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伊斯兰世界舞蹈

  阿拉伯舞蹈在当今世界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种源于阿拉伯半岛,又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兼容并蓄,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体系,它对东西方舞蹈文化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不过,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舞蹈不像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舞蹈那样种类繁多。它比较单一、薄弱,一直附属于阿拉伯音乐之中。阿拉伯的音乐一般是指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确立以后的阿拉伯人的音乐,但它的根源却迄始于阿拉伯沙漠地带的原始音乐,阿拉伯的原始音乐节奏是伴随着阿拉伯人的游牧生活而产生,它表现了阿拉伯游牧民族对无垠的沙漠、广阔蓝天的生存环境的一种简朴赞美情怀。音乐曲调简单,音域不超过六度,伴奏乐器只有弦乐器松尔,铃鼓杜弗,笛子米兹玛尔,木棒、响板格迪卜。从阿拉伯游牧民族的简单的曲调和骆驼行进般的节奏以及乐器的状况来看,这一时期的舞蹈还谈不上艺术,也可能仅仅是“言之不足,歌咏之,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简单表意的人体动作。

  蒙昧时期阿拉伯半岛成为欧、亚、非必经的商业交通要道,麦加、汉志一带先后成为商业中心,商业的发展,随着各国之间的物质交流,文化交流也随之发展起来,音乐舞蹈艺术受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影响以及波斯和希腊乐舞的影响迅速发展起来。宗教仪式上,人们不仅吟唱宗教歌曲而且还有乞求神灵保佑的在祭祀音乐伴奏下的形体动作,这成为最早的宗教舞蹈动作。除此之外,舞蹈在商队演唱的民谣、在游吟诗人的歌谣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统治阶级的宫廷官邸中已蓄养着一批专职的乐师舞女歌姬。艾布·法拉吉在他的《诗歌集》中对宫廷笙弦不断,歌舞不停的情景有过真切的描述。

  公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之后,舞蹈艺术进入漫长的沉默阶段。舞蹈仅仅成为辅助伊斯兰教传布的手段,如波斯的一位诗人鲁米所说:“击起鼓来,笛声共鸣!真主啊!跳舞吧,黎明正在摇曳,真主阿!万物之主创造了太阳,星辰环绕着火焰般的天际主体旋转!真主啊!人心和世界都沐浴了主的爱抚,不然你们的舞蹈只是场虚幻情景,真主啊!万众虔爱的主走了出去,消逝在远离太阳和黎明的地方。”由此来看,伊斯兰宗教舞蹈是一个不停的、自转的旋转舞蹈,“这种旋转是纯真的,并且是执著的。……那足足半小时的旋转就是进入‘忘我’。仔细地看,他们双臂平举,掌心向上,虽然无意但却使人想象到与放开的姿势。从他们身上没溢出生殖的力量,而是等待占据着他们的肉体的动力的出现。这种力量能打破肉体的局限,把神灵灌注到他们的身上。旋转式舞蹈是敬虔神灵的舞蹈最纯真的一种形式。就信仰而言,它体现的是一种狂热的虔诚;就舞蹈而言,它的旋转技巧令人眩目。阿拉伯语中的‘转动’一词既用以说明绕圈挥剑,也可用以说明旋风,足见这动词的形象感与力度感。”

  “环舞”是类人猿留给人类的遗产,各国古代人民对此进行不断地变化发展。在阿拉伯半岛由于先民对多神崇拜的痴迷,这种不停旋转的舞蹈有了技巧性的发展。不停地旋转达半小时以上,表演者若不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是做不到的。阿拉伯人出于宗教的需要发展了这种舞蹈,它类似古代康国地区的胡旋舞。伊斯兰宗教舞蹈影响了中世纪欧洲盛行的疯狂旋转的宗教舞蹈。世界舞蹈史学家库尔特在开罗观摩伊斯兰教舞蹈之后,对伊斯兰教徒的舞蹈这样描绘:

  ……在寺院的庭园中有一所奇特的房屋,修建得像一间八边形的、举行接纳入教仪式的教堂。底下一层的四周嵌着拱形木板,是个圆形舞场,上面的一层是个圆形的阳台,一部分给男人用,另一部分用布帷严密地隔开给女人用,平台部分归音乐家独用。17个僧人坐成一圈,大多数已上了年纪,全都戴着高耸的毡帽。在平台上,一位德高年迈的僧人用鼻音不断背诵着古兰经里的祈祷文。一刻钟后,一位吹笛手用动听的、延续的即兴吹奏代替了老僧的诵经,不时地还插入第二位吹笛手的连绵不断的低音。再过一刻钟,蹲在地上的众僧身体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而卷进此礼仪。时而乐曲变得更为激昂,三支笛子和一把小提琴统率着旋律,这些旋律明显地荡漾着古代土耳其的音符,一只手鼓和两只铜鼓击打出极为狂热的节奏。接着在地上的僧侣中有13个立起身来以逆时针方向徐徐地成一圆形移动着。他们肃穆地跨着步伐,走了些时候,前面的僧侣转向后面的僧侣彼此一躬到底。此时乐曲改变了节奏,他们全都扔掉了斗篷,其中10个人内着白色长袍,其余三个,一个着黑色,一个着墨绿色,一个着灰色。着灰色的那位是阿訇,恰好站在我所在地的下方,其余的僧人走向他,依次向他鞠躬继而吻他。然后着白长袍的10个人像飞一样地冲向前,双臂水平线地外伸,好似飞机的翅膀,他们开始旋转,速度之快使得许多重叠套在一起的长袍鼓得犹如一口大钟罩在身上。4个人组成一个小圆圈,另外六个人组成一个大圆圈,当他们不断旋转时,穿黑色长袍的最年长者处在这两圈之间,他以逆时针方向缓慢地不停顿地移动着。这些年长者张开双臂像陀螺一般地旋转了足足半小时——这是一种令人吃惊的、不可思议的表演。从这里可看出这个舞蹈已使人类的姿态和活动的天然纽带断裂了。在昏昏然状态中,跳舞的人已丧失对自己的身体和自我的感觉;他们只有使身体松懈才能战胜眩晕。……这些僧人在跳舞时都进入“瑜伽”境界。这种舞蹈的本意显然旨在表现天体:日、月和轮转的星辰。……这种舞蹈具有原始社会的风味,是出现伊斯兰教的几千年之前就继承了中亚细亚的巫教衣钵……

  库尔特先生所指出的这种伊斯兰教舞蹈在我国新疆喀什地区仍然存在。在喀什最大的清真寺庙前的广场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匍匐在地上做祷告,祷告之后,便是狂欢活动,寺庙前的大广场被人分割成几大块区域,每一块区域都有很多围观的人群,观看一个由不同年龄层次的男人组成的大圆圈舞蹈。舞蹈动作单一重复,双手臂前后围腰,做随着一脚向前踏步再退回的动作同时变换手臂动作。在寺庙高高的屋顶上,坐着几个乐器演奏员,他们猛劲地敲击着手鼓、吹唢呐、弹冬不拉琴。广场上的人们随节奏舞蹈。在喀什地区,还有室内的这种伊斯兰教徒舞蹈,屋子中间地毡上围圈坐着几位中老年男子,他们先是不动地祷告,然后,慢慢地身体随着祷告节奏摇动起来,身体左右摇动先是缓慢地、微弱地动作,然后摇动动作越来越大,最后他们站立起来,身体摆动加上脚步和双手前后变换围腰的动作。随着动作幅度的加大人们神志似乎进入痴迷状态。每人振振有词的祷告,身体随着祷告的节奏摇晃摆动,各顾各的,互不干扰,他们好像忘掉了四周的一切,完全丧失自我地进入气功境地。

  笔者在冲绳那霸市剧场见过伊斯兰教的旋转舞蹈,它由突厥斯坦演出团演出。舞蹈由一群男子表演,他们身穿黑色长袍,一上台就开始旋转,黑色长袍随着身体鼓胀起来。舞蹈差不多有十几分钟,演员们从开始到结尾就是忘我地不停地旋转,各种不同的手臂动作都在旋转中完成。突厥斯坦,在历史上曾与阿拉伯帝国有过交往,伊斯兰教也普及到了中亚的突厥地区,因此,舞蹈有相同之处。

  伊斯兰教的这种旋转舞蹈后来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传统舞蹈。在倭马亚王朝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不仅限于半岛上,还扩充至印度、西班牙。迁都大马士革之后,又与波斯、拜占庭交往密切,这样一来,在印度、西班牙、波斯、拜占庭都有了伊斯兰教徒,这些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也给予伊斯兰舞蹈新的养分,促使伊斯兰舞蹈更加丰满。

  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伊斯兰音乐达到全盛时期,这时出现两个音乐中心,一个是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再一个是以西班牙为中心倭马亚王朝的科尔多瓦城。以这两个中心为基点,阿拉伯与波斯、希腊、罗马、印度、中国不断交流,它们相互渗透、融合,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性阿拉伯——伊斯兰宗教舞蹈体系。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