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古代西亚绘画

  两河流域是指在亚洲西部纵贯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区。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个地区逐渐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538年这一地区被波斯征服为止,前后有近3千年的历史。这一地区在绘画上曾有重大的成就。由于战乱和洪水侵袭,古代文明大多被毁,但从考古发掘的文物中,仍可以看出这一地区古代美术的深厚造诣和民族特色。

  两河流域的艺术背景

  1.两河流域的古代史是一部战争史

  美索不达米亚是个富饶广阔的平原。半圆形的陆地,它的东北部为亚美尼亚与伊朗高原的群山所环绕,西方与叙利亚草原、阿拉伯沙漠接壤,波斯湾位于两河入海的南方,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星月平原”。由于它没有自然的屏障阻挡来自北部和东部山区的入侵者,也无法阻挡来自贫瘠的叙利亚和阿拉伯高原的游牧民族的干扰,历年战争比较频繁。

  在地理上,这里喜怒无常的河流对农业灌溉毫无价值,却经常泛滥成灾。两河流域从地理上自然被分为不同的两部分,下游是巴比伦地区,系冲积平原,河床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上游是亚述高原,土壤贫瘠,游牧部落习俗粗野残暴,善于狩猎,他们不断向平原地区迁移、侵扰,造成这块无险可守的土地连年战争不断。这块富裕的星月平原对于和平的漫游者和敌对的入侵者都是畅通无阻的。所以两河流域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也是一部各民族互相渗透、互相征战和互相融化的民族发展史。这里的王朝不断更迭,先后经历了苏美尔人的乌尔王朝、拉伽什王朝、阿卡德王朝、巴比伦王朝、亚述王朝、新巴比伦王朝和波斯帝国的统治时期。在这一系列王朝的盛衰过程中,形成了四种杰出的文化:苏美尔文化、亚述文化、伽勒的文化、波斯的阿契美尼德文化。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就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从中亚经伊朗迁徙到此,建立了最早的城市。从此。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国家,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在美术史上,一般把这一地区的历史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苏美尔—阿卡德王朝时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

  巴比伦时期(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

  亚述时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612年)

  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12年—公元前539年)

  2.两河流域的绘画艺术与宗教紧密相连

  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就像其文化一样,并不受民族迁徙的影响,民族迁移并没有引起宗教的变异,那里的宗教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神的形象是非人类的奇特样式。第二阶段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神的形象以人的外形为主,神与神之间组成原始的民主政体。每个神代表着自己特有的功能和职责。第三个阶段是出现拟人化的宗教,这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之间特别盛行。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思想中,诸神也组成了一个民主政体的国家,拥有自己的神庙和城市。众神中最高权威的天神是“安”,阿卡德人称之为“阿努”神。第二个主神“恩利尔”是尼尔普城的守护神,也是风和农业主神,是锄头的创造者。第三个主神是与恩利尔神同等重要的“尼玛克神”,她是石地女神,主管东部和西部多石沙漠地区,保护那里的居民和野驴野山羊等动物,她也是生育之神。与这三个主神有联系而地位低于他们的是第二阶层的神。有“恩基”神,阿卡德人称之为“埃”神。他象征着河流中的甜水,是最聪明的神,是排除各种困难和纠纷的伟人。其他神都是“恩利尔神”的子女。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古老的文学材料是苏美尔的神话故事。其美术品也大都与神话有关。

  西亚地区的绘画

  1.苏美尔—阿卡德王朝时期的绘画(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

  苏美尔人是古代近东文明的开创者之一,是最早成为两河流域美术的骄子。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建立了有组织的神权社会。他们的智慧首先在建筑上表现出来,雄伟的宫殿、神庙和寺塔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绘画也颇有成就,造型古拙而富于风趣。

  现存的苏美尔人的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即在刷有沥青的木板上用贝壳、闪绿石、粉红色的石灰石镶嵌成的战争和庆祝胜利的场面。画面共分三层,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人物、动物、器物的安排有条不紊。人物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倾向于平面的描绘。整幅作品色彩对比鲜明,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很像一幅挂毯,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2.巴比伦绘画艺术(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

  巴比伦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传统,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巴比伦美术作品却为数不多。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太阳神的威严和汉谟拉比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画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我们由这一浮雕画面的处理可以看出巴比伦绘画艺术成就的端倪。

  3,亚述绘画艺术(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612年)

  亚述人是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高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自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12年,亚述人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统治两河流域。其间于公元前817年,将埃及北部并入亚述帝国的版图。

  亚述的文明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亚述王国本身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对古代世界文化却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迹。

  亚述人的艺术为世俗生活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其主要类型是浮雕和壁画,由于其浮雕具有很强的绘画性,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亚述绘画,在此也作简单的介绍。

  亚述人不重来世,不修筑陵墓,他们的建筑艺术仅见于豪华的宫殿。围绕着宫殿建筑,浮雕和壁画发展起来。

  亚述王宫用大量的大理石浮雕板来装饰,每一个王宫都有高达2米的浮雕来记载历代亚述王的军事讨伐、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表现了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既有纪念意义,又有装饰墙面的作用。

  亚述壁画也像浮雕一样是五彩的,公元前800年—公元前700年在特勒·巴尔喜布修建的宫殿内的壁画,可以作为范例。壁画上所描绘的题材是国王的生活与战争场面,色彩用得比较夸张。壁画与瓷砖装饰一般都在墙壁的上部。在霍尔萨巴德的萨尔贡王宫的小厅堂内,有一些壁画的残迹,反映了亚述壁画的内容和风格。其中有一幅装饰壁画画了一些带翅膀的人物,被整齐地排列在上下两行,中间是一些圆形的植物图案夹杂着动物形象。这些图案或带翅膀的人物图像如二方连续图案一样,做横向展开。最上面是一幅带拱形花框的彩画,国王站在亚述神的跟前。这幅画用的颜色是红、蓝、白、黑四种,用黑色勾勒轮廓。可惜这些壁画绝大多数都未能保存下来。

  亚述的美术,从浮雕到壁画,都给以后的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养料和坚实的基础。

  4.新巴比伦绘画艺术(公元前612年—公元前539年)

  新巴比伦的建立虽然不过百年,却建造了两河地区最豪华的都城。其美术成就也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

  新巴比伦王国建筑的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新巴比伦的主要艺术遗物是附属于这座建筑上的装饰,如浮雕和上釉的彩色瓷砖。

  著名的以釉面彩砖砌成的“伊斯达尔城门”是巴比伦城最重要的主门,它由四座方形高大望楼组成,望楼与望楼之间用拱形过道相衔接,用有浮雕的瓷砖来修饰大门的墙垣,瓷砖上的浮雕刻画着处于深蓝色背景上的狮子、野牛,还有幻想出来的黄色与白色的生物。墙垣上部是瓷砖构成的饰带和制作釉瓦与精密的绘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城内王宫内墙同样用彩色瓷砖装饰,并镶嵌着植物图形和狮子图案。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