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古埃及舞蹈历程

  世界人类文明最早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之后,是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本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发展到后来,被分化瓦解到欧洲、亚洲各个地区,成为近代文明和地中海东部地区文明的基础,它影响了希腊文明和犹太文明的兴起,为早期基督教艺术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一、苏美尔宗教乐舞

  古埃及音乐舞蹈文物被发现之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苏美尔人书写板上刻有演奏弓形竖琴的形象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遗物,它是苏美尔早期王朝第一阶段的物品,可能是公元前三四千年的产物。公元前2650年前产自比斯玛雅的一个滑石花瓶上还有两人演竖琴的图像。它相当于早期王朝第三阶段的产物。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中还藏有从乌尔王室墓地发掘的“普阿比皇后之琴”,从琴的三角形造型,琴弦11根,共鸣箱扩大形状来看,乌尔王室墓出土的琴比以前又有了许多进步。苏美尔出土的里尔琴共鸣箱造型上有不少动物形象:“最早的里尔琴的共鸣箱形状像一头公牛,无疑这一形象是具有宗教意义的。公牛的两腿用做大而沉重的琴身立于地面上的支脚,但是图上所示的琴还是由演奏者用手持着的。后来,琴身的式样又经历了不少改变,但是牛头仍然装饰在共鸣箱上,它还被认为是乌尔人的‘旗标’。我们可以从一块描述祝捷宴会场面的镶嵌板上看到这样一种琴,也可以在不列颠博物馆和费城的大学博物馆中看到从乌尔王墓地发掘出来的乐器的真品。费城所藏乐器的共鸣箱上用镶嵌物描绘了一头蹲着的驴正在弹奏另一种这样的里尔琴,这把里尔琴由一只在其他苏美尔艺术中作为动物音乐家的熊持着,而另一只小动物则坐在熊的脚上敲打手鼓并摇着铃鼓。”从这一段描述来看,苏美尔乐器早在公元前2600年时,其造型就已经很精美了。从乐器精美的动物造型来看,公元前2600年前苏美尔人的音乐演奏仍然带有浓厚的图腾气息,音乐与宗教紧密联系,还仍然没有摆脱原始狩猎阶段的生活痕迹。远古时代,音乐舞蹈不分家,舞蹈是时空艺术,在没有录音录像先进设备的原始社会里,舞蹈是人在舞蹈在,人不在舞蹈也随之消失,它不像音乐有演奏的实物遗存下来可供后人去研究,要想了解舞蹈只有借助遗留下来的远古社会的乐器来推知。因此,根据苏美尔出土的乐器来判断,早在公元前2600年时苏美尔已经有了由弦乐器伴奏的精美的宗教图腾舞蹈。

  二、巴比伦乐舞

  公元前2370年以后,苏美尔人遭到了闪米特阿卡德人的袭击,闪米特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定居了许久,并建立了巴比伦王朝。古老的苏美尔竖琴在这一时期又发生了极大变化:“竖琴不再是弓形的了,琴颈几乎与共鸣箱成直角,演奏者把琴垂直地抵在身上用手弹拨,或者水平地持用拨子弹奏。一幅发现于拉加什的拉尔萨时期浮雕上则描绘了一只很大的、带有支脚的鼓,很像现代的定音鼓,演奏者用双拳敲打鼓面,另一个坐着的人正敲打着小钹。”巴比伦时期的乐器比苏美尔时期又有很大发展,由此,可以想见它的舞蹈艺术肯定不再是顿足嚎叫、手牵手围着树桩团团转圈的单纯性的身体运动了。舞蹈已经有乐器伴奏,形式更加复杂多样、精美、细致,是带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观赏性舞蹈。

  三、古埃及各王国时期乐舞

  古埃及乐舞文明稍稍晚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古埃及乐舞影响了古希腊舞蹈文明,也可以说它对古代希腊、罗马甚至东方世界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美国的古埃及学者莱昂内尔·卡森在《古代埃及》一书中这样说:“在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人于诺萨斯建造宫殿之前的一千年前,在以色列人追随摩西摆脱奴隶身份之前的几百年,古埃及已经是一个大国。当意大利半岛的部落民族还在台伯河畔结草为庐的时候,古埃及已经繁荣昌盛。两千年前的希腊罗马人看古埃及,就已有点像现代人凭吊希腊和罗马的废墟了。”

  古代古埃及文明像一颗遥远的、闪亮的星辰,人们凭借着那些数以百计的,屹立在尼罗河畔的金字塔,来评价古埃及文明的价值。

  公元前2000多年古埃及人就已能运用数学、力学精确算出金字塔的底面积,学会运用润滑油牵引巨石,这些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具有的聪明才智已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同类人种。有了这样高的科技能力,它的音乐、舞蹈文化也不可能滞留在愚昧无知的原始阶段。翻开古埃及的历史,可以看到古埃及人有着辉煌夺目的乐舞文化。

  古埃及的历史大致分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

  古王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635年至公元前2155年,这一时期虽然没有为舞蹈伴奏的乐器等遗物,但从古王国时期的浮雕和绘画来看,那时,已有了与美索不达米亚的乐器很像的乐器。“在萨卡拉的蒂和梅雷卢卡墓的浮雕中,在吉萨的卡耶曼赫墓的上层建筑里的绘画中,都描绘了一种称为宾特的弓形竖琴,这种琴的式样和早期美索不达米亚的乐器差不多,通常有五至七根弦,但有比较先进的共鸣腔,有时还装饰荷鲁斯的眼睛;很长的笛子通常没有指孔,吹奏者手持它时要使笛身保持倾斜;比较短的双管根据后来的标本只有一块簧片,人们曾称它为‘双单簧管’;还有叉形的拍板和手鼓。乐师们通常坐着,他们中至少有一架竖琴,有时候是两架,还有一支长的笛子——也许是一根伴音管;每一个演奏者都面对着一个歌唱者,这些歌唱者都把左手放在左耳上,相互之间做一些常规的手势,这些手势也许是用来帮助记忆的,它们与今天科普特人在圣事吟唱中所用的手势十分相像。正如有些美索不达米亚图画所示的那样,歌唱者有时会卡住自己的喉咙。如果有人跳舞的话,他们就会拍手或使用木制或象牙制的拍板;但这舞蹈看来是很有节制的。”从这一段记载来看,古王国时期音乐舞蹈已经很发达,已有双单簧管的吹奏乐器,还有叉形的拍板和手鼓、竖琴。演出中,有音乐、有表演性的歌唱,还有受节奏限制的舞蹈表演。这样高度发达的音乐舞蹈文明,对那些进化较晚地区的居民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古埃及的中王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134年至公元前1650年。这时又出现了一些新式乐器,如肩式竖琴,圆桶形的称作“泰本”的鼓,新式叉铃,在叉铃的手柄上雕有象征爱情与欢乐女神哈托的头像。中王国时期的人们持着这种叉铃演奏、舞蹈表现了对生育女神的崇拜,它带有一定的宗教意义,具有祈祷人口繁衍的深刻含意。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080年,这一时期是古埃及各门类艺术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专事宗教祭祀场所的神殿,由于广泛的对外交流,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古埃及的文化与艺术又有了新的扩张,如音乐除了原有的大的弓形竖琴之外,还有从外部引进的更加弯曲的弓形竖琴,美索不达米亚的琉特琴也传入新王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开罗博物馆,收藏着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乐器实物。在公元前约1166年底比斯的拉美塞斯三世墓中出土的一些乐器,如十一根琴和十三根琴也表明了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对外来文明的接受。在底比斯三十八号墓中有一壁画,上面有五位乐师在演奏着竖琴、琉特琴、小响板、双重簧管和曲臂里尔琴,表明这一时期,音乐演奏水平已经非常高超。在纳赫特墓中还有一少女吹奏着两根叉开持着的管,但在新王国时期,这种乐器逐渐消失。在新王国时期,音乐乐队演奏多由女子来进行的,尤其是多由女子吹奏单双簧管来演奏,男子主要吹小号。古埃及出土的浮雕和墓葬壁画上可多见这种造型。

  古埃及音乐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古埃及舞蹈也毫不逊色,在古埃及,人们认为舞蹈就是欢乐。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已有阿比多斯的节日戏剧节目。“在第二个千年中期,述图特摩西斯大帝一世认可他的女儿赫齐苏威特做他的继承人时,贵族们前往祝贺,跳舞和寻欢作乐,所有的臣民也都跳舞欢腾。……一种类似自发表达欢乐的舞蹈在阿马纳地方形成。”

  在古埃及,舞蹈不仅是贵族跳,而且农民也跳,不过,他们跳舞蹈的内容不同,贵族舞蹈多是礼仪性的舞蹈,农民舞蹈则多是围绕着农作物丰收而展开的祭祀舞蹈。如公元前2700年的吉萨第五王朝墓中浮雕上就有农民们庆祝丰收的集体舞蹈造型和葬礼舞蹈。除此之外,还有专门在寺庙里为神表演的女职业舞蹈家。女舞蹈家的表演技巧是高超的,她们“步伐柔和,两臂前伸做长斜方形,或者采用最大胆的杂技姿态,下腰成拱形,手撑着地,身体倒立或做笔直的倒插蜡烛的动作”表明,职业舞蹈者的舞蹈不再是平淡的投足举手的动作了,而是向艺术技巧发展,已有了很高的技巧表演水平。

  古埃及没落时期大约是在第十八王朝以后,由于一些政治原因,这一时期希腊人、腓力斯人、迈锡尼人对古埃及和平宁静生活开始不停骚扰。以后古埃及又受到公元前七世纪亚述人征服,公元前6世纪遭受波斯人的两次征服,最后于公元前332年,被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收复。古埃及由于这些因素,受到了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冲击,在纯粹的古埃及文化中融进了大量的外来文化成分。以后,渐渐地与地中海东部文化组合,音乐舞蹈也带有了地中海特色。同时,地中海地区也由于接受古埃及文化的影响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