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黄山的开山大师是谁

  如此绝美的黄山,是谁有幸最先看到的呢?谁是黄山的开山大师呢?

  黄山虽然美如天仙,但长期幽居,“养在深闺人未识”。由于偏处僻壤,交通阻塞,旧时舟车隔绝,游人罕至,最初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

  第一个来到黄山的是黄帝,黄山就是因为他而命名的。唐代有一本书叫《周书异记》,书中记述了轩辕黄帝和浮丘公、容成子在黟山采药、炼丹,在光明顶之旁的炼丹峰上飞升上天的传说。唐玄宗李隆基深感黟山神奇,于是,就在公元747年改“黟山”为“黄山”,取意“黄帝之山”。

  过了几千年,黄山美丽的面纱还是没有被掀开。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他就是李白。他逸兴横飞,登上了莲花峰。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来到黄山的第一人。

  又数百年后,宋代有一位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那时候白天登山,当天回不去,得在山顶露宿。

  明代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四十六年(1618年)两次登临黄山,有著名游记流传后世,使黄山名闻天下。徐霞客第一次游览是在初春时节,当时冰雪封冻,登山异常艰难,不能遍游名胜。两年以后,特地再次重游,直至文殊院(今玉屏楼),攀登天都峰,饱览黄山风光,叹为“生平奇览”,曾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可是这以后,大多数旅行家都没能登上莲花峰顶。

  三大主峰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1810米,却最险峻,很少有人上去过。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诗写了不少,可没有一个人登上天都峰。登天都,有记载的,只有普门法师、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那么谁可以算做黄山的开山大师呢?历史上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普门和尚可以算做黄山的开山大师。

  普门是明朝的一个和尚,他原本在山西五台山,传说一天他打坐参禅到深夜,正在闭目养性,似梦非梦时,忽见两个童子从窗户外边进来,向他作揖行礼道:“我等乃文殊左右的金童玉女,特来恭请大师前往天下第一奇山――文殊古道场一游。”说罢,金童玉女前导,普门随后,出了禅房,上升云端,飞越了条条江河,穿过了重重云山。最后降落在玉屏峰上,金童玉女指着峰前一块小平地说:“这里是大师开创名山,宣扬佛法的胜妙宝地!”普门一梦醒来,立即起身,在禅室内来回踱步,回想刚才梦境,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感到好生奇怪。他认为根据童子点化,此方不宜久留,应移居他山,重开道场,随缘教化众生。于是普门和尚就告别了五台,云游天下,寻找梦中的天下第一奇山。后来他来到黄山,每天身背干粮,手拄禅杖,攀岩越岭。当时黄山尚未开发,天都、莲花诸峰的石级还没修凿,普门历尽千险万难,穿越了“飞来”“云巢”等洞,攀登了天门坎、小心坡和一线天,总算到了玉屏峰。普门踏上玉屏峰,一看周围环境,不觉失声惊叫起来:“这不就是金童玉女梦中所指引的境界吗?”这里的一切,普门感到亲切熟悉,奇怪的松石和浮荡的云雾,如旧友重逢。

  普门登上天都峰顶后,决定在玉屏峰建文殊院,在朱砂峰旁建慈光寺。现在不少游览黄山的主要道路、桥梁等都是在普门和尚开发的基础上修建的,所以,普门是开发黄山贡献最大的人。普门和尚入山,首先创建法海禅院,后受神宗皇帝敕赐,扩建护国慈光寺,费金四万余,殿宇金碧辉煌,有僧千人,为当时徽州、宁国两府梵宇之冠。此后,普门又在玉屏峰前建造文殊院。明代黄山共建大小寺庵60余座,相当于以前所建寺庵的总和。与此同时,还开山修路,初步形成南路温泉至天海、北路松谷庵至天海、东路苦竹溪至北海和西路钓桥庵至温泉的四条登山路线和简易盘道,使以寺庙四大丛林为中心的景区建设,初具规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