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1.一个重要的标志文艺复兴的人物——但丁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研究文艺复兴美术史自然应以意大利为中心。而那里所发生的一切巨大成就和一些巨人的天才创造,又是以一位伟大人物的出现为标志的,此人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说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是指他在自己的鸿篇巨著《神曲》中,全面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宗教与政治的黑暗,给中世纪文化以艺术的总结。说他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指他在自己的全部著述中最早提出了政教分离的思想。他也第一次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尘世的观念,反对禁欲主义,认为人的理性及其自由意志是“上帝最伟大的杰作”。

  2.一个重要的城市——佛罗伦萨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以佛罗伦萨为中心。首先是因为佛罗伦萨最早出现了追求真理的人文主义思想;其次是因为在意大利,从14世纪开始,以佛罗伦萨为中心,首先在北部诸城掀起了以反对教会、推翻封建教权为目的的人民起义。再次,是因为佛罗伦萨是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最早出现的城市。在但丁的时代,佛罗伦萨已经成为全欧最大的也最繁荣的工商业与文化中心。第四,佛罗伦萨出现了意大利最大的艺术赞助者——美帝奇家族。

  3.一个重要的家族——美帝奇家族

  佛罗伦萨美术家们的事业与美帝奇家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帝奇家族时代,佛罗伦萨共和国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而美帝奇家族则通过对教权与国家政权的幕后操纵,成了实际上的僭主政治人物,市民称他为“无冕的君王”。

  美帝奇家族是文化艺术的支持者。从柯西莫·美帝奇到罗伦索·美帝奇,美帝奇家族为艺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从而使文艺复兴的文化艺术有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4.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2)对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研究和发掘,导致了人们对中世纪神学的全面怀疑。意大利是古罗马的后裔,是古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者。他们追本求源,向往古罗马的光荣,并从考古开始发展自己的文化,从大量发现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发现了人和人的价值。

  (3)艺术赞助人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阶层——大银行家、大商人和工场主们成为意大利各城市的新统治者,他们大量投资赞助艺术的发展,充当了“艺术保护人”的角色。如美第奇家族就是艺术的主要赞助人。

  (4)艺术家的地位有了提高。自中古以来艺术家的地位极其低下,15世纪艺术家的地位普遍提高,不再被视为工匠,16世纪初,艺术家们的优异地位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艺术家的天赋可以在优越的条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5)战争使艺术家涌向意大利。15世纪,东方拜占庭帝国遭到土耳其人的侵略。艺术家和学者不能安居乐业,他们带着珍贵的书籍、希腊艺术品等,亡命来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锡耶纳城。

  (6)逐渐形成的新思想的影响。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形成了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思想文化——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前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端(13—14世纪)

  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在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出现了重大变化。由于十字军的东征疏通了地中海地区的贸易通道,意大利扼地理位置主要,操纵着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佛罗伦萨、锡耶纳、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大量集中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作坊,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市民阶层,也开始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市民世俗文化。造型艺术上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尽管与哥特式艺术传统有密切的联系,但对古代罗马艺术的普遍关注是产生新的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

  在意大利美术活动中,最先是在雕塑艺术上出现了新的艺术倾向,然后才是绘画。意大利中世纪艺术家中最早表现出对古典艺术兴趣的在绘画上的两个代表人物是奇马布埃(约1240年—1300年)和杜乔(约1250年—1318年)。奇马布埃的作品以壁画为主,保存下来的不多,他的祭坛画《圣母子》沿袭了拜占庭的传统样式,但又注入了温馨的世俗情感。后人称奇马布埃为“画家之父”。杜乔是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但在风格上与佛罗伦萨画派不同。

  乔托(约1266年—1337年)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之一。他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曾在奇马布埃的作坊当学徒,13世纪曾去罗马学习,受到过雕塑家皮萨诺的影响。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

  乔托一生作品很多,几乎全部都是壁画,但大都损毁,现只有在巴图亚的代·阿里纳礼拜堂和佛罗伦萨圣克罗采教堂等处还遗存着他的真迹。

  乔托早期的作品,是在阿西西圣·法兰西斯教堂的壁画。这里的壁画均出自当时大画家杜乔、奇马布埃、卡瓦里尼等人的手笔,在教堂的下部中央四幅壁画被认为是乔托的作品,壁画是以歌颂圣芳济为内容的。(圣芳济,1182年—1226年,原为意大利一富商子,曾当众脱去华服,度其乞丐生活。1209年创立圣芳济教团,散其家财于贫民,凡团员皆度清苦的生活。)

  乔托的艺术成熟期是在1305年以后。现存巴田亚的代·阿里纳礼拜堂的壁画可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在这个规模不大的普通小礼拜堂内,一共画了36幅以基督和圣母生平为题材的连环式壁画,人们可以在这洋溢着庄重静谧的气氛中看到一部完整的关于基督的历史。《逃往埃及》、《犹大接吻》和《哀悼基督》等作品是其中的精品。《逃往埃及》表现的是圣母抱着婴儿耶鲜,为了免受犹太王的残杀,离开家乡而出逃。画中的人物、牲口和背景都是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像是一幅风俗画。《犹大接吻》画中的犹大的伪善与耶鲜的慈祥,义愤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据《圣经新约》里讲:犹大原是耶稣12个门徒之一,当罗马帝国把耶稣视为异端,视为危险人物,四处逮捕耶稣时,犹大叛变了,他为了得到赏钱向罗马政府告密出卖了耶稣。当官兵逮捕耶稣时,他们约定了一个暗号,即犹大和谁接吻,谁就是耶鲜,耶鲜就是这样在叛徒伪善的一吻之下被捕的。《哀悼基督》一画中表现出的悲痛感情,充分表达了人间母子之爱。虽然是宗教绘画,但体现的却是真实人的感情。在这些作品中,乔托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在构图上利用集中统一的规律,使画面上众多的人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往往又突出画面中的某个人物,形成一个中心,甚至在人物的手势和动态上都与整个画面取得协调;在造型上,他第一个用明暗来达到强有力的效果。拜占庭的壁画和哥特式的抄本画相比之下显得单薄和轻飘了,为了表现真实的生活场面,乔托探索写实的技巧,第一次按照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并有了初步的透视关系。尽管乔托的写实技巧显得比较幼稚、生硬,但在欧洲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乔托是当时佛罗伦萨最伟大的画家。1334年4月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工程的总负责人,并授予“大师”的称号。当时的大文学家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里说乔托“生而具有超群的想象力,凡自然界的森罗万象,他无一不能运用他的妙笔画得惟妙惟肖,会见者怀疑是物的真体”。稍后16世纪的艺术家兼传记作家瓦萨里也认为“乔托是第一个奠定了现代绘画传统的天才”。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绘画(15世纪)

  14世纪中期,意大利绘画曾一度走向衰落,直到14世纪末,意大利绘画才发生了新的变化,沉闷的画坛上首先出现了一个注重写实的画家斯皮纳罗·阿雷丁诺,他的一生平淡无奇,然而他在力争恢复乔托的传统——表现的准确性和人类的情感。但是,真正的历史性转变。却是在1420年左右,佛罗伦萨出现了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的画家马萨乔。他的艺术活动在15世纪的上半期,但他所遵循的新的艺术法则直接影响了整个15世纪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艺术,并奠定了文艺复兴盛期绘画的基础。为了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期绘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就此期的主要画派来分别叙述。

  1.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是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中心,当时的政治观念和艺术观念大都在此孕育、产生和发展,一大批文艺复兴巨匠的诞生更使它增添光辉。尤其是在绘画上,尽管14世纪佛罗伦萨画坛自巨匠乔托以后沉寂了将近一百年,但重新复兴这种光辉业绩的艺术家并没有出现在威尼斯和罗马,仍然出现在充满光荣和骄傲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佛罗伦萨当时在美帝奇家族的统治之下,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人文主义的学术和艺术也得到高度的发展。以反映世俗生活为己任的艺术家为了要正确表现人体,对解剖学产生了兴趣,而正确的空间表现则需要有严格的透视画法。在佛罗伦萨首先体现出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约在1420年左右,佛罗伦萨画坛出现了自乔托之后第一个在才能上与他不相上下的伟大画家马萨乔(1401年—1426年),他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绘画的来临。

  马萨乔于1401年12月21日出生在热诺河的一个公证人家里。他的父亲于1406年病逝,同年他的母亲又与一个德国药剂师结婚,1417年他的继父去世,这年马萨乔来到了佛罗伦萨,从师于当时的名画家马索里诺学习绘画。1422年他参加了医生和药剂师组成的同业工会,并在这里创作了他的处女作《宝座上的圣母子和二天使》,在这幅作品中他的革新精神初露锋芒,他的人物较之乔托的更加真实有力,画中的背景具有一种亲切的真实感。同时还证明了他是文艺复兴画家中第一个掌握透视法的人,第一个注重人体结构和第一个广泛运用对比手法的人。

  马萨乔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在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美术史上经常提到的两幅名作是《出乐园》和《纳税钱》。这两幅作品都是在1428年为佛罗伦萨卡尔米内教堂布兰卡奇礼拜室而创作的壁画。在《出乐园》一画中,马萨乔画出准确的解剖结构,并利用斜射的光线。以明暗法描绘出裸体的男女,人物色调分明,通过悲哀的动态及痛苦的表情,烘托了画面悲剧性的气氛。马萨乔的艺术原则不仅成为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遵循的典范,也对欧洲美术史上的现实主义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萨乔的艺术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的到来,而佛罗伦萨画派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15世纪上半期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画家还有乌切洛、安基里科、戈佐利、利皮、卡斯坦诺等。乌切洛(1397年—1475年)对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大贡献是对透视法的研究和运用。他的代表作品《圣罗马诺之战》曾是美帝奇宫的室内装饰壁画,现被分藏伦敦、佛罗伦萨和巴黎的博物馆里。这实际上是一幅透视画法的图解,画面上倒伏的战马、死去的士兵和折断的武器等等,一味地追求透视法的应用。而无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动态的处理,以及物体的固有色调,完全沉浸在超越现实的幻想当中。

  佛罗伦萨画派主要是以人文精神来画宗教题材,但不同的画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僧侣画家安基里科善于用细腻恬静的笔调和轻快透明的色彩来表现人物和环境。他的学生利皮(1406年—i469年)则善于刻画人物的肖像和生活的细节。安基里科的另一位学生戈佐利(1420年—1497年)是以装饰性的手法来表现喜剧性的场面,卡斯坦诺则早于达·芬奇半个世纪画了一幅动人的《最后的晚餐》。

  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波提切利(1444年—1510年),他的代表作品有《维纳斯的诞生》和《春》等。《维纳斯的诞生》是根据波里西安的诗而作的,用以装饰劳伦佐的别墅之用。画面表现的是:在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上,涌现出一位纯洁而优美的女神维纳斯,两个张着翊膀飞来的春风女神带来了纷飞的鲜花,并向她吹送来灵魂,右边海岸上来了穿着花衣的天后赫拉在向她加衣。这是一幅描写沉醉于美与爱的世界的图画,然而在这个具有纯洁与羞涩的美神的面容上。却显示出一种内怀隐忧的表情,这种深沉的情调在他的另一幅作品《春》中也有所表露。

  《春》是根据当时的诗人波里西安的寓言诗而画的,画面呈现的是在一个密密果树林间,小爱神丘比特从空中飞来,野花盛开的草地上,中间站着爱与美女神维纳斯。爱神的右边三个赤裸的美女围着薄纱,在携手而舞,一边又有披风衣、带佩刀的麦丘利,用剑拨着天上的乌云,爱神之左前方是女妖欧莱底亚把头戴花环、胸贯花环、身穿花衣的春神推将出来,但她终于免不了要被北风之神从背后劫去。这是一幅富于诗意,形象优美的寓言性作品。一方面显示了春天的欢乐;另一方面又隐喻了不可避免的秋冬的悲哀,这种深沉的情调和《维纳斯的诞生》一样反映了画家的精神世界。

  总之,波提切利作为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作品充满了诗的柔情,尽情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

  与波提切利同时的佛罗伦萨画家还有安东尼奥·波拉约奥洛(1429年—1498年)和吉兰达约(1449年—1494年)、委罗基奥(1435年—1488年)。

  佛罗伦萨画派在15世纪意大利绘画艺术中处于中心地位。它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其他画派,如翁布里亚画派和帕都亚画派。

  2.翁布里亚画派

  翁布里亚画派的很多画家都访问过佛罗伦萨,但他们还是保留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弗兰切斯卡(1410年—1492年),他善于平静地从容不迫地处理画面的故事情节,而不去引起观者的注目。他笔下的人物充满了令人神往的、率直地、真诚的情感,崇尚希腊古典的崇高美。但是他的最伟大的成功之处在于画面的色彩处理,在这方面同时代的意大利画家们只能自叹弗如。他善于运用明快的颜色来处理空间关系,画面中明确有力的轮廓又使他的作品带有装饰意味。弗兰切斯卡的重要代表作品有《基督的诞生》和米兰的《莫特佛尔达罗的祭坛》等等。

  弗兰切斯卡不但在绘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艺术理论方面也有很大的建树,他受佛罗伦萨大师们的影响,对艺术理论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并撰写了《绘画透视法》等著作。后来他又悉心于数学的研究。他写的《正多面体论》由其弟子整理,于1509年以《神圣的比例》为名出版。

  翁布里亚画派的另一位重要画家是佩鲁吉诺(1445年—1523年),他着力于人物内在性格刻画,并使优美的人像和恍惚的背景组成丰富的空间。他的作品在当时被人们看做是宗教艺术的顶峰。其代表作品有《爱欲和贞洁之战》、《基督受刑图》和《圣母升天》等。值得一提的是佩鲁吉诺培养了后来著名的大师拉斐尔。拉斐尔作为佩鲁吉诺的学生继承了佩鲁吉诺作品中人物所洋溢的那种静谧的幸福感。

  3.帕都亚画派

  帕都亚位于意大利北部,在15世纪也是意大利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帕都亚画派的重要画家有曼特尼亚(1431年—1506年)。曼特尼亚出生在帕都亚乡间的一个小村里。1441年,他刚满十岁就过继给斯库尔乔诺,成了他的养子和徒弟;1448年,开始脱离养父而走上了生活和艺术独立道路;1453年,他和雅波·贝里尼的女儿结婚;1459年,他进入创作的一个高潮期。曼特尼亚的艺术作品,在造型上坚实有力,准确细腻,他的著名的代表作是《哀悼基督》,其悲剧性的表现力在意大利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罕见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产生巨人的伟大时代(16世纪上半叶)

  意大利艺术的盛期主要是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绘画,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高峰。它的重要特点是:人文主义思想更加突出,艺术技巧更加完美,美术家的艺术个性表现得非常鲜明。许多作品创造了十分动人的艺术形象,有些成为后世的典范。这些成就集中体现在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艺术创作之中。

  1.列奥纳多·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1519年),不仅是文艺复兴盛期也是整个人类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他具有过人的智力,天才的预见和卓越的技术。在他的一生中曾以不可思议的精力投身于力学、光学、天文学、地理学、解剖学、植物学、机械工程学、地质学、兵器学、水利学和土木工程学的研究,并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达到了时代的高峰。

  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小镇,早年在当时享有盛誉的画家、雕塑家委罗基奥的作坊学画,受过绘画、雕刻包括机械制作等多方面的训练,很早就表现出了青出于蓝的艺术才华。1482年在米兰正式开始了他独立的艺术生涯。它先创作了祭坛画《岩间圣母》,不久就创作了最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1495年—1497年)。它还用了12年的时间为米兰的统治者创作了巨大的青铜像,只可惜因为战争而未能完成。同时他还进行了有关艺术和科学论文的写作。

  1499年达·芬奇离开米兰回到佛罗伦萨。他一方面从事工程设计,另一方面继续从事绘画创作。1503年他为佛罗伦萨韦基奥宫的会议厅绘制了大型壁画《安加利之战》。最著名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也是在佛罗伦萨完成的。

  1506年—1513年,达·芬奇重返米兰,继续从事美术创作和科学研究。1513年底他到了罗马。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当时也在罗马,但达·芬奇并不受重视,1516年,他应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的邀请到了法国。这时他已很少作画,主要是整理他的科学研究手稿。1519年5月2日这位“巨人”在法国病逝。

  达·芬奇一生留存下来的绘画作品不多,仅仅17幅,这其中还有一些是未完成的草图,但这些作品都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尤其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代表了达·芬奇在美术方面的辉煌成就。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在米兰应米兰大公斯福查的委托而为当地的圣马利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食堂所画的大型壁画(8.5米×4.97米)。壁画的题材来自基督教圣经中关于耶稣被他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出卖的传说。这是中世纪以来最流行的绘画题材之一。达·芬奇突破了这一传统题材程式化的手法,紧紧抓住耶稣对他的门徒说出了“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后,众门徒顿时显出各种不同神态的这个富有表现力的瞬间,着重刻画了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画家对人与人之间的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这幅作品,以后的几个世纪曾先后进行了五次修复。致使这画已经部分地改变了原貌。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在佛罗伦萨完成的一幅绘画杰作,它是一幅肖像画。关于画中的人物,一般认为是佛罗伦萨一个银行家的妻子。为了画这个女子的肖像,他花了四年的时间,先后研究她的心理,作素描,作数学的计算,最后才拿起画笔作画。为了不使作模特的蒙娜·丽莎感到无聊。雇了乐师为她演奏音乐,这幅作品既非异教的神,也非基督教的神,而是一个同时代现实生活中的人。蒙娜·丽莎的整个精神面貌,深刻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个妇人的丰富的内心情感。她似乎是在矜持宁静的表情中露出一丝微笑。《蒙娜·丽莎》以一个年轻女性的温雅的微笑,揭起了人性觉醒的旗帜。这正是反映了达·芬奇的人生哲学的形象的体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人物个性的概念。

  《蒙娜·丽莎》的右手在美术史上被誉为画得最美的一只手。与现代精巧的摄影相比,人们仍可以看出,这只手更有体积感,更有重量,更富于生命力。过去的画家,直到16世纪初,追求的真实多在形体的正确;但轮廓严密、线条准确、细节清晰的结果,往往出现呆板而缺少生气,匠而不美。达·芬奇在油画上,创造了一种被当时人称谓“薄雾法”的绘画技巧。在他的绘画中,人物的骨骼和肌肉都十分的结实,可是轮廓线常常消失在若有若无之间,使物象似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使作品显得特别生动自然。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盛期时多才多艺的巨人,他天才的表现在于他把肉体和精神、情感和理智,科学与艺术,平衡而完美地集于一身,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全面发展的范例。

  2.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1475年—1564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雕刻家、大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建筑家和诗人。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文化的伟大代表之一。

  米开朗基罗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小镇,从小喜爱美术,13岁他到著名的画家基兰达约(1449年—1494年)画室学习,一年后又转到罗伦佐·美帝奇创办的美术学校学习雕塑。在学习期间显示了他的艺术才能,得到老师贝尔托尔的鼓励和罗伦佐的赏识,并请他到宫廷里去工作。这位绰号“伟业公”的佛罗伦萨的统治者,向来以崇尚文化自居。波提切利、达·芬奇等都曾受过他的保护。在他的宫廷里米开朗基罗认识了许多人文主义学者和诗人,但是他对于宫廷文化却格格不入,1492年他离开美术学校,结束了学生时代的生活。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绘画和建筑方面都有非凡的成就,具有旷世的不朽性。在此,我们主要介绍其绘画方面的成就。

  米开朗基罗比达·芬奇小23岁,在绘画上,达·芬奇注重阴柔的艺术气氛,而米开朗基罗则强调雄伟有力的气势,一个阴柔,一个阳刚。米开朗基罗的最著名的绘画代表作,祭坛画《最后的审判》充分体现了他的绘画阳刚之美。

  《最后的审判》是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一幅近200平方米的大壁画。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一作品时已是六十多岁了。他克服了年老体衰和病痛,断断续续地画了六年。根据基督教的教义认为有一日现世将最后终结。所有世人都将受到上帝的最后审判,得到救赎者升天永享福,不得救赎者下地狱永受刑。画面众多的人物都以裸体表现,人体造型结实浑厚,众多的人物都处在运动之中,犹如被暴风卷起的人群,造成戏剧性的力量感和运动感。整幅壁画构图宏伟,人体描绘正确有力,可以说在美术史上是无与伦比的,体现了画家不平静的心灵和痛苦。在拱顶壁画上的《创世纪》,实际上就是他痛苦感受的表现。这是一些把英雄的心理概念用造型艺术体现出来的人。他成功地吸取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营养,把《旧约》与但丁的著作大大提高了一些。相比之下,其他艺术家都显得苍白无力了。米开朗基罗在这些作品中,把他对古典雕塑的崇拜与他对基督理想的狂热信仰成功地结合起来,给后世留下了一笔硕大的精神财富。

  米开朗墓罗一生勤奋、坚毅,艺术创作永不满足,直到逝世前一星期,89岁的米开朗基罗还在创作。临终时,他感到遗憾的不是生命即将结束,而是他热爱的艺术劳动就要停止。他说:“当我刚刚对艺术有点入门,正打算创作我的真正的艺术作品的时候,却要死了!”

  3.拉斐尔

  拉斐尔·桑蒂(1483年—1520年)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比达·芬奇小31岁,比米开朗基罗小8岁。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尽管他的作品蒙上了宗教色彩,但透过宗教的外衣。可以看到人类在长期劳动中积累的才能和智慧的结晶。

  拉斐尔,生于翁布里亚乌尔宾诺城,父亲是一个诗人兼画家。他的家庭环境对于拉斐尔的成长有很大作用。乌尔宾诺城是当时意大利人文主义的中心城市之一。他从小在父亲的培养下学习美术。后在翁布里亚画家彼鲁基诺和平托里乔门下学画,成绩很好,显示出有吸收各家之长的才能。1504年—1508年,拉斐尔迁居佛罗伦萨,他观摩了许多名家的作品,在早期的作品中,多少可以看出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影响。而他在佛罗伦萨时期的画作,则已经显出了他表现力的发展。他所画的圣母不再是小孩,而是羞态的大人了。自从拉斐尔到了罗马后,那里的圣母像发生了新的变化化,拉斐尔的圣母形象显现在我们的面前。

  拉斐尔不像达·芬奇那样深湛、含蓄和富于理智,也不像米开朗基罗那样雄健有力和充满激情,他是以优美的、诗一般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那优雅、和谐、秀美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所确立的艺术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只可惜他的生命很短,他逝世时只有37岁。在他短促的一生中,他画了近300幅作品,其中不少是美术史上的名作。拉斐尔是一位天才画家,在他25岁时,已经完全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拉斐尔为梵蒂冈签字大厅绘制的大型装饰壁画就是最好的例证,它包括《雅典学院》,《巴尔纳斯山》、《圣典辩论》三幅壁画,这些作品表现了一个人文主义者对于真理和幸福的追求。其中《雅典学院》最为世人所称道,显示了年轻的拉斐尔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

  在《雅典学院》这幅壁画中。拉斐尔以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绘了当时人文主义者所推崇的许多古代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为探求科学真理而自由争辩、思考的光辉形象。画面的构图主次分明,人物有聚有散,疏密得当,利用高大的古罗马半圆形拱门建筑作背景具有很强的纵深感,既加强了全画宏大的气魄,又使画面与建筑结构融为一体。

  拉斐尔是描绘女性形象的大师,他描绘的圣母形象是美术史上女性形象的光辉典范。到罗马之前。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是美丽的平民妇女的形象,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慈爱、善良、温顺的高尚品质,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到了罗马后,拉斐尔的圣母形象仍然是世俗的,但带上了几分贵族气派。《西斯廷圣母》是他众多的圣母像中最为有名的一幅。这幅画是拉斐尔后期的作品,是为教皇西斯托斯逝世而作的一幅祭坛画。它像一首优美的颂歌,将圣母的端庄和世俗的爱融为一体。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者。画家克拉姆斯柯依说,这幅圣母像“即使到了人类停止信仰的时候,仍不失去价值”。

  拉斐尔的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所创造的完美的艺术形式在西欧绘画史上影响很大。拉斐尔的艺术形式曾被作为学院派模仿的典范和不可逾越的标准,19世纪的法国画家安格尔就是受拉斐尔的影响,创造出至今为世人倍加推崇的完美、和谐、纯洁的女性形象。

  威尼斯画派(15世纪—16世纪)

  威尼斯是临亚得里亚海的港口城市,是当时欧洲与东方各国进行贸易的重要港口。从15世纪开始,威尼斯成为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商业中心,这里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生活富裕,实行贵族共和制政体,整个城市充满了繁华的世俗气息。反映在艺术上则有明朗华丽、色彩丰富等特色。

  威尼斯的人文主义兴起较晚,但16世纪,当一般城市人文主义思想衰退的时候,它却仍然继续发展。威尼斯的绘画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由宗教题材逐渐转向世俗题材,从而使他们把目光转向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舒适豪华的生活也带来了享乐主义的情调,这一切使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演奏了一曲华丽的终曲。

  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是乔万尼·贝利尼(约1430年—1516年)。他是曼特尼亚的内弟,早期受曼特尼亚影响较大,到15世纪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他更注重风景的描写,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使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代表作品有《有小树的圣母》和《湖中圣母》等。

  乔万尼·贝利尼在他的作品中大胆采用外光。色彩变得鲜艳明朗。线条流畅富于音乐性,这种优美的基调促进了威尼斯画派的形成。而且,作为威尼斯画派的开创者,贝利尼培养出了威尼斯画派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乔尔乔纳和提香。

  乔尔乔纳(约1476年—1510年)是从贝利尼风格过渡到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人物。他的作品以色彩惟妙细腻,景物和谐统一,自然景色富于诗意为主要特点。他34岁就不幸早逝,但他用非凡的天才创造了一代画风。他的作品留下的不多,仅十多幅,其中最重要的是《暴风雨》、《田园的合奏》、《沉睡的维纳斯》。

  《暴风雨》真实地描绘了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情景,成为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画的一个里程碑。《田园的合奏》表现了威尼斯新兴资产阶级男女自由的社交生活,唤起人们对古典艺术中浪漫意境的遐想。《沉睡的维纳斯》突出体现了乔尔乔纳创造的一种典雅的理想美。被理想化了的女神沉睡在梦中,她的生命活力已经融会到自然之中。人们从对基督教天国的信仰转到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热爱。这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

  提香(1487年—1576年)和乔尔乔纳是同学,但他却像米开朗基罗那样长寿,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了整个16世纪。提香的作品不像乔尔乔纳那样抒情和宁静,而是显得壮丽、热情和富于想象,色彩强烈、用笔奔放。

  提香一生创作的作品很多,主要是肖像画、宗教画和神话题材的绘画。提香的肖像画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见长,代表作品有《查理五世》、《保罗三世和他的孙子》、《拿手套的青年》等。除肖像画外,提香的大部分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但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特别是强调现世欢乐和感官享受这一点。代表作品有《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乌尔宾诺的维纳斯》、《花神》、《忏悔的玛格达林》等。

  提香以后,他的两个弟子委罗内塞和丁托列托,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画派最后两个杰出的画家。

  委罗内塞(1528年—1588年)是威尼斯画派中很有特色的画家。他擅长绘制贵族宫廷和别墅的大型装饰壁画。虽然题材多来自圣经、寓言和历史故事,但充满世俗生活气息。他尤其喜欢借盛大的宴会的场面,尽情地描绘威尼斯新兴资产阶级豪华看侈的生活,即便是宗教题材,也被变成歌颂世俗生活的欢乐场面,基督和圣徒们反倒成了画中的点缀。他的代表作是《迦拿的婚宴》和《利末家的宴会》。《利末家的宴会》原名《最后的晚餐》,这是基督美术中的传统题材,可是委罗内塞在描绘这一题材时,同样把它画成一个威尼斯商人和贵族豪华奢侈的宴会场面,甚至把酒鬼、侏儒、小丑等也画进里面去,因而受到了宗教法庭的传讯。为掩人耳目,他将此画作的名字改为《利末家的宴会》。

  丁托列托(1518年—1594年)年轻时曾在手工艺作坊里受过严格的传统训练,后跟从提香学画。他在艺术上将米开朗基罗的构图和提香的色彩结合起来,作品有很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他在1588年—1592年创作的大型壁画《天国》,画面宏大,人物众多,构图奇特,色彩华丽,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幅不朽的名作。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