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九节 18世纪法国绘画

  18世纪的法国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那以前,意大利美术一直走在欧洲各国的前列,直到此时,它那光荣的地位才被法国美术取而代之。而在这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法国绘画。

  18世纪法国美术的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8世纪20年代以前。此期为过渡阶段,是古典主义风格逐渐过渡到罗可可风格的创立。第二阶段为20年代到70年代或称“路易十五时代”,是宫廷罗可可艺术与代表第三等级的市民艺术并存和相互对抗的时代。第三阶段为70年代以后或称“路易十六(1774年继位)时代”。这是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时代。

  总的说来,18世纪法国美术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其主要的艺术潮流是罗可可艺术和市民艺术。18世纪70年代以后,法国处于大革命的前夜,市民艺术已经完成了时代的使命,代之而起的是新古典主义艺术。

  18世纪法国的罗可可绘画

  罗可可绘画的主要风格是装饰性,其最大特点是明显的带有人生的享乐世界文化史速读主义倾向。

  罗可可美术盛行时代是路易十五时代,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时代。路易十五就曾说过“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这种醉生梦死的人生观在当时严重影响着整个法兰西的艺术趣味。一位18世纪的诗人罗梭在他的诗篇《新年颂》里写道:

  “昨天”早已失去,

  “明天”也许不到来。

  仅仅是在今天,

  毫无疑问,人们能找到快乐。

  18世纪这种享乐主义倾向影响了此时的美术,可以说它是罗可可艺术产生的一种心理背景。

  所谓罗可可美术。有时也被称作“路易十五式”。罗可可最初指的是始于路易十五时代的室内装饰。它具有鲜明的反古典主义传统的特点,总的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

  罗可可美术表现在绘画上的特点为:(1)从主题来说,都是贵族的,或为贵族服务的。其主题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国王和贵族的肖像主题。一类是求爱式主题,一类是牧歌式主题。(2)绘画技巧与表现方法没有巴洛克显著的强烈的明暗对比,相反是一种轻快的平面感觉。(3)在色彩运用上,也不喜欢浓重艳丽的色彩,而喜欢采用银色、不鲜明的金黄色、白色等。总之是轻淡、稳静、雅致的色彩。(4)在线条运用上已经不似巴洛克那样曲折夸张,而是使用柔和的曲线。

  罗可可绘画方面的杰出代表画家是华多、布歇、弗拉戈纳尔。

  1.罗可可绘画的创始人华多

  华多(1684年—1721年)是18世纪初期法国画坛上出现的一个天赋诗才和画才的大师。可以说,自普桑以来,在当时的法国还没有一个可以与华多相提并论的画家。他喜欢描写上层社会生活的场面,喜欢描写贵族男女们在田野和庭院里谈情说爰,寻欢作乐的场面。

  华多出生在佛兰德尔的一个烧瓦工人家庭,家境贫寒。幼时喜欢小说、绘画和音乐,后到当地一个画家的工作室当学徒。18岁到巴黎学画,成为一个剧院舞台布景画家的学生和助手。以后又进王家绘画学院学习。1710年左右开始创作爱情题材的名作《发舟西苔岛》。这幅画他先后画了三幅,以1717年完成的第二幅为最好。它描绘一群情侣依依惜别地离开神话中的爱情之岛,返回现实生活之中,每个人物的姿态都被赋予了同爱情有关的象征意义。画家以理性驾驭感觉,运笔用色腾奇烁妙,树立了纤弱苗条的女性典型形象。这幅作品被认为是华多大量关于爱情题材的最杰出的作品,它给罗可可绘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罗可可画家提供了范本。

  华多绝大多数的作品取材戏剧,但他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热尔桑画店》可算是一个例外。这是画家于1720年在巴黎用几个半天时间画就的一幅大型绘画。它描绘的是热尔桑正在家中接待买主时的情景,画面上出现了三组贵族男女顾客,他们正在精心地挑选着称心如意的作品,背景的壁面上挂满了热尔桑收藏和准备出售的作品。这幅作品是华多成熟期的代表作,也是18世纪首屈一指的名作。遗憾的是,年仅31岁的艺术家因患肺病于1721年夏天过早地去世了。

  2.罗可可绘画的杰出代表布歇

  由华多开始兴起罗可可绘画到路易十五时代已发展到高潮。弗朗索瓦·布歇(1703年—1770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而成为罗可可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

  与华多相比,布歇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布歇出生于巴黎的一个版画家的家庭里,他从小就接受到父辈们的熏陶,并对绘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少年时师从罗可可画家鲁莫奥斯学习绘画,32岁就当选为美术学院院士,经常出入贵族沙龙,尤其是深得路易十五的情妇、巴黎风流才女篷巴杜夫人的赏识。18世纪中期,他获得路易十五首席画师的称号。晚年荣升皇家美术学院院长。

  布歇所喜欢的题材是神话和寓言,他好像对华多所倾心的那些贵族男女们的风流韵事不感兴趣。同时他作为一个宫廷画家,那些题材的作品也难登大雅之堂,他笔下的那些略带轻浮的维纳斯和可爱欢乐的小天使却受到了王室的欢迎。他的著名的作品《赫拉克勒斯和奥姆法拉》是西方绘画史中对接吻得最热情的描绘。他的神话作品很多,《维纳斯的胜利》、《维纳斯化妆》和《猎神的狄安娜》是其精彩的作品。其中以《维纳斯的胜利》最为突出。

  布歇不是一个肖像画家,但他却留下了一幅极为精美的肖像作品《篷巴杜夫人肖像》。在这幅肖像画上,布歇着重刻画了蓬巴杜夫人的美丽的姿容和高雅庄重的神情,整个画面中显示了罗可可绘画艺术的明显特点。同时,布歇还创作了不少的风景画,著名的作品有《水车》等。

  3.弗拉戈纳尔

  奥诺莱·弗拉戈纳尔(1732年—1806年)是路易十六时代法国画坛最出色的天才艺术家。他出生在库拉斯,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最初曾跟本世纪法国杰出的画家夏尔丹学习绘画基本技法,后又去罗马深造,并漫游意大利,研究意大利古代艺术。1761年回巴黎。不久,就获得很大的荣誉,国王在卢浮宫赐给他一个画室,他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的社会地位也很显赫。他的绘画像布歇一样,主要是迎合当时上流社会的需要,多表现贵族男女爱情和游乐生活,并有鲜明的色情成分。如《偷吻》、《秋千》、《浴女》等。但是由于他广泛地接触和研究意大利等的古代艺术,受过严格的基本训练,有非常熟练的绘画技巧,笔触轻快、有力、流畅是他的主要特点。

  《秋千》是画家罗可可艳情方面的代表作品,画中的少女故意踢落鞋子,要为她荡秋千的男子去拾,在取悦上层妇女上可谓登峰造极。《偷吻》也是一幅有名的作品,画中一个贵族青年悄悄离开作乐的人群,一边瞧着打开的门,一边在少女的唇上偷取了甜蜜的一吻。

  作为一个罗可可画家,弗拉戈纳尔的艳情方面的作品,往往都表现得装腔作势,庸俗不堪,细节描写也十分琐碎,主要是为了取悦和迎合人们的低级欣赏趣味。虽然弗拉戈纳尔的艳情艺术格调不高,但他在肖像画方面却表现了杰出的才能,显示了其艺术创造的巨大成就。在他的肖像画中,他那大块的厚色。飞舞的笔触与传统的手法大相径庭,《狄德罗》、《读》、《舞蹈家吉玛尔》等画,至今仍以其潇洒奔放的手法而脍炙人口。

  18世纪法国市民美术

  18世纪的法国绘画的另一方向,是受启蒙主义运动影响的市民美术。这是上一世纪以勒南兄弟为代表的市民写实美术的发展,也是当时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产物。它和带有享乐主义倾向的罗可可艺术形成鲜明的对照。它的成就虽然不如同时代的启蒙文学那样突出,但是,它在宣传新兴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反对贵族化的罗可可艺术,促进法国美术向现实生活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最重要的代表画家是夏尔丹和格瑞兹。

  1.“静物画”画家夏尔丹

  夏尔丹(1699年—1779年)是18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家具师家庭。他一生创作了400多幅作品,主要是风俗画和静物画,也有一些肖像画。他的风俗画主要是描写巴黎小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如《勤劳的母亲》、《集市归来》和《饭前祈祷》等。其中《饭前的祈祷》一画尤为著名。它描绘了一个普通市民充满人情味的家庭生活场景,充分展现了市民生活阶层的境遇和品格情操,给人以怡静和亲切的感觉。

  夏尔丹在静物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他是一个朴实无华的静物画家。在万事崇尚奢华的路易十五时代,夏尔丹的沉穆凝重的静物画愈显醇美动人,使人们在充斥着空虚和堕落的社会中,得到了一点自然的、真切的情感。画家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碟子、鱼、水果、面包这些极其普通的东西,从中发掘深藏的美。代表作品有《乐器》、《橱桌》,《蛋糕》、《带高脚杯的静物》等等。

  夏尔丹的风俗画和静物画。使人们很容易感受到画中的温暖、生命和时代气息,这一点。正是他的作品的伟大和动人之处。

  2.风俗画家格瑞兹(1725年—1805年)

  格瑞兹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最重要的风俗画家,他的风俗画以重视道德教育著称于世。这是他受当时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狄德罗影响的结果。因为许多启蒙思想家都认为美术赋有“道德学校”的任务,艺术家应当提供有益于社会的教训。

  格瑞兹的作品像勒南兄弟一样大都是描写平民、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1761年,他在沙龙展出《乡村的婚礼》,大获成功。它真实地展现了法国农村最重要的家庭事件,描绘的是一个家庭为自己女儿定亲的场面,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疼爱。以及一家人的亲密感情。

  格瑞兹为了让他作品宣扬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非常重视题材的选择。《父亲的诅咒》、《被惩罚的儿子归来》和《打破的水壶》都以鲜明的题材和出色的艺术语言,宣扬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受到公众的赞扬。《打破的水壶》是画家的一幅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看上去是一幅肖像,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暗示着姑娘失去了童贞。格瑞兹因此被称为“提倡贞操的画家”。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