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早期美洲美术

  美洲人种的发源,至今蒙着许多神秘的迷雾。由于美洲大陆没有较高级的灵长类动物存在,也没有发现过猿人或类人猿的化石,所以有人认为美洲原始居民是在4万年前经过白令海峡的陆桥进入美洲的亚洲人。圣地亚哥曾发现两块头骨的化石,经鉴定距今约38000余年,可惜它太不完整。石器时代的遗物有发现于加拿大的克洛维士矛头,约为1万年前的遗物。地下发现的各种农作物种子和果实,说明这里有相当发达的农业经济。16世纪初,当欧洲的探险家登上这块土地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许多从未见过的农作物,如玉米、薯类、花生、大豆、胡椒、咖啡、可可、烟草、棉花和番茄等等。陶器的制作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即已开始,早期玛雅人把陶制的人形俑击碎以代替活人殉葬,这与中国以俑殉葬的习俗颇相近似。

  早期印第安人的社会形态,没有明确的资料佐证,但是从现存的大量建筑、雕刻遗物的规模和内容来看,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即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方能展开那样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具有明确的精神内容的伟大工程。早期美洲美术,不论建筑、雕刻、绘画,都与宗教有关,虽然各地区崇奉的神祇不同,但都有隆重的祭祀仪式和支配社会生活的力量。

  依照史前人类从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假设,他们在沿西海岸南行的道路上,出现了三个主要文化中心。这就是:位于今日墨西哥南部的阿兹特克文化;位于中美洲犹卡坦半岛至洪都拉斯、危地马拉的玛雅文化;和南美洲安第斯高原上的印加文化。一般史学界均按此系统介绍美洲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墨西哥南部地区的阿兹特克文化,包括许多不同部落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公元前1000年左右,奥尔麦克人在这里创造了最初的文明,后来,4至7世纪时,靠近西海岸的萨波特卡人繁荣起来,他们同奥尔麦克人共同建造了伟大的特迪华堪城。公元7世纪至11世纪,中部的托尔特克人又一度强盛,他们曾经侵入玛雅人的地区,和玛雅人共同创造了奇成易萨新城壮丽的庙宇。直到12世纪,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中部崛起,很快控制了高原地区,14世纪时形成奴隶制国家,创造了高度文化。首都特诺奇特兰,是墨西哥城的前身,曾到达10万人口,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植物和动物的分类,都是阿兹特克人的伟大创造。

  在这里创造的建筑、雕刻、绘画等等艺术作品,显然是服务于宗教的要求的,虽然各个时期各个部落所崇奉的神不同,但反映在艺术上都具有一种威严、冷酷,甚至有些阴森恐怖的基调。奥尔麦克人崇拜美洲虎神,这是一种外形与豹相似的猛兽,可能被视为代表力量和勇猛的品格而被作为图腾崇拜。反映在奥尔麦克人的雕刻中,常常巧妙地把美洲虎的特征和人结合起来,许多雕像的面容看上去十分像美洲虎:短鼻、巨口,厚厚的嘴唇向左右急遽下垂。1938年在委拉克鲁斯省特拉斯泽波特村发现的巨石头像,高达2米,重约16吨,头戴盔帽,具有向下弯曲的口角和扁平的鼻子,显然属于亚洲人种的特征。1939年又发现了处于沼泽之中的拉范达城,这里有4座巨大的头像和高达33.5米的黏土堆成的金字塔。它建成的时间被测定为公元前800年前后。这是美洲发现的最早的文化中心。

  公元4世纪至10世纪时,墨西哥西海岸的奥阿哈卡州附近,萨波特卡族人接受了奥尔麦克人的宗教,在蒙底阿尔班修建了庙宇和金字塔。后来,他们在墨西哥中央高原建造了宏大的特迪华堪城,它的庞大的金字塔群,是墨西哥最壮观的古迹。特迪华堪显然是一个经过精心规划的城市,有一条宽阔的大道贯通全城。道旁有著名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和供奉羽蛇之神魁特塞科特的神庙,金字塔和庙都是多层平顶建筑,每层的外墙上有许多巨大的羽蛇之头突出着,其造型是颇与中国的龙头相似的。在这个金字塔群的周围建有许多祭司和贵族的住宅,大多是土木结构,现在只有地面和一部分墙壁还残留着,墙上往往画有华丽的壁画,有一幅《雨神的天堂》最为著名,中央和两端交缠的羽蛇纹,与中国的龙纹也极其相似,画面表现雨神达拉洛克使死者在天堂里过幸福的生活,许多小人在蝴蝶和花草丛中游戏、唱歌和跳舞。红、绿、蓝、黄等颜色至今仍很鲜艳。

  托尔特克人的文化中心是公元9世纪时兴起的杜拉城,它的位置在今日墨西哥城西北约80公里。杜拉城的建造者是墨西哥古代传说中的英雄托皮尔兹金,他也崇奉羽蛇之神魁特塞科特,神殿和雕刻都表现出凶残和力量,目前除存有一座不高的金字塔外,精彩的遗物就是塔旁残存的4根4.6米高的雕成战士形状的方柱。战士头戴盔帽,身穿铠甲,表情呆板而严肃。托尔特克人在10世纪时将自己的力量扩展到犹卡坦半岛,在那里与玛雅人—起建设了伟大的玛雅文明的中心奇成易萨城和乌斯马尔城。关于这两个城市,我们将在玛雅文化中介绍。

  阿兹特克人崇奉的神叫做维兹洛波奇特,意思是笨拙的蜂鸟,据说他从母亲身体内跳出来时就是一个成人,手执闪电杀死了他的400个兄长。祭祀维兹洛波奇特的仪式非常残酷,祭司把活人的心奉献给这个嗜血的神。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特克斯科科湖中的岛屿上建设坦诺奇特兰城,这就是墨西哥城的前身。到1519年西班牙人侵入这里的时候,已成为一个华丽宏伟的城市,据西班牙殖民者的描述,它比当时的伦敦大5倍,估计有30万市民,堂皇的金字塔高高耸立,豪华的住宅、繁荣的商业区与运河互相交叉。最大的金字塔高约30.5米,塔顶有祀奉战神和雨神的庙宇,墙上和地面都布满直线组成的各种复杂的浮雕图案。内容大约是恶鬼、羽蛇和一种猛禽(食肉的鹫鸟)的变形。

  玛雅文化

  玛雅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形成稳定的农业经济,公元1世纪时在犹卡坦半岛和洪都拉斯西部形成几个奴隶制城邦,4至9世纪的500年间,玛雅文明达到最高峰,13世纪托尔特克人征服玛雅,此后逐渐衰落。

  玛雅人有自己的象形文字,他们在石碑上记载重大事件,有准确的历法,把1年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外加5天“忌日”,共计365天,指导农事的节气都分布在18个月内。玛雅人也是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他们建造了华丽的庙宇、精美的绘画、生动的雕刻和精致的手工艺品。玛雅宗教崇奉着众多的神,祭司穿着华丽的长袍,戴着有羽饰的高帽子,从小就把额间的肉捏成一块隆起的疙瘩,用贝壳和银子做成的首饰布满全身。祭神的仪式可能不像阿兹特克人那样残酷,但对于俘虏和罪犯,则毫不留情地在神殿中处死。

  建筑方面,玛雅人在广大范围内建造了许多著名的城市,早期的城市如危地马拉的狄科尔,洪都拉斯的科朋和犹卡坦半岛的拉布那,这些城市明显地表现出玛雅社会的严谨结构,有着陡峭阶梯的金字塔上,刻着复杂的象形文字,金字塔周围是神庙与宫殿。12世纪时,由入侵的托尔特克人与玛雅人共同建造了著名城市乌斯马尔与奇成易萨,这两座城市的建筑带上了托尔特克人冷酷的风貌,乌斯马尔“总督府”正面精美的墙壁,布满了类似编织纹样的图案,中间穿插着雨神的头像。回纹和双回纹结构的几何图案,也令人想到东方风格。托尔特克人用骷髅和交叉的人骨图案装饰着祭坛的底座,显得十分森严可怖。奇成易萨的金字塔前有100多根圆柱组成的战士之庙遗址,庙前有屈身躺卧的“查克—穆尔斯”雕像,双手捧着腹部的圆盘,可能是放置祭品的地方。这里汇聚了玛雅文化的宁静欢乐和托尔特克文化的凶残暴戾,形成一种不调和的格局。

  玛雅的制陶艺术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们用陶制的人物殉葬于死者的墓穴,这些俑都做得十分生动,它们再现了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舞蹈、击鼓、奏乐、哺乳、磨面、烤饼,种种姿态,简练而又传神,实在是古代艺术中的珍品。

  玛雅的绘画,以1946年在墨西哥南部丛林中发现的博纳柏克(玛雅语“画墙”之意)最为著名,那是画在一座有拱顶的房屋内的墙壁上的壁画,记述一个游行仪式的始末。房屋共分3间,所画内容也不同,第一间表现仪式前的准备,14名穿白袍的酋长,头戴不同的帽饰,观看游行和舞蹈的行列;第二间叙述游行后的玛雅战士攻入一个村庄,捕捉俘虏以作祭神的牺牲;第三间画着献祭之后的酋长和祭司悠闲地在乐队簇拥下走回村庄。绘画技巧基本上是单线平涂,色彩鲜明,线条简朴有力,人物的面容没有明显的个性区别,只是依靠不同的服饰道具显示其不同的身份。

  玛雅人的象形文字可以说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图案,他们在比例匀称(接近黄金比)的矩形内,巧妙地绘出动物、植物和线、点的图形,用以表示日期和事件。字有部首,按竖行排列。

  现今研究美洲的学者们普遍承认玛雅美术中独特的几何化风格和他们的风俗习惯,更接近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甚至有人认为玛雅人实际上是被周武王驱逐的殷商后裔漂洋东渡到美洲落户的。

  印加文化

  印加文化的地域范围,包括南美洲西海岸和中部安第斯高原地区。南北长达4000公里,分布在今日从厄瓜多尔经秘鲁、玻利维亚到阿根廷和智利的狭长地带。

  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这里就开始出现制陶、金银细工和玉石雕刻工艺,公元10世纪以前,属于早期印第安文化的中心地有三:第一个是北方的奇莫查族,在今日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地区建造了简陋的砖造金字塔和工艺品,陶器的制作已相当精致,有塑成人头形或动物形的陶壶及有镫形把柄的杯子等等。金银细工表现在首饰的制作上,奇莫查人在木雕的模具上敲击出很薄的金制首饰,并且镶以宝石珠玉佩在手、足和颈部。第二个中心是秘鲁西南沿海的纳兹卡族,他们在陶器、纺织品和金银制品上创造了美丽的几何形图案纹样,还有一种人形彩绘陶,就在陶罐或陶壶的外壁画上人物的身形,巧妙生动,个性鲜明,是上古艺术中的精品。第三个中心是居住在高原中心的列库安族,他们的才能在建筑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加工精细的石块,在建筑物上坚牢美观,这里早期陶器往往采取极度夸张的人和动物的形状,常见的是猫。和奥尔麦克人一样,早期印第安人崇拜美洲虎,在以上三地区的遗物中均可看到虎和虎形人的图形。

  公元10世纪以后,在秘鲁与玻利维亚国境上的狄狄喀喀湖周围地区,发展起以首都狄华那科命名的文化。虽然其遗址现在已是一片废墟,但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建筑物(神庙或堡垒)以精细打磨的石块砌成,石与石之间往往用工字形的铜钉铆入接缝,最著名的是一块巨石雕成的人形庙门——太阳之门。这是一个以美洲虎的侧面头像做帽子的男子立像,表情刻板,方形面孔上有滚圆的泪珠从瞪着的眼睛里流出来;可能这便是狄华那科人崇拜的神。门上有简略的雕刻,门前立有许多朝拜者的小型石头立像。这里的陶器和刺绣也很出色,其内容多是抽象几何形图案和美洲虎与秃鹫的形象。

  公元1300至1438年,北方的奎姆文明取代了奇莫查人,奎姆艺术家的才能主要在工艺品的制作上,这里出产着一种有人物浮雕和镫形把柄的球状陶壶,还有从事各种日常劳动的小陶俑人形;金银细工的制作也很发达,腰带、首饰、酒具、人像、葬具和假面等,不胜枚举。有一种美洲虎形的黄金佩锁,形制很像中国民间儿童佩带的项链上的“长命锁”。

  印加文明最后的光荣是巴库查提于公元1438年大力扩张的印加帝国。他率领士兵沿亚马逊河东进,占领了肥沃的乌鲁班巴盆地,然后顺着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进军卡哈马卡,向南扫荡了狄华那科,直达爱玛拉,把北起厄瓜多尔,南到阿根廷的印第安诸部落都置于他的统治之下。巴库查提亲自建设了位于海拔900多米的安第斯山上的首都库斯科,这里的建筑简练宏伟,结构精密,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多边形的石材,全靠精确的计算巧妙地拼接在一起,中间的接缝连刀片也插不进去。山顶城市马楚皮楚克,海拔位置在1500米以上,占地40余公顷,层层阶梯和道路把宫殿、兵营、住房连接起来,不少堡垒中储藏了大量的金银器皿,显示出印加工艺匠人的高度技巧。1532年西班牙军队用阴谋手段消灭了印加帝国,掠夺了那里埋藏的大批财富。

  与其他几个文明古国的艺术相比,可以看到,早期美洲的文明是丰富多样的,虽然由于殖民者的残暴,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充满着不解之谜。但是,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许多艺术作品来看,可以看到一种受到严厉宗教精神支配的精巧的才能,它所表现的与其说是和平与幸福,不如说是战争与死亡,与其说是希望,不如说是痛苦,与其说是热情,不如说是冷酷,因此,它同西方古典文明的传统是根本对立的。但印第安伟大艺匠所具有的高超的表现力和精湛的技巧,却和任何古典文明一样,是卓越的、富有积极进取的伟大精神的。

  §§第二章 世界绘画史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