韦特),从这些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在努力用托洛茨基的思想说服她。

  后来,《中国论坛》很少刊登有关苏联的材料,甚至从来不提斯大林的名字,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当我们送去一篇关于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文章,而那里无论如何也不能回避斯大林同志的报告时,艾萨克斯这个托洛茨基分子完全暴露了自己的面目,他消极怠工,想方设法规避在《中国论坛》上刊登这篇文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5卷,第248-249页)

  从共产国际的这些档案材料中可以看到,他们把艾萨克斯从看做一个得力的工作人员变成一个公开的敌人的过程。艾萨克斯在《草鞋脚·序言》里却提供了他自己的说法:

  关于我自己逐渐积累起来的与共产党朋友以及《中国论坛》的支持者之间的矛盾,则说来话长,在这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叙述。值得深思的是,这些矛盾始于对政治上的谎言和夸大的天真的抵制,不是针对国民党及其恐怖统治,对于它是谈不到夸大的,而是关于共产党对他们自己的政策和成就所作的声明而言。这是从当初我发现共产党关于抗击日本的上海战役的对外宣传和我自己在那几周对如今已经被人们遗忘的流血事件的见闻有出入而开始的。的确,我在《论坛》上发表的关于这一事件的报道,在后来我正式刊登的一封长篇谴责信中遭到“批评”。关于其他地方的事件以及有关共产主义运动的其他争论,我已开始阅读和进行研究,这足以使我产生许多复杂的疑问。一九三三年十一月我刊登了一篇关于俄国革命十六周年纪念的文章,文中没有提到斯大林,更不用说对他加以吹捧,这就成了我最大的罪行。我和地下党朋友之间的冷淡关系,终于冻结了。当我正式拒绝改正——悔过?——一切于是就突然结束了,我那依旧天真的作风使我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圈子。局:这篇序言还谈到了《中国论坛》的结最后一期于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三日出版,距创刊号正好两周年。停刊是突然发生的,这并不是因为国民党或上海的外国当局查禁终于成功,而是因为我和我的共产党朋友之间的分歧越来越严重,在我们决裂后,报纸也无法存在了。

  《中国论坛》停刊以后,艾萨克斯和他的妻子维奥拉(中文名姚白森)从上海迁居北平。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五日鲁迅日记:“夜招知味观来寓治馔,为伊君夫妇饯行,同席共十人。”伊君即伊罗生。

  艾萨克斯在北平即着手进行编译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草鞋脚》的工作。这书先由鲁迅和茅盾向他提供了一份推荐的目录,再由他选定译出。书中所收,多数是左联作家的作品,如丁休人(即应修人)已经牺牲,如丁玲、楼适夷正在狱中。鲁迅和茅盾就有意通过这个选本把他们的作品介绍出去。

  为了交换编选中的意见,艾萨克斯不断和上海的鲁迅和茅盾通信。在《鲁迅全集》第十四卷里收了七封给他的信(1934年5月30日,7月14日,7月31日,8月22日[两封],8月25日,1935年10月17日),前面六封都是关于《草鞋脚》的(其中有三封是鲁迅茅盾共同署名)。鲁迅还为它写了序言(《草鞋脚·小引》),题写了中文书名。在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二日鲁迅茅盾给他的信中,表示了对他这一工作由衷的赞许:

  我们觉得像这本《草鞋脚》那样的中国小说集,在西方还不曾有过。中国的革命文学青年对于您这有意义的工作,一定是很感谢的。我们同样感谢您费心力把我们的脆弱的作品译出去。

  可是这本书出版却很不顺利。四十年之后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而这“很不顺利”的原因也和政治有关。艾萨克斯在《草鞋脚·序言》中说了这原委:

  在《论坛》出版初期,纽约一位知名的出版商就曾对我们准备出版的小说集表示了兴趣,但从他最早表示愿意支持到最后我交出初稿,这期间情况发生了变化。当他发现我变成“人民的敌人”,或者比这更糟,而且他将不能指靠纽约共产主义运动给予的“特别资助”时,他的热情就消散了。在那些日子里,纽约共产主义运动很善于利用这种“特别资助”对书籍出版施加影响;它能保证任何普通出版商完成他预期一本图书的销售额,能保证一本未必受群众欢迎的书,结果不盈不亏。至于我这本书,不知是因为没有“特别资助”一一正如一位出版商在写信回绝我时,就曾坦率地这样说——还是因为在当时没有发现这些小说本身有出版价值,在以后的两年里,《草鞋脚》遭到一个又一个出版商的拒绝。当一九三六年埃德加·斯诺没有遇到我这样的障碍,而终于出版了他编辑的一本中国短篇小说集(注:指《活的中国》)时,我们完全气馁了,我们只得懊丧地将《草鞋脚》搁置一旁,作为我们的纪念品之一了。

  艾萨克斯在北平一方面从事《草鞋脚》的编译工作,一方面从事中国大革命史的研究。他在刘仁静(中共一大代表,和托洛茨基有直接联系的托派分子)的帮助之下,写成了他的大著作《中国革命的悲剧》。指出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是产生中国大革命失败悲剧的原因。这是正面面对这一尖锐问题的第一部著作。尽管今天看来,它的资料还不够丰富,有些地方也还应该作更深入的分析,但它的学术价值、人文价值都应该作很高的评价。它必将作为二十世纪重要史学著作之一而传世。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