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黄山松石生石长之谜

  黄山的美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极品之美。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中国的名山自汉武帝时起就有了五岳之说,那时的黄山不在五岳之列,直到五岳名扬天下1000多年以后,黄山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然而黄山宛若鬼斧神工般的绝代风华,使其他名山都无法与之比肩。黄山没有富丽堂皇的庙宇,也没有宏伟壮观的禅院宫观,仅以其自然风光便成就盛名。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一块紫石,便化做一座黄山。黄山在秦朝以前叫三天子都,当时的居民都认为这座山只有神仙才能上得去,平民百姓是上不去的,所以叫三天子都。到秦以后改称黟山,黄山这个名字是唐明皇在公元747年亲自下旨改的,因为传说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最后服下仙丹乘龙升天了。

  如此绝美的黄山,是谁有幸常住?黄山松是如何在花岗岩间找到生机的?徽墨为何能价比黄金?黄山的朱砂泉为什么是红色而芬芳的?黄山脚下那些神秘的洞窟到底和谁有关系?宏村的“牛形”规划出自谁的创意?

  黄山是沧海遗珠,风光绝胜,在黄山的面前,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而那些难解的千古之谜也和黄山一样的与众不同,它们就飘荡在黄山的美景中。

  黄山是大自然最完美的杰作,它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天下奇山的风骚,就连黄山的松树也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黄山是无山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松石相依。黄山松是黄山“四绝”之首,是黄山的象征,是黄山最奇特的景观。只是,如此绝美的黄山松,是如何长成的呢?

  在黄山北海景区的散花坞里,一座孤立的石峰就像是一支毛笔,而石峰顶上恰巧生长有一棵奇松,于是人们把它们称作“梦笔生花”。传说,有年春天,李白来到黄山,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诗兴大发,奋笔疾书,写毕,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就化成一座笔峰,笔尖的遗墨就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棵梦笔松枯死了。2003年7月,27位植物专家用了8个小时,终于将一棵与梦笔松十分相像的松树成功地移植到40米高的岩石柱上,让“笔”依旧生花。

  黄山松的与众不同首先在于它生长环境的与众不同,其他地方的松树是土里生土里长的,黄山松却是石里生石里长的,“石裂为沙而产松,松三千年则化为石”。黄山的石与松是如此相依相存,没有石就没有松。

  黄山松生长在黄山的危崖乱石之中,虽然所吸收的营养十分不足,常年与风霜雨雪搏斗,但仍坚强地生长着,长成千姿百态的形状,长成了黄山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可是有人将黄山松移植至庭院,悉心浇灌、百般呵护,它却奇态尽失,变成了普通的松树。黄山松只属于黄山,只属于黄山的山石。为什么只有黄山的山石才能孕育出如此神奇的松树呢?难道这山石有什么奇特之处吗?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的地貌、气候形成的一种松树的变体。关于黄山松树的记载,在中国的宋代就有了,1936年,植物学家夏纬英为它定名为“黄山松”,这一特有树种才有了这样一个和黄山相连的名字。黄山松大都生长在800米以上的峰石之上,可是在这坚硬冰冷的石头上,黄山松是如何生长的呢?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存技巧吗?

  黄山松的树冠大多呈扁平状,而且层次分明,松针较短,也比较粗,颜色呈墨绿色。这是为了抵抗紫外线的入侵,所以颜色长得较深,同时也起到增加热能的作用,又有防寒的作用。据史书记载,黄山最低温度曾达到零下28摄氏度,在这种低温下黄山松能正常生长,就在于它的松针能够吸收大量的热能。

  黄山松有一个庞大的根系去到处吸取养料,其实这庞大的根系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植物的根在呼吸的时候会呼出二氧化碳,那根系越庞大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就越多,而花岗岩的主要成分除了硅酸盐之外大多是碳酸盐,这些不可溶性的碳酸盐遇到二氧化碳和水之后就形成了可溶性的碳酸氢盐,所以根系越发达溶解花岗岩的能力就越强,从而使它的根更能深深地扎入岩石里头。黄山的岩体含有大量的钾,表面看似缺水少肥的花岗岩体,实际上富含着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而黄山松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分解出来为己所用。

  虽然黄山松有这样庞大的根系去到处吸取养料,但是它的养料来源还是远远不足,花岗岩中虽然有着丰富的矿物质,但是缺少一种元素,那就是氮元素,而氮元素是生命构成的基本元素,没有氮,氨基酸合成不了,生命也形成不了。那它的氮元素从哪里来呢?主要来自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每当打雷下雨的时候,都会产生强电流和高电压,这时候电流可达到几千万安培,电压也可以达到几亿伏,在这种强电流和高电压的作用下,空气中游离的氧和氮就形成了氮化物――亚硝基,松树通过它的表皮吸收亚硝基来补充氮元素的不足。还有花草、树叶腐烂后,也能分解成肥料。原来冰冷坚硬的石头富含肥料,而空气也为黄山松提供养分,还有落叶对黄山松的格外眷顾。所以,黄山松才成为了黄山的一道奇观。

  鸟儿衔来一粒种子,借石头缝隙的一点点水,和石缝的庇护,种子变成了一棵幼苗,它把根扎得很深很深,它的根一般比树干要长几十倍,一棵不足一丈的黄山松,树龄往往是上百年,甚至数百年。

  每一棵黄山松的每一根松针都浓缩了自然和时光的精华,所以黄山松是有名字的松树,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凤凰松、棋盘松、接引松、麒麟松、黑虎松、探海松或叫舞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一书,收录了许多黄山松的名字,并且描述它的形态。而守护黄山松,则更像是呵护孩子一样,得一天24小时守护着。那棵树龄超过1300岁、高达10米的迎客松,工作人员随时都要对它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哪怕是一点儿细微的变化,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

  在黄山,松总能越长越年轻,且越见飞扬,而山也不曾见老。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