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章 “乘客都安排好了吗……”

  你可能一直不觉得自己是英雄

  可我说善良不是柔弱,而是一种坚定

  平凡不是平庸,有着满腔热血

  我说英雄就是大写的人,这话你一定愿意听

  ——摘自欧阳胜《活着,已是英雄》

  一路鸣笛的救护车急驶入无锡市区,马路上行驶的车辆纷纷让路。

  救护车由无锡市急救中心派出。在车上,医护人员已对吴斌进行了初步检查,发现他肝部遭受重创,情况十分危急。原本他们想把吴斌送往相对较近的无锡市第三医院,在获知吴斌的大致伤情后,立即改变了主意,决定直接送往擅长于肝胆外科的解放军101医院,它是一家大型部队医院,位于市区北塘区社桥。

  救护车便又朝东疾驶,驶入101医院宽敞的大门。

  解放军第101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以创伤外科和急救为特色,拥有“南京军区腹腔镜微创外科中心”等9个内设重点专科。其中,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和破裂动脉瘤急诊手术、腹腔镜下微创胆囊取石、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各种运动伤病诊疗等技术方面拥有很高的经验和水平,在苏南地区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对于抢救伤势危重的吴斌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担架立即被推入急诊室,接诊的是治疗肝胆损伤的专家、主治医生方征和主治医生李松。

  此时,与吴斌比较熟悉的无锡长运公司谈师傅已火速赶到101医院。

  推入医院急诊室时的吴斌已处于休克状态,四肢湿冷,呼吸急促,血压已降至18,但他的双手仍然死死地捂住腹部,后来又紧紧抓着医生的手,剧烈的疼痛折磨得他脸上的肌肉全被扭曲,表情十分痛苦。即便这样,医护人员们看到,从吴斌一系列身体本能反应来看,他有着强烈的求生愿望,艰难而细微的动作还在配合着医生的检查和诊断。

  经过一番诊查,解放军101医院对吴斌伤情的诊断是:由于外来飞物击碎挡风玻璃后直接刺入吴斌的腹部,导致整个肝脏破裂,三根肋骨折断及其它脏器损坏。CT检查显示,吴斌的肝脏左部全都碎了,肝脏右部也碎得非常厉害,完好的肝脏只剩下15%!

  此时的吴斌内脏已经大出血。飞来铁块击中下腹部之后,10秒左右受损的肝部就开始大出血,如果不及时抢救,仅是体内大出血这一项,就足以让他失去生命。

  在医学上,肝脏的受损程度共分为4个等级:第一级别是肝脏血肿面积小于10%,肝脏被膜撕裂,裂口小于1厘米;第二级别是肝脏血肿面积在10%-50%之间,撕裂伤深度小于3厘米,长度小于10厘米;第三级别是肝脏血肿面积大于50%,撕裂伤深度大于3厘米;第四级别是肝脏中心性血管血肿,碎裂伤达到肝叶的25%-75%之间,肝脏的实质破坏程度超过75%。这个肝脏受损的等级分类是由美国创伤外科医师学会制定的,该学会还认为,对于损伤程度最严重的四级肝脏损伤者,其最佳抢救时间是在30分钟以内,而即使在这个时间内送到医院救治,死亡率也将在46%以上。

  除开吴斌三根肋骨骨折等其它部位的损伤,主要的受伤部位是肝脏,其损伤程度无疑已超过了四级受损程度的指标线,必须马上实施手术!

  面对吴斌如此严重的伤情,看着CT检查结果,方征忍不住用了一句比喻句:“吴斌的肝脏组织真像是一座被掏空了的山!要把伤得这样严重的病人救过来,真比登天还难啊!”

  然而方征等医生已经获悉了这位病人的英雄事迹。作为医生,他实在难以相信,肝脏已经破碎成烂絮状,常人都会即刻陷入昏迷,根本顾不了疾驶中的车辆,而他竟还会有这般强大的意志,还能把以90码速度奔驶的车辆停稳,还能亲自关照们乘客们注意安全,这绝对是一个奇迹!是人的身体在毅力和精神的支撑下超越极限的罕世奇迹!

  “一个医生如果一开头就接受了‘无法治愈’这个概念,他就抛弃了自己的使命,当了逃兵。”从成为一名军医的那天开始,这句曾经在大学课堂里经常被老师强调的箴言,就烙在了他的心里。他相信医院里的所有医生都明白这句箴言的含义和价值。

  哪怕是再严重的伤情和病情,都不应让医生却步,只会迎着困难上前。医生的手里只有一把手术刀,但古今中外的手术刀不知已创下了多少次奇迹了,但愿这一回,解放军101医院的手术刀能再创造一次!

  是的,面对命悬一线的英雄,面对一个新的医疗难题,方征竭力克制着自己心潮的冲击。职业素养和理智不允许他过于激动,他明白眼下必须做的,是发挥自己积累多年的医术,与全院的医护同事一起,尽最大努力挽留英雄于人间!

  “不惜一切代价,尽全力抢救病人!”

  吴斌的英雄事迹已经传遍整个解放军101医院。院长王标因忙于工作,吴斌被送到医院时,他还正在吃午饭,但他马上放下碗筷,亲自诊查吴斌的伤情,听取方征等医生的汇报。针对吴斌的伤情随时有可能继续恶化的危急情况,王标院长当即下达指令:启动重大抢救应急预案,举全院力量进行救治。

  很快,急诊科、普外科、呼吸科、心胸外科等该院顶级专家跑步聚集在吴斌的病床边,进行多科联合会诊。一番紧急而审慎的分析研判之后,专家们的会诊结果是立即手术,最佳救治方案也很快拟定。

  无锡长运的谈师傅代替吴斌的家属,已为吴斌签下了17张手术前的单子,每一张单子的内容都牵涉到生命。谈师傅没有任何犹豫。还有可能犹豫吗?人命关天,十分火急,连在脑子里多打一个转弯的时间都没有。

  吴斌即将从急诊室推入手术室。

  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在这一刻发生的。担架车将要缓缓推向手术室的当口,昏迷中的吴斌神志忽地清醒了。他的睫毛颤抖着,似乎正在竭力睁开眼睛。他的眼睛也确实微微睁开了一下,很快因体力不支而闭拢,而他的嘴唇竟在嚅动,艰难地嚅动。谈师傅连忙把自己的耳朵紧挨住吴斌的嘴唇。他无法相信,已经昏迷了几个小时的吴斌居然又开口说话了,尽管他的声音是如此的微弱,但微弱的声音彻底震撼了谈师傅:

  “乘客都安排好了吗……”

  “我现在感觉很不好……”

  这是吴斌生命中最后的两句话。用不着再去细细分析这两句话的含意,再去揣摩为说这两句话吴斌耗费了多大的体力,只要从此刻正围在他身边的众人无语凝噎的泪光中,即可感受到它那惊风雨、泣鬼神的悲壮,它那巨浪排空、气贯长虹的力量!

  直至最后,吴斌也没有为自己的家人留下一个字,他最后的两句话仍然是牵挂着乘客,关注的是受了伤的自己已不能履行职责!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是的,我热爱生命,珍惜人生,可我从不贪生怕死,愿意献出自己的热血滋润他人的生命;追求身强体壮,崇尚生命阳光,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多更好地为他人照亮。豪言壮语往往是苍白的,但以铮铮铁骨浇铸的实际言行,如同春天巨雷,振聋发聩……

  方征和谈师傅赶紧告诉吴斌乘客都已妥善安排,以此宽慰吴斌。吴斌微微地呼出一口气,收去脸上若干痛苦的表情,像是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

  在场者无不为这神奇的一幕镇住,久久地,谁都不敢说一句话。

  吴斌被送进了手术室。担架离开急诊室的那一刻,急诊科护士长职业化地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电钟。她发现从吴斌入院到推进手术室,前后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毫无疑问,对于一家大医院来说,这当然已是神速了。

  5月29日下午1时多开始的手术,是吴斌受伤后的第一次手术,由肝胆外科主任罗昆仑医师担任主刀医生。

  一打开吴斌受伤的腹腔,罗昆仑就十分震惊:受到重创的肝部从左到右有两道大的裂痕,破碎的肝脏极不完整,只剩下一些碎成块状的组织,有的部位已成稀泥似的一片。罗昆仑曾用手伸入肝区创部探查,发现很多部位已是空的;肠道也有多处破裂;腹腔、胸腔内积满血液,从胸腔里还掏出不少凝固的血块,淤血量很大;吴斌的昏迷一方面是由于肝破裂,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严重的肝脏出血,失血已经超过了极值……

  事后的方征也回忆说,当医生打开吴斌腹腔的那一刻,堵满腹腔的淤血一下子涌了出来,染红了他的手术服,使他不得不重新更换了一件。“不是哪里有出血点,而是整个血往外涌。”汹涌而出的血弄了方征一身,以至于他不得不重新换一件手术服。

  任何一名外科医生都知道,肝脏一旦破裂,每分钟就要流失100-200毫升的鲜血。吴斌的体重约为82公斤,按人体血液约占体重7%-8%的比例计算,他的血液量约5700到6500毫升。若每分钟流失100-200毫升,只需半个小时左右,吴斌体内的血就基本流尽。因此,很多肝脏受损的伤者往往死于失血量过大。

  迅速止血,是抢救吴斌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此时的吴斌血压非常低,甚至一度测不出血压。经罗昆仑目测,吴斌的出血量已在4000毫升至5000毫升。医生们先把较粗的血管扎住,再用止血纱条压迫创口止血,但由于肝脏破损后,凝血功能受到了很大减弱,鲜血还是汩汩地向外冒涌。没办法,只能一边止血,一边持续地输血。

  尽管医院作了手术的备血准备,但在吴斌的腹腔打开后,所需的输血量远远超出了预计,主刀医生认为至少需要1万毫升,因为病人一边输血,一边血液迅速流失,保留的量有时还跟不上流失的量。吴斌急需血液的消息很快在医院里传开,不少医生护士纷纷主动跑到护士站,或特意打电话过来,表示随时愿意献血。一些正在医院看病的部队官兵也愿意为吴斌献出热血,其场面令人感动。后来,无锡市中心血库伸出援手,全力支持,手术用血得到了根本性的保障。手术后统计,吴斌抢救过程的第一次手术,输血总量超过了1.2万毫升,相当于人体正常血量的2倍!

  紧张的手术一共进行了3个多小时,吴斌的伤情暂时得到了稳定——这个“稳定”其实非常勉强,只能说结束了第一次抢救手术,吴斌转入ICU重症监护室继续观察治疗——他仍然在死亡线上挣扎,死神仍然没有离去,依旧在他身边不停地徘徊。

  重症监护室里的吴斌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医护人员围在他的病床旁,一遍遍地呼唤他:“吴斌!吴斌!你听到了没有?”“吴斌,你一定要顶住啊!”在大多数时间里,吴斌没有丝毫反应,偶尔,在医护人员带着哭腔的呼唤中,他的眼睑会微微地动一下,最好的时候,是竭力睁开眼睛,极其轻微地点点头。

  尽管病床上的吴斌只是静静地躺着,但医生们心里清楚,在他的创口,在他的体内,在他的全身,英雄已经投入了一场更为艰苦的搏战,只是因为面临高速公路上的那场危难时,他付出了全部,没有留下自保的体能,凭借破碎的身体,已经很难再把自己的生命挽留住……

  “其实,当手术一开始,我就感觉能救回来的希望十分渺茫。比如血液的PH值,如果低于7.0,那么治愈的几率就会很小,而对吴斌施行麻醉后,他血液的PH值只有7.05,当打开他的胸腹腔,淤血流尽,又加上手术时的出血,他血液的PH值肯定低于7.05了。严重的酸中毒对于他的存活,威胁非常大,这是当今医学的难题之一。”每当谈起吴斌的抢救过程,论及实情,罗昆仑不禁涌上满脸的遗憾。

  由于第一次手术时,基本上把吴斌全身的血都换了一遍,他又需要度过五天左右的排异观察期,也就是说,除了伤痛,吴斌又不得不面临血液排异的考验。而这,也是罗昆仑等医生所担忧的难题之一。

  为使吴斌平安度过术后监护期,确保万无一失,101医院肝胆外科病区专门成立了以护士长沈冠红为组长的护理小组,共有5名护士组成,对吴斌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一对一”监护,如每隔5分钟就要观察一次生命体征,测一次出血情况等,只有发现有一点点变化,立即会同医生及时处置。

  主刀医生罗昆仑、主治医师方征、李松等一天要往重症监护室跑几十趟,罗昆仑对吴斌的伤情不知已分析了多少遍,负责值班的方征两天两夜呆在医院里,医生们还多次凑在一起研判下一步的医治方案……似乎,人们认定只要想出更多的办法,只要投下更多的精力,只要寄寓更多的期望,就会感动上苍,驱走死神,创下奇迹。

  奇迹不就是这样发生的么?

  杭州长运二公司经理孟联建带领着第一特别小组,先来到无锡高速交警三大队,听了曹建平对吴斌事迹的讲述后,一伙人全都哭了。随即,第一特别小组转赴101医院看望吴斌,稍后从杭州出发的第二特别小组抵达无锡后则直奔101医院,两支队伍在医院会合。此时,吴斌的第一次手术仍在进行中。

  随第二特别小组一起抵达101医院的,还有吴斌的妻子汪丽珍。

  孟联建、汪丽珍等最关心的就是吴斌的伤情了。面对询问,方征医生的第一句话是:“吴斌的情况非常危险。”方征原来还想宽慰汪丽珍几句,让她的心绪先稳定一下的,但吴斌病情的危急已让他无法掩饰。

  孟联建问:“怎么个危险法?”

  方征索性打亮了墙上的读片灯箱,让众人察看吴斌的CT片。“器官完整的地方应该是黑色的,但吴斌的右肝几乎是一片白色,左肝只剩下了30%的黑色,另外的70%非常模糊,所以……这个手术的难度可想而知。”方征努力定了定神,“全院最精英的医护力量全都上去了,王院长还向兄弟医院提出了支援请求,红十字会和中心血站也全力保证技术支持和手术用血,但这个手术实在太大了,没有五个小时,根本下不来……”

  孟联建听到这里,一把抓住方征的手,一迭连声地说:“医生,请不惜一切代价,把吴斌抢救过来!感谢你们!我感谢你们!我代表全体公司的员工感谢你们!”

  在旁的谈师傅则含着介绍了吴斌在进入手术室前的那两句话,听着听着,众人又流了一次泪,连孟联建都忍不住了。他觉得自己的泪水怎会这么多,已经多少年没有这样哭过了啊!

  手术还在进行,努力不能放弃。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吴斌的抢救,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慰身旁又焦急又伤心的汪丽珍,孟联建马上摸出电话给杭州长运二公司,让公司组织一批员工待命,随时赴无锡献血。他还让长运二公司和医院与无锡市红十字会保持密切联系,请求一旦有什么特殊需要,随时提供支援。

  汪丽珍愁容满面,在手术室内困兽似地走动,又坐倒在椅子上发呆。她的眼睛一直盯着手术室的门,她真希望能从里面传来吴斌那熟悉的笑声,说话声……末了,她双手合十,默默念叨。强壮的吴斌应该能够重新站起来呀……她呆坐着,脑子里一遍遍浮现出吴斌朗笑着向她走来的幻觉,这幻觉让她一次次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不久又叹着气坐下来。

  吴斌的姐姐吴冰心是从吴斌父亲那儿得知弟弟出事的消息的。

  此时,汪丽珍已经接到了杭州长运二公司的通知,且已准备登上前往无锡的专车,但要不要马上告知吴斌的父母,长运二公司的领导显然有些犹豫。毕竟已是年迈的老人,毕竟是一桩突发的大事,两位老人能不能承受得住,还需认真考虑的。所以,下决心告知吴斌父母之时,无锡方面已经传来开始动手术的消息,汪丽珍已经坐上了长运二公司特派的专车,时间也已过了14时。

  担心吴斌的父母一时扛不住——哪怕是被砸昏迷,正在抢救的消息,也会让老人陷入极度的慌乱——长运二公司的领导只说吴斌受伤了,是在开车时被一块东西砸了一下。听了这个消息,吴斌的父亲在着急之余,颇为费解:儿子在高速公路上好好地开车,怎会被一块东西砸了一下呢?老人怎么样都想不出这究竟是什么回事,打电话给儿媳,好不容易打通了,儿媳也说不大清楚,语调中似乎还有些异样,背景还很嘈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斌父亲便给女儿吴冰心打了电话,把长运二公司的电话内容复述了一遍,吴冰心也颇为疑惑:这消息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因为在她的印象中,吴斌开车一向很稳,技术不错,行事细致,仅在杭州长运工作的十年中,从未出过什么事故,所以吴冰心的第一感觉是不会有什么大事。她安抚了老父亲一通,然后赶紧与弟媳汪丽珍通电话,以证实这个消息。

  可是,吴冰心听到了汪丽珍焦虑的声音,还夹带着几声抽泣。吴冰心的心猛地一沉,她觉得,她也应该火速赶往无锡了。

  吴冰心与她所在公司的司机一起,是坐动车组赶到无锡的。

  吴冰心赶到无锡解放军101医院时,吴斌刚做完第一次手术,戴着呼吸机的他被推入重症监护室。在重症监护室门口,她与汪丽珍、谈师傅和杭州长运二公司两个特别小组人员会合。这时的汪丽珍已详细得知了吴斌的第一次手术情况,显得有些六神无主。吴冰心的到来,让她多了一份亲人的依靠。她抱住吴冰心,不由得痛哭起来。

  但是,只过了一会儿,方征医生却特意把吴冰心叫进办公室。方征已经看出,在这紧要关头,吴斌的姐姐似能更快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何况此刻的汪丽珍更显疲惫。

  “由于内脏大出血,吴斌的血一直止不住。所有止血的药都用过了,所有的止血措施也都采取了,但情况仍在恶化,止血的问题没有解决,血压还在急剧下降。一句话,吴斌的伤情十分严重,情况非常危险,你们要有心理准备。”方征尽量避免吴冰心直视着他的焦急似火、忧心如焚的眼光,他的神色更严峻了,“如果保守治疗,很可能拖不过今晚。”

  “如果不保守治疗呢?”吴冰心急问。

  “那就再做一次手术,而且必须是在今晚。”方征坦言,“今晚如果做第二次手术,就是要打开腹腔,把纱布填充进去,以此压迫止血。这个办法比保守治疗更积极一点,但并不意味效果将会更好,而且……这个手术有相当大的危险,因为这个时候打开腹腔,病人很有可能出现血崩,严重的话,有可能会下不了手术台。”

  一股冷气从吴冰心的脚一直升到头,霎那间浸透了她的全身。

  是保守治疗,还是再做一次手术?是选择冒险,还是听凭运气?吴冰心顿时陷入了两难境地。她不得不叫来了汪丽珍和几名吴斌的同事,紧急商量下一步究竟怎么办。

  这个选择题太难了,谁都无法下决心定夺。

  后来,众人不得不采取了最古老的办法:让老天来决定!吴冰心摸出一枚壹元硬币,说,抛在地上,如果“壹”字这一面朝上,那就选择做手术,如果是菊花这一面朝上,那就保守治疗,三次为限,多者为准。

  方征看着他们一次次地抛硬币,心里如同翻倒了五味瓶。在医院工作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见过家属这样做的。如此重大的事项,竟然选择了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这是一种极度的无奈,还是面对死神,吴斌的家属们依然没有泯灭乐观主义精神?

  三次抛硬币,三次都是“壹”字一面朝上,真是天意了。

  吴冰心对着略显惘然的方征,十分坚决也十分响亮地说:“做第二次手术!”

  汪丽珍接过方征医生递过来的一支水笔,在第二次手术的单子上签下了亲属的名字。

  罗昆仑医生再次打来电话,方征急匆匆地前去与罗昆仑商讨第二次手术的具体事宜。

  难道,可怕的厄运真的会降临到自己弟弟的身上?究竟,挽回这一局面还有几分希望?

  已是晚上,窗外一片漆黑,夜空里没有一颗星星。厚实的乌云向大地压下来,凉风吹来,卷挟起地面上的树叶,翻卷盘旋。闷雷在遥远处不断擂响,仿佛还正渐渐朝这儿靠近。吴冰心依然呆呆地站在医生办公室里,眼光无意识地扫过办公桌、桌上的病历、听诊器、血压计、医用躯干模型……一向坚强、干练的吴冰心脑子里出现了短暂的空白,她不忍相信这一切确是真实的,而不是在虚幻的梦中。

  吴冰心轻手轻脚地走进了重症监护室,她看见了躺在病床上,全身插满各种管子的亲爱的弟弟。她惊讶地发现,吴斌的四肢为什么被纱布带绑在了病床上?

  那是因为做完第一次手术的吴斌,虽然体征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平稳,但由于没有止住大出血,全身非常疼痛,加之插输氧管时极其难受,实在受不了的他在病床上挣扎,以至于把输氧管、输血管在内的满身管子都挣掉了。挣扎得特别厉害的时候,两名护士、两名医生再加上一名护工阿姨都无法按住吴斌的身体,不得不用很粗的纱布带把他绑定……吴冰心哭了,她不可能不哭;汪丽珍又哭了,她的眼睛已经红肿得快要挣不开。

  拼命挣扎,正是留恋人间、抗争死神的本能表现。吴斌是一条绝不会轻易对困难和挫折低头的汉子,只是现在,过多地消耗体能不利于第二次手术,身上的各种管子也需要他必须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多么让人纠结的难题!多么揪心而悲壮的场面!

  汪丽珍俯在他的身边,动情地呼唤,细微地提醒:“吴斌,我知道你很痛,知道你一直熬着、撑着……你千万不要乱动了,否则身上的很多管子都会掉出来的。”

  吴冰心含泪抚摸弟弟的肩膀,轻声说道:“小斌,我来了。你很坚强,你很勇敢……再扛一扛就没事了。”

  真的,吴冰心坚信,弟弟肯定听到了她的声音,肯定感受到了亲人的爱,因为他已竭力忍住,不再挣扎,因为他微微地点了点头,眼窝处似有湿润。吴冰心再次凑近他,一字一句地说:“小斌,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不用说。我们正与医生们一起想办法,你会没事的,你会好起来的……”她看见吴斌的身体更安静了。

  这种安静是靠毅力来支撑的,这种安静只有具备超强意志的人才能做到!

  5月30日零时30分,吴斌再次被推进手术室进行第二次手术,直到凌晨5点40分手术方才结束。所有等待在手术室外的亲人、同事和领导都没有合眼。

  在吴斌被推入手术室前,主刀医生罗昆仑告诉吴冰心,如果手术时间较长,那就意味着这次手术没有问题;如果手术时间较短,那很可能说明吴斌仍然陷于危险。医生的话让吴冰心等亲友处于强烈的内心纠结之中,他们守候在手术室外,一方面希望能早早知道吴斌手术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怕手术很快结束,那将意味着什么,他们谁都不敢往下想……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瞬间都是活活的煎熬。

  大雨终于倾盆而下,天好像漏了。雨声喧哗,空气湿闷,令人更觉烦忧。汪丽珍和吴冰心相倚着坐在手术室外的长椅上,互相安慰,却又无法说出更有效的话语,只得倚靠得更紧些。黑夜向纵深处滑去,大雨依然未歇,入骨的潮气在走廊里巡回。吴冰心注视着手术室的门,一边掏出手机,动手发微博。

  “我弟弟保住了那么多人的生命,求老天能保佑他渡过这生命的一关,能坚强地活下来。菩萨保佑。望所有的朋友帮我一起祈祷!谢谢!”这是吴冰心以“冰心姐姐”的账号,在她自己的腾讯微博上,于30日凌晨0时52分发出的第一条微博。

  4时20分,整夜盯着手术室的门,早已双眼酸痠的汪丽珍、吴冰心终于看见,手术室的门打开,吴斌躺在担架车上,被推了出来。她们和一起等在外面的吴斌的同事们赶紧上前,恨不得扑向吴斌、抱住吴斌。“整个手术的情况还是好的,也只能这样了,但接下来五天的排异观察期非常重要,对病人十分关键。能不能存活,就要看接下来这五天,毕竟,不可能再做第三次手术了,毕竟,他的伤太严重了……当然,如果他能扛过排异观察期,那就再做一次手术,即把腹腔内的止血纱布全都拿出来。”还没等吴斌的亲友们开口询问,方征就已主动把手术情况如实道出。

  也就是说,手术是成功了,但吴斌仍然命悬一线。

  吴斌很快就推入重症监护室。孟联建回忆,当他与客运二公司郑副经理、无锡谈师傅一起,把吴斌的身体从担架车抬到病床的那一刻——郑副经理抱着吴斌的腿,谈师傅抱头,孟联建负责抱吴斌的背部——他感觉吴斌身后的各种管子真多啊,吴斌的身子可真重啊,他必须把双臂完全伸出,用尽全力,整个地抱住吴斌的身子中段,才能把吴斌稳稳放下。

  为什么吴斌的身子会这么重?是因为他的体内都是输进去的血!而他的肝脏,其实只有纸那样薄薄的一层……

  送入重症监护室的吴斌重新被粗纱布条绑住了四肢,为的是不让他被剧痛折磨时因挣扎而挣掉了输血管、输液管、输氧管和另外的管子。护士们是含着热泪为英雄绑上那条粗纱布条的……

  “弟弟啊,你撑住啊,现在不能手术了,只能靠你自己啊!我们在你身边。”站在重症护室门外,吴冰心在手机上写下了一条新的微博。

  手术后的吴斌生命体征获得了暂时的平稳,况且反正也无法进入重症监护室。此刻应该为弟弟做些什么?吴冰心忽地冒出了一个念头,她立即从101医院出来。

  吴冰心和她所在公司的驾驶员一起,在马路上拦下了一辆出租车,直接去了距市区约有25公里之遥的灵山大佛。灵山大佛位于太湖畔,面朝烟波浩渺的宽阔湖面,其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堪称神州佛像之最,而千年古刹祥符禅寺所供奉的佛主,民间传说颇为灵验。凌晨时分,大雨过后的道路极不好走,出租车至少行驶了一个小时,方才模模糊糊的看见那座巍峨高耸的巨大佛像。还没有抵达灵山山门,吴冰心就已双手合十,默默祈求。

  天还没有亮。四周空寂,阒无一人,寺门紧闭,只有凉风吹拂。

  吴冰心的个性一向执着、大胆、干练。既然已经来到了灵山大佛的山门口,岂有不入门之理?想到正被巨大伤痛折磨着的弟弟,她顾不上别的什么,也等不及了,只是想进去,进去。

  终于遇上了一位一大早在这儿卖香的老太太。知道了吴冰心此时想入寺,老太太也愿意帮助,只是要求吴冰心买几束香。吴冰心当即答应了。

  老太太带着吴冰心等两人,来到寺墙一侧的铁栅栏处,这儿可以钻进去。已近50的吴冰心便努力蹲下来,缩拢身子,钻进了寺内……

  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已经有多少年没有这样“撒野”了。

  一名身穿雨衣的寺内工作人员走了过来,谢天谢地,他没有把吴冰心“轰”出去,只是要求吴冰心买门票。买门票,只要能让我入寺祈愿,这算什么?那名工作人员撕给吴冰心的竟然是旅行社的收据,这又算什么?

  吴冰心沿着灵山菩提大道,以极快的步速往里面走。她记起当地人说过,灵山有一条“平安阶”,共有218级台阶,只要一步一步往上走,不停地走,就能逢凶为吉,保佑家人平安。而现在,她正走在这条“平安阶”上。

  她一步一步地往上走着,每一步都是那么虔诚,不敢有丝毫怠慢,而心中一直在默默祈祷。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仍在不知疲倦地走着,走着。要不是惦记吴斌手术后伤情的变化,她还会继续走下去,一直走到吴斌重新站起来。

  天已大亮,吴冰心才再次乘上出租车,返回101医院。

  “我弟弟吴斌是驾驶员,在驾车途中为拯救24位乘客,被高速路上飞来的大铁块砸中腹部,导致肝碎裂,被送进无锡101解放军医院,目前还未脱离危险。我想寻找国内最好的肝脏专家救救他。抢救已输血1万多cc,院方血液紧张,他是A型,请相同血型的人献血帮他。感谢大家!希望他早点醒来。我的手机是……”

  这是回到101医院后的吴冰心发出的一条最新微博。刚回到医院,在向方征询问吴斌的情况时,方征告诉她,由于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又输了12000cc血,眼下吴斌的情况还可以,但如此大的输血量,医院里的存血量又有点儿告急。

  吴冰心由于工作关系,曾与上海志愿者协会有过很多联系,此时她想,通过志愿者平台,发动广大志愿者为吴斌献血,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吗?她马上发布了那条求助志愿者为英雄献血的微博。

  现代科技的力量不容小觑。这条求助微博发出后,即被腾讯微博平台发现,经过他们的转发,这条微博很快被转发了两万多次。各地网友们纷纷回复,上海、无锡等地较近地区的朋友们即刻表现将来为英雄献血,而居住地较远的志愿者和网友不断发来祝福、祈愿的信息,有的则在想各种办法,如何为可敬的英雄解燃眉之急。

  “生死关头,铁着心把乘客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人才叫伟大!献血去吧,为伟大的人献血,自己也会伟大起来。”网友@鹰击长空写道。

  “乘客的安危比天还大,这是英雄的信念。我们要让英雄长存于世,用我们的热血。”网友@大器晚成如是说。

  “我的血如果能在英雄的血管里流,我会三生有幸……”志愿者小汤这样表达。

  连吴冰心都没想到,自己发出的这一条微博,其力量竟有如此之大!听了吴冰心对此的讲述,读着一条条感人的微博,汪丽珍忧虑的双眼再次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