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古希腊舞蹈艺术

  如上所述,希腊美丽自然的气候孕育出了希腊的历史、希腊的哲学、希腊的美学、希腊的史诗、希腊的建筑和雕塑,同时也孕育出了希腊的舞蹈文化。

  希腊舞蹈文化从一开始就与宗教结合在一起,但它与古埃及不同。古埃及的舞蹈文化带有浓重的宗教图腾色彩,而古希腊的舞蹈文化则不同,它是在欢乐的宗教祭祀舞蹈活动中寻找的一种精神寄托,是探讨人与宇宙之间关系的途径。古希腊有着优秀的美学、哲学、文化、艺术,同样也有着优秀的舞蹈。古希腊的舞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因此,了解古希腊的舞蹈就要从音乐、游吟诗,以及合唱队入手。这将在第二部分希腊舞蹈中讲述。

  在了解古希腊舞蹈之前,首先要了解古希腊的早期舞蹈艺术克里特岛的舞蹈形态。

  一、克里特岛舞蹈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中心,它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接受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同时,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如克里特岛四面环海,海洋又成为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天然屏障。克里特岛和平宁静,这样的环境使克里特岛人早早投入海上贸易,克里特岛人凭借海上贸易迅速发达起来,公元前2000年进入青铜器时代,出现了地中海一带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了富丽堂皇的王室宫殿。妇女与男人一样有着自由平等的社会地位,可以同男人一样挤在斗牛场上看斗牛表演,参加战斗,出海贸易等,生活得非常潇洒、浪漫。在一些残留下来的文物上,可以看到克里特岛人轻松、愉快的生活图景,如扛锄的农夫、角斗士、舞蹈的青年女子等。一直在公元前1450年,希腊半岛迈锡尼人侵占之前,克里特岛人始终生活在富裕、轻松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的环境孕育了克里特岛人的舞蹈文化。

  克里特岛的舞蹈大体分四类:第一类是兵器舞,是男子手持各种兵器而舞的舞蹈,是为海上贸易所需进行的军事训练的活动;第二类是女子圆圈舞,舞姿平稳柔美;第三类是面具舞,舞者戴各种动物面具和头饰而舞;第四类是杂舞,包括翻腾各种跟头,向后弯腰等动作。这四类舞蹈表明克里特岛最先从野蛮阶段步入文明阶段的发达舞蹈文化现象。

  克里特岛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结束了原始生活状态,这一时期的舞蹈已摆脱了原始风貌。从第一类舞蹈看,男子的兵器舞是一种战争格斗式的武舞。它在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克里特岛人是海洋民族,特殊的生存条件决定了克里特岛人的文化特征,狭小的国土不可能使克里特岛成为农业大国,辽阔的海洋却为克里特岛人提供了展开海上贸易的天地。克里特岛人用本地产的精制的彩陶器等手工艺品与地中海东部、西部各岛屿和古埃及等地区进行商品交换。商品贸易带给克里特岛人富足财物,富裕的生活又遭到野蛮的、饥饿的游牧民族侵略,为保卫商船,保卫国土,克里特岛人开始了武装训练,披上盔甲的兵器训练生活就反映在克里特岛的舞蹈中。克里特岛的兵器舞蹈后来被斯巴达人所继承。

  第二类女子圆圈舞。克里特岛的圆圈舞也同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舞蹈相同,是对人类最原始的一种舞蹈——环舞的继承。舞蹈仍然带有原始的热情、纯朴的风格,不同的是克里特岛的圆圈舞为的是通过舞蹈获得一种精神力量,进而达到与神对话的目的,借此稳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圆圈舞也即原始时代的环舞,人们跳环舞能够体现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克里特的雕像为我们展示了围绕七弦琴演奏者跳的环舞,与宗教礼仪有联系的配对舞以及在众多观众面前由一群妇女表演的轻微摇晃的舞蹈”,这种“环舞”的表演形式传播到希腊本土。希腊本土产生的神话故事描述了克里特岛的“环舞”怎样传入希腊本土的情况:“在忒修斯的故事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他率领着他解救出来的青年男女从克里特岛回雅典时,他们在提洛岛上用鹤步跳起环舞,后来这个舞蹈被长期保留在这个岛上。”世界舞蹈史学家库尔特·萨克斯先生还认为,克里特岛的“环舞”似乎与中国有关系。他说古代中国常用活人做君王的陪葬晶。公元前500年吴王阖闾的女儿死了,吴王为女儿修建了一座坟墓,在葬礼时,吴王下令表演白鹤舞并让青年男女随着舞蹈走进坟墓然后关上墓门。库尔特先生认为:中国人鹤舞与希腊舞都是一种环舞,包含求雨、繁殖、再生、祈求万物生长等宗教思想。克里特岛青铜器时代的女子圆圈舞形态平稳、缓慢,舞蹈动作幅度不大,舞姿轻松、愉快,反映了克里特岛人物质富足,生活悠闲的心态。

  第三类面具舞,这也是世界各地早期社会原始先民舞蹈的普遍现象。面具舞蹈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克里特岛的面具舞主要以动物面具为主。戴动物面具而舞,表明了先民面对大自然的威力想象出来的一种获取超越自然之力的宗教思维观念。绘画上也多有挑战自然、征服动物的形象,如公元前15世纪的金杯浮雕上刻画着一头牛与猎人搏斗,另一头牛正仓皇而逃的、人捕捉野牛的场面。这是对原始先民狩猎阶段的生活反映,原始先民的狩猎舞蹈直接传承给了早早步人文明社会的克里特岛人,他们也有戴动物面具的、模拟动物动作的舞蹈,不同之处在于,原始狩猎舞蹈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而克里特岛人的面具舞蹈则是纯娱乐性的舞蹈艺术。

  第四类舞蹈杂舞。杂舞是克里特岛人直接接受古埃及舞蹈影响的舞蹈,如向后弯腰、大跳、空中旋转、单手倒立、拿大顶等,这些是克里特岛人普遍喜爱的舞蹈技术。这些舞蹈技术锻炼了海洋民族的身体、意志及肢体的灵活性,也显示了海洋民族克里特岛人愉快心态的舞蹈特征。

  二、古希腊舞蹈

  古希腊人通过克里特岛人从古埃及人那里学会了修建神庙、宫殿、浮雕、雕塑,也学会了古埃及舞蹈艺术。但它没有原封不动地照搬,它对外来的东西进行了消化和改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实的存在决定文化的本质。古希腊没有尼罗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带来的肥沃土地,没有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但它们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茂密的森林,这些使它在采矿业、冶金业和造船业等方面发达起来,加上地处地中海中心,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爱琴海等文明古国的贸易交往,使古希腊国迅速富强起来,物质富足了,人们就有精力从事艺术、哲学、美学、文学等活动。古希腊的舞蹈在强有力的哲学、美学、文学等影响下,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古希腊的舞蹈是将古希腊的神话、哲学思想相互交叉、叠合在一起的艺术。它的舞蹈分荷马式、斯巴达式、雅典式三类。

  1.荷马式舞蹈

  荷马式舞蹈主要保存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之中。这两部作品是通过行吟演唱而得到广泛传播。古希腊诗歌演唱总是与乐、与舞结合在一块儿进行。在古希腊的两大城邦——斯巴达和雅典,荷马史诗的演唱被认为是国家级的上乘艺术。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它是表演性演唱诗歌,还在于它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民众乐舞生活。如《奥德赛》第八章中讲:“我们也一向喜爱酒宴、竖琴、舞蹈,以及各种衣饰、温暖的浴地、爱情和床铺。阿吉诺王,是显耀的人,能够听到这样好的乐师歌颂是很幸福的。他的声音同天神一样,我认为没有比这个更伟大的享受;现在大家喜气洋洋依顺序坐在堂上饮宴,听着歌曲,面前的餐几摆满麦饼和肴肉,有侍者倒出酒来,把每人面前的酒杯斟满,这是最幸福不过的了。”从《奥德赛》诗歌中看出当时人们的娱乐活动多在酒席、宴席当中举行。古希腊人认为世间是美好的,人生是欢乐的,也可能与当时的实际生活水平有关。

  荷马时代,古希腊的乐器已比克里特岛和迈锚尼时期有了极大的发展。如公元前7世纪“黑影”陶器上,绘有七根弦、用拨子弹奏的里尔琴。在史诗《伊利亚特》诗的第一卷末尾说阿波罗弹奏的福尔明克斯就是这把琴。这种七根弦琴在荷马时代经常给一些歌唱和舞蹈伴奏。“在阿喀琉斯的盾牌上,一幅画描绘了年轻人在阿夫洛斯管和福尔明克斯琴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在《伊利亚特》第十三卷中“波吕达玛斯说到一个人会跳舞,另一个人会基塔里斯琴和唱歌。”

  荷马时代古希腊人的诗歌、音乐活动总是与舞蹈一块儿来进行,它与中国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构类似。也许古代人类社会都经历了这样的发展阶段。荷马时代,乐与诗歌经常结合在一起,也经常与合唱队结合在一起,而合唱歌队这个词又经常与群舞为同一概念。群舞在荷马史诗中这样描绘:“青年人欢快地群舞,他们独自跳或和少女们一起跳,在结婚典礼上跳,在葡萄收获节上跳,或者单纯为发泄青春的充沛精力而跳。”

  看来荷马人的群舞就像我们今天所见芭蕾舞作品当中的欧洲民间集体舞蹈,它是那样的火爆、热烈、充满激情,是青年男女喜爱的交谊舞蹈。

  2.斯巴达式的舞蹈

  斯巴达式舞蹈是对人体进行战斗训练的武舞。舞蹈是直接对克里特岛兵器舞蹈的继承。斯巴达舞蹈在希腊称作“红衣舞”。男孩从5岁时开始学习这一舞蹈,是模仿性舞蹈,主要模仿士兵防卫和战斗的过程与姿态。但这种军事训练的姿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舞蹈姿态,有音乐伴奏。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最优秀的舞蹈者也就是最优秀的战士”。在斯巴达军营里,用舞蹈训练战士的体魄,训练战士的勇敢、机敏,成为重要项目。那里有专门的传授武艺和舞蹈的教室,用舞蹈训练战士赤手空拳、脚下动作干净利落的搏击动作,并用舞蹈模拟战斗场面,训练作战队形,训练战士飞檐走壁的功夫和跳跃各种障碍物。在战斗中,舞蹈既是战斗的开始,也是战斗的一部分。战斗的指挥者也是舞蹈教师,他们认为强健而且勇敢是战士不可欠缺的素质,他们用残酷的训练来磨炼意志和作战能力。

  3.雅典式舞蹈

  雅典舞蹈与斯巴达舞蹈风格完全不同。雅典地处平原,很少高山峻岭,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天然港口,商业、文化都很发达,再加上政治体制的民主化,乐舞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雅典式舞蹈分日神精神舞蹈和酒神精神舞蹈。日神精神舞蹈主要表现为神祇舞蹈,有歌颂人类繁衍的万物女神欧律诺墨舞、敬奉太阳神阿波罗的舞蹈和三女神舞,以及献给医疗之神太阳神的《派安斯舞》,献给太阳神的舞蹈《海坡切玛塔舞》等。

  欧律诺墨是古希腊神话传说当中的一位重要神礻氏。古希腊人认为她是创世之神,亦是舞蹈大神,古希腊创世神话这样说:“万物之女神欧律诺墨赤身操体从混沌中产生,但她找不到一块稳定的地方立足。于是,她划分出天空和海洋,独自在浪花尖上翩翩起舞。她向南方舞去,于是南风吹动。……日月星辰,大地山河,草木鸟兽,都出现了,都在赤裸的女神舞蹈中出现了。”这段神话表明古希腊人认为舞蹈伴随着人类而产生的观念,同时也证明古希腊人对舞蹈的挚爱程度。从女神欧律诺墨在“浪花尖上翩翩起舞”和“急速旋转”的舞蹈动势来看,海洋民族喜欢体态轻盈、向上跳跃加旋转动作的舞蹈形态,它反映了古希腊人活泼、开朗、明快的民族心态。

  敬奉太阳神阿波罗的舞蹈是最能体现古希腊日神精神的舞蹈。

  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光明之神、伟大的宇宙之神宙斯的儿子。他出生在洛斯岛。“这个岛上岩石裸露,没有任何植物,只有海鸥在岩缝中筑巢,不时发生悲鸣……他出生时到处阳光灿烂,闪闪发光,洛斯岛的岩石好像披上了金装,四处开满鲜花。……她们为阿波罗带来了神食和仙酒,大自然同女神们一起庆祝欢呼。”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一个经常手持竖琴或在牧场上吹笛弹琴的神形象。如《古希腊神话》中讲阿波罗和缨斯:“春天和夏天,在森林繁茂的赫利孔山坡,在高高的帕纳塞斯山上,在卡斯塔尔山泉旁边,阿波罗经常领着缪斯跳舞。年轻美丽的缪斯是宙斯和记忆女神谟涅摩绪涅的女儿,阿波罗的随从。女神有:卡利俄佩——史诗女神,欧忒尔佩——抒情诗女神,埃拉托——爱情诗女神,墨尔波墨涅——悲剧女神,塔利亚——喜剧女神,忒尔普西科瑞——舞蹈女神,波吕许谟尼亚——颂歌女神等。阿波罗领着她们合唱,用金竖琴伴奏。她们的合唱非常庄重,整个自然界都在聆听她们的歌声。”从这一段神话中可以看出完全是对古希腊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是对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真实反映。史诗、诗歌、悲剧、喜剧、舞蹈、历史、天文、颂歌等都是古希腊灿烂文化的代表。

  古希腊有一座著名的神庙,叫德尔菲神庙,它被古希腊人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全希腊的宗教中心,也被认为是希腊日神精神的象征。祀奉太阳神阿波罗的舞蹈是女子集体舞,一群美丽清纯的少女们唱着颂歌围着神庙转圈行走,动作简单、姿态随意,没有激烈的、大幅度的动作和跳跃动作,是一个虔诚地敬奉太阳神的舞蹈。

  三女神舞也是女性表演的圆圈舞,是祭祀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舞蹈,舞蹈时三位少女装扮成三个女神,她们手拉手唱着美妙动人的赞美诗膜拜女神。

  古希腊还有把“神”人化了的代表性舞蹈“酒神祭”舞蹈。酒神精神的舞蹈即酒神祭舞蹈反映神是人的最美好、最完善的体现。古希腊人每年秋季都要举行酒神祭的歌舞表演活动。表演者大约50人,头戴花环,围着一个舞蹈指挥者跳舞。舞蹈时舞蹈指挥者装扮成复活之神,也即酒神,由他指挥舞蹈者们跳着欢快、喜庆的祭祀舞蹈。古希腊人把葡萄丰收的酒神祭舞蹈看做是安慰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的艺术活动,说明古希腊人早早就认识到艺术净化人心灵的作用。

  酒神祭的表演由里尔琴和基萨拉琴等竖琴乐器伴奏、合唱队演唱表示对酒神的赞美词组成,这些合唱成员既是歌手又是舞蹈者,他们身穿羊皮,头戴羊角,装扮成森林之神表演。酒神祭舞蹈是一个群舞,酒神狄俄尼索斯处在环舞的中心,他是掌握世间万物生长之神,是掌握人的生死存亡大权的象征,他周围的森林之神边歌边舞好像在向他祈祷。酒神祭舞蹈是古希腊著名的民间宗教祭祀舞蹈,因此,无论是古希腊悲剧艺术还是绘画雕塑艺术都有对它的表现。如“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曾把它改编成有戏剧冲突的悲剧,再如美术家普拉克西台利的《赫尔美斯与小酒神》塑像等。

  三、古希腊舞蹈形式

  古希腊的舞蹈形式是对原始民族舞蹈习俗的直接继承,但它的表演形式已不再是对先祖围着一个物体转,或者对动物进行模仿的单纯姿态,而是已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舞蹈已有戏剧性情节,人们围着一个人或圣物转圈舞蹈已带有社会性质,独舞表演则是向人们昭示他的个性。祭酒神舞成为温和的、热情的交谊舞蹈。

  古希腊舞蹈形式基本有模拟舞蹈,其中包括对动物的模拟,对战争训练的模拟。有表现情感、抒发情怀的舞蹈与手势姿态的舞蹈动作。

  对动物模拟的舞蹈已不再像原始先民用自己的身体模拟动物姿态,古希腊人已是运用一种象征符号来表现,这就是面具,面具舞基本是对动物模拟的舞蹈,它是对原始狩猎民族舞蹈的发展。

  对战士训练的模拟舞蹈其代表为克里特岛的兵器舞和斯巴达的“红衣舞”。希腊人把舞蹈作为训练体魄、磨炼钢铁意志的重要手段。模拟战争的舞蹈再现了战斗中所有的过程,如飞檐走壁、跳跃障碍物、匍匐爬行、冲刺格斗等动作。这种舞蹈有音乐伴奏,实际是艺术性的军事训练操。

  表现情感的舞蹈有祭太阳神舞蹈和庆祝葡萄丰收的“酒神祭”舞蹈。它们属于宗教祭祀舞。这种宗教舞蹈还有《特拉塔舞》,是庆祝狄俄尼索斯复活而表演的舞蹈,舞蹈的形象可从古希腊一些浮雕中见到,库尔特先生这样介绍:“……妇女们彼此挨肩并行,交叉地握住对方的手:第一个人的手越过第二个人的胸前去紧握第三个人的手,第二个人的手越过第三个人胸前去紧握第四个人的手,等等。她们在这种牢固地联结在一起的锁链状中,在一个男性或女性领舞者指挥下移动着,缓慢沉着,不做来回摇晃的动作,不歪曲任何一种形象。她们的左脚跨过右脚,右脚跨向右侧方,左脚跟上。接着,右脚斜向地退至右侧后方,左脚伸后跨越右脚,然后右脚又斜向地跨前至右侧。四个妇女组成锁链的末端,她们不跳舞,只是齐声合唱或者两人一组轮着唱。”

  手势姿态动作,是哑剧表演的组成部分,多在古希腊悲剧或喜剧表演中运用。希腊手势动作与印度的手势动作差不多,有“一手搁在头前表示忧愁和苦恼;双臂直伸向上空表示崇敬;击剑者用手做向前冲刺动作,还有别的成百种的手臂动作”,手势的动作是对早期原始先民手势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的继承。古希腊民族是一个擅长做舞台戏剧表演的民族,这个民族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化悲剧和喜剧。古希腊人具有做手势动作和变化面部表情的天赋,这种天赋在悲、喜剧中得到了施展的天地。

  总之,在古希腊无论是宗教舞蹈、戏剧舞蹈还是模拟舞蹈,舞蹈的基本表演形式有群体的环舞、纵队舞、半圆舞以及直线状舞,舞蹈表现形式简单明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