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三节 13世纪至18世纪的日本绘画

  日本从公元300多年以后,直到12世纪左右的数百年间,由于佛教的传入,在美术方面以佛教题材的雕刻和绘画为主要内容。日本佛教美术的发展主要是受中国的影响,7世纪末至9世纪末,日本的佛教雕刻和绘画就直接受益于中国唐朝文化。总之,从4世纪直到12世纪左右,日本主要以佛教美术为主,表现在绘画上,也主要是一些画在佛寺的壁画。就其佛教绘画的总的成就来说,由于受中国的影响强烈,其创造性成就不是太大。

  13世纪以后,日本的绘画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日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世俗美术。

  13世纪至17世纪日本绘画

  公元13世纪和14世纪是日本绘画史上的镰仓时代,这是一个美术上的过渡性时代,即日本古典的大和绘向水墨画的过渡时代,其间不断受到中国宋元的影响。至公元15世纪,日本幕府尊崇中国宋元文化,一时间,水墨画和禅宗文化对日本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日本水墨画出现了不少优秀画家。著名的有:明兆、周文、雪舟、三阿等。

  明兆(1352年—1431年),画域广泛,善画山水和道释人物画,画风雄浑粗放。他是东福寺绘佛师,其画在当时颇有名声。他于1368年完成了仿元朝罗汉画的《五百罗汉图》50幅,1408年完成巨制《大涅椠图》。在山水画中,他有作品《溪荫小筑图》和《青山白云图》等传世。

  周文是15世纪前期日本画坛的中心人物。他兼备多方面的才能,善于画佛教绘画和山水画以及花鸟绘画。他的画风欠缺紧密的构成和表现的强度,但成功地表现出幽远的情趣,格调高洁。《竹斋读书图》和《水色峦光图》被认为是周文的传世作品。

  雪舟等扬(1420年—1506年)是活跃于15世纪60年代后的水墨画家,也是中国人熟悉的一位画家,他在壮游中国名山大川之后,精于水墨山水画,成为日本画史上的一代宗师,被称为“画圣”。他出生于日本备中(今冈山县),少年时代入附近的宝福寺为僧,后入京都相国寺。1462年号雪舟,1464年离开京都画坛去山口时,已经成为有名的画家。1467年,随遣明使节来到中国,游览了中国的名山大川。i469年,回国。雪舟一生追慕中国宋元画风,又注意对景写实,画面笔法强韧,构成精致,柔和而亲切。他的绘画表明了日本水墨山水画已经完全日本化。雪舟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著名的传世代表作有《长卷山水图》、《四季山水图》、《天桥地图》、《泼墨山水图》等。

  几乎和雪舟同时代的画家狩野正信兴起了狩野派画风,这派水墨画因禅武并用,和汉一体的装饰手法博得幕府的信任,成为御用画派,并延续了数百年的历史。

  狩野正信(1434年—1530年)是狩野派的创始人。据史记载,他在山水画、佛画和肖像画方面都有作为。现存他的遗作极少,传世作品只有《周茂叔爱莲图》、《崖下布袋图》和《竹石白鹤图》屏风。

  狩野派是日本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画派。在16世纪末的桃山时代的障壁画的发展中,狩野派人才辈出。同时长谷川派、海北友松派的障壁画也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狩野永德的《会图屏风》,长谷川等伯的《松林图》和长谷川久藏的《樱图》最为有名。

  16世纪末到整个17世纪,日本绘画史上,出现了极为特别引人注目的画家。他们是本阿弥光悦、表屋宗达和尾形光琳。在他们手里,日本绘画富有装饰性的一面展现出来,更加清晰地展示了日本绘画自己的面貌。

  本阿弥光悦(1558年—1637年)出身于一个制造和收藏刀剑的世家,世代受朝廷的保护。他的艺术兴趣极为广泛,书画、陶艺、莳绘尤为超群,可惜其画迹今已难觅。他的艺术实践和关于装饰艺术的理论是承上启下的一条强韧的纽带。表屋宗达,生卒年不详,大致活跃于17世纪前期。而尾形光琳(1656年—1716年)是活动于17世纪末期的画家。宗达和光琳吸收了大和绘、水墨画、障壁画、狩野派、土佐派的营养,与日本的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粹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日本美术的受容收、简洁性、装饰性和抒情性等特点,使之成为一种自觉地协调各种美的因素的典型的日本美。其高度概括的、富有生气的装饰感成为后来日本美术的基本个性,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屋宗达的代表作品是《田家早春扇面》、《源氏物语屏风》、《莲池水禽图》等。尾形光琳的传世作品则是《红白梅图》、《燕子花屏风图》等等。

  17世纪,日本社会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财富的积聚和城市享乐生活的盛行,表现歌舞伎演员、艺妓、歌女和市民阶层生活、名胜风景等的人物画、风俗画和风景画发展起来了。这些画除单幅原作而外,还大量雕版印刷。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市井社会生活,所以被称为“浮世绘”艺术。

  浮世绘分为两种:木版画和肉笔画。前者是刻制印刷而咸,后者是手绘而成。这一画种以江户(今东京)为中心,持续发展了200年左右,并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18世纪日本绘画——“浮世绘”艺术

  浮世绘艺术在18世纪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达到了鼎盛,也因此而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浮世绘传入法国巴黎后,在欧洲掀起了一股收集日本浮世绘的“日本热”。欧洲19世纪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后期印象派”的凡高等画家,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它影响。日本18世纪最著名的浮世绘代表性画家是铃木春信、葛饰北斋和喜多川歌磨。铃木春信(1725年—1770年)是江户人,最初学鸟居派,后专攻“美人画”。是首创日本的套色木刻而著名的画家。他所画的“美女”,大多是市民姑娘,如茶室女侍、售货女郎、武士的使女和艺伎等。他笔下的美女,大多画成细瘦的腰肢,纤巧的手足和轻盈的体态。而对脸部的表情则不大注意,人物的性格也主要是靠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气氛来烘托。他的代表作有《夜雨》等。其画风婉丽多姿,但常流于纤弱。

  喜多川歌雇以画妇女和民间风俗为特长。早期学浮世绘画家鸟居清长的艺术风格。1790年前后,他创造了一种特写式的半身“美人画”,因人物的脸部特大而被称为“大首绘”。以后他就以画这种“美人画”而著名。他一生的作品很多,主要代表作品有《妇女大相十品》、《更衣美人》《剃头图》和《缝衣图》等。

  葛饰北斋是浮世绘最杰出的画家,他的艺术对19世纪后期的欧洲美术有很大影响。他出生在江户东郊葛饰村一个做镜子的工匠家庭。少年时当过租书铺学徒,从木刻师学艺,业余学画书籍插图。1778年进入著名浮世绘画家胜川春章画室,在那里工作了15年。1792年离开胜川春章的画室。1797年开始使用葛饰北斋的笔名,这标志着他艺术的黄金时代的到来。

  葛饰北斋一生创作了35000多幅作品。并给167种的437册书籍做过插图,以风景题材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浮世绘中最优秀的风景组画是《富岳三十六景》。这一组画实际上包括46景,既写实又不拘泥于写实,造型简练,线条流畅优美,设色鲜明,极寓装饰性,充分体现了日本浮世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成就。《神奈川冲浪里》是其中一幅,它以大胆和直截了当的构图和造型手法,表现了一个激动人心令人振奋的场景。

  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与喜多川歌磨(1753年—1806年)以及19世纪的安藤广重(1797年—1858年),被尊为“浮世绘三大师”。

  安藤广重是活跃在19世纪的浮世绘画家。他受葛饰北斋的影响专攻风景画,并以此而名世。他的艺术风格与葛饰北斋相比,具有笔致秀丽、色彩优雅,抒情味较浓的特点。主要代表作品有《东海道五十三景》。《江户名胜百景》等。

  §§第三章 世界音乐史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