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八节 17世纪法国绘画

  17世纪的法国,其艺术中的主要潮流是古典主义。

  试分析一下古典主义的含义可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17世纪的法国艺术。

  1.古典主义是17世纪到19世纪初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思潮。它起源于法国,却对欧洲各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17世纪法国笛卡儿为代表的唯理论,它主张通过理性来认识世界,认为理性是真理的标准,是真正知识的唯一源泉,从而否认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必要性。在艺术创作中它反对想象力,否认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对象。这种唯理论在艺术中的反映就是古典主义。

  3.古典主义有三个特征:一是古典主义把人的理性提高到首要位置,认为仅凭理性就可以表现世界的真实,所以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只重视纯客观的描写,而不掺杂任何主观感情。二是古典主义注重艺术的形式,把艺术分为高级的和低级的两部分,从形式上去模仿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作品。高级的是指历史画、宗教画和神话画;低级的是指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和静物画。三是古典主义注重一般的类型的表现,而排斥特殊的个性表现,认为艺术不应该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古典主义在欧洲各国或各个时代的艺术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反映。在法国,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大多醉心于用古代艺术的形式表现现代社会的道德观点,他们广泛地利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题,追求形式的合理性和明朗性,提倡完美的造型和抽象的理想化,不免脱离了当时现实的具体形象。

  17世纪法国绘画和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形式几乎具有同样的特点,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从17世纪初到17世纪30年代,即亨利四世在位的最后10年和马丽·美帝奇王后摄政时期,此时国家正忙于宗教战争的善后工作。在艺术上一方面受到佛兰德斯和意大利的强烈影响,同时也在外来的艺术中不断吸取营养,孕育着法国自己的艺术样式。亦即古典主义艺术的准备阶段。

  2.第二阶段是从30年代初到60年代末,即主教黎世留独揽大权的时期。此时的法国已成为欧洲世界的强国。在艺术上古典主义已完全确立,进入17世纪法国艺术的黄金时期,一大批杰出的古典主义画家如普桑、洛兰等都活跃在这个阶段,法国已逐渐成为欧洲的艺术中心。

  3.第三个阶段是路易十四当权的时期,“太阳王”的光辉已照耀在欧洲大陆上。法国甚至在国际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艺术上,由于路易十四的倡导,学院主义的绘画已逐渐盛行,与古典主义分庭抗礼。

  从巴洛克到古典主义

  17世纪之初的两股艺术潮流是巴洛克艺术和一部分完全根绝巴洛克艺术成分的从事历史画和宗教画创作的画家。其中,第二种艺术潮流孕育着法国的艺术样式并启露了法国古典主义的萌芽。

  法国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是西蒙·富埃(1590年—1649年)。他在意大利生活了13年,归国后任路易十三的首席画师,在巴黎地区的香底怡、圣日耳曼昂莱、枫丹白露作了大量壁画。从现存卢浮宫的《丰盛》、《神庙中的拜见》、《对神庙的祭献》中可以看到他丰富的色彩,宏大的气魄,优美的环形节奏,以及和谐的衣褶造型。

  17世纪初期的法国绘画主要是受到了意大利的影响,当时几乎每一个稍有成就的画家都曾去意大利留过学。他们不仅去学习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而且尤为重视当时盛行的三大流派:巴洛克艺术、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和卡拉奇兄弟的学院派艺术。

  富埃使巴洛克艺术在法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意大利艺术的局限,也未能做出独创性的成就。

  就在此期,唯一可以和巴黎巴洛克艺术对抗的画派是以17世纪初期法国最伟大的画家雅克·卡洛为首的南锡画派。

  卡洛创作历史画和风俗画,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组画《狂想曲》、《战争的苦难》和版画《绞死的树》等。

  古典主义绘画的全面兴起

  17世纪初期,巴黎的巴洛克艺术虽然称雄一时。但巴洛克艺术终究在法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巴洛克艺术的激烈的运动感,夸张的形体和强烈的色彩与法国人特有的温和和节制是格格不入的。

  当时巴黎是宫廷所在地和上层社会的集聚之地,巴洛克艺术正迎合了他们的口味。巴黎以外,几乎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市场。而与法国人精神相一致的古典主义的艺术却在不断形成。洛林就是古典主义艺术活跃的地方,当时活跃在洛林的伟大画家是拉图尔。

  拉图尔(1583年—1652年)是一位写实主义画家,他受到卡拉瓦乔艺术的强烈影响,是风靡欧洲的“黑绘法”的法国杰出代表画家。他一生主要从事宗教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也常常描写日常生活的题材。

  拉图尔是一个偏爱夜光的画家。他常常把作品处理在晚上,都以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为光源。他因此而被称为“烛光画家”。著名的作品有《圣保罗的忏悔》、《圣女马多列努》、《基督的降临》、《圣诞》,《工匠圣约瑟》和《救圣保罗的天使》等。在这些作品中,拉图尔强调画面构图的单纯性,反对巴洛克那种激越的运动感和对细部的带有装饰性的刻画。赋予整个画面以崇高的精神性。他笔下的人物动人的朴素、端庄而理智的样子,已经形成了一种古典主义的造型样式。

  17世纪的法国绘画是丰富多彩的,勒南三兄弟的市民写实美术为法国17世纪的绘画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勒南三兄弟,安东尼·勒南(1588年—1648年)、路易·勒南(1593年—1648年),马修·勒南(1603年—1677年),是法国17世纪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画家。兄弟三人都以描绘农民生活为主,农民、乞丐始终是他们最重要的画题。他们质朴写实的风格在17世纪法国美术中独树一帜。三兄弟中路易·勒南成就最大。40年代是他们的艺术的最活跃期,代表作有《农民的家庭》、《农民的午餐》、《幸福家庭》、《铁匠铺》和《午餐前的祈祷》等,都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其中路易·勒南的《农民的家庭》是其中的精品,画家以真挚的感情真实描绘了农民生活的简陋和贫困,同时又表现出这些下层人物虽然衣衫破旧,但却具有人类的尊严和法国传统所特有的安详沉着的性格。勒南兄弟的这种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的现实主义美术传统,对后来18、19世纪法国以夏尔丹、杜米埃、米勒、库尔贝等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术有重要的影响。

  17世纪法国绘画大师普桑和洛兰

  17世纪的法国绘画反映在法国古典主义纪念性绘画上的最杰出的画家是普桑和洛兰。普桑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创始人,洛兰是杰出的古典主义风景画家。

  普桑(1594年—1665年)出生在诺曼底地区累桑德里的军人家庭,17岁开始学画。19岁去了巴黎,1624年定居罗马。他在17世纪法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吸取了意大利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的先进艺术的同时。始终保持着法国民族艺术的传统。他主张以“崇高的风格”去进行绘画创作,认为画家的职责是:(1)应描写高贵庄严的行为,要合乎逻辑;(2)不是画实际出现的情形,而是画应该出现的情况;(3)绘画要追求普遍和典型的东西,影响人的心智更重于影响人的感官;(4)色彩不要太炽烈,动态和构图不要过于紧张。

  普桑在绘画中追求文学效果。作品具有宏大的气度和端庄的美感。是古典主义的创始者。代表作品有《诗人的灵感》、《花神的胜利》、《阿尔卡迪的牧人》等。

  《阿尔卡迪的牧人》是普桑最著名的作品。这幅作品描写3个牧羊人和他们的女友,正在一座墓前猜测和解释墓碑上刻的铭文:“即使在阿尔卡迪亚也有我”。阿尔卡迪亚是希腊的一个地区,被人称之为乐土。这个坟墓和它的墓志铭告诉年轻的牧羊人和他们的女友,即使在这样美好的地方,死亡也是不可避免的。故画中一个牧羊人神态严肃,不安地看着那个妇女。此画的含义颇为费解,似乎含有“人生无常美景难再”的感慨。但普桑在描绘这一富有哲理的思想时。处处赋予它古典主义艺术所要求的崇高感情。不仅画面上是一片宁静优雅、牧歌式的抒情气氛,而且构图均衡对称。人物姿态从容庄重,宛若四尊古代希腊雕像。普桑的这种艺术风格为17、18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术奠定了基础,故后人称他为“法国绘画之父”。

  洛兰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几乎终生致力于风景画的创作,对其他绘画题材几乎从未涉及。

  洛兰(1600年—1682年)出生在洛林的南锡附近,12岁时双亲病故。作为孤儿的洛兰被人带到罗马,成了画家达西的仆人,正因如此,洛兰接触到了绘画,他利用一切时间向达西学画,显示了杰出的才能。1625年他曾回到祖国,两年后重返罗马。直到去世,都没有离开过意大利。

  洛兰风景画的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古典风景画的风格,在他的风景中常常出现希腊罗马郊外的风景和古代建筑物的废墟。使画面带有一种寂静幽深的效果,从而引起人们对于古代生活的向往。二是洛兰对光线在风景中的运用表现了格外的兴趣,常常面对太阳作画,利用光线的变化使画面充满了生机。

  他的代表作有《克娄巴特拉在塔尔斯登岸》、《圣保罗登舟》等,都以海空一色、宁静优美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法国美术院的成立和勒布仑的艺术

  1648年,由主教黎世留的提案成立了国立美术院。并逐步成为法国美术活动的中心之一。当时裸体模特不许一般的画家所用,但美术院有使用裸体模特的特权。

  夏尔·勒布仑(1619年—1690年)是国立美术院的院长和首席画家。勒布仑是寓埃的高足,擅长装饰性绘画。也是一个肖像画家。他在造就法国统一艺术风格方面的作用是无人能比的。其油画代表作《大法官塞基埃的骑马像》宏伟壮观。画中人春风得意,雍容华贵,服装与坐骑富丽堂皇,马侧的两排随从安排得错落有致,动态神情极具变化。勒布仑在担任首席宫廷画师的同时,还领导美术学院和戈伯兰壁毯厂,主持凡尔赛宫镜厅和卢浮宫阿波罗厅的装饰工作,建立起以普桑的古典主义为主,从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中汲取营养的官方学院艺术风格。

  17世纪法国的绘画在欧洲美术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从此代替了意大利成为整个欧洲美术的中心。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