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神秘的千年盐田

  在喜马拉雅这块最淳朴、荒蛮而又美丽莫名的土地上,生活着古老神秘的藏族。盐井曾经是他们金子般的宝地,是藏族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神秘之地。

  盐关系国计民生,屡屡成为战争甚至改朝换代的导火索。盐井在纳西族和藏族的历史上,是个围绕着盐而产生许多战事纠葛的神秘之地。相传在吐蕃统治前和统治时期,盐比金子还贵,因此争夺盐井的战争就很多。历史上,著名的格萨尔史诗中的《姜岭之战》,就是描述姜国(纳西)王与岭国之王格萨尔之间因争夺盐池而发生的战争,当地人传说,盐井就是姜岭两国发生战争的地方。

  盐井在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井盐田已经存在了1500多年,盐井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盐民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几千块盐田,每块盐田面积大约在6平方米~8平方米,每次灌满卤水,两三天就能在每块盐田上收获结晶盐十多公斤。盐井有200多户人家,其中有190多户人家都有盐田,年景好时最多可以产盐600吨左右。一种劳动能延续一千多年,而且据说还是如今世界上最苦的劳动,这背后有什么深藏的秘密吗?

  有一位名叫厄内斯特?琼斯的心理学家,他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朋友。他阐释了“人为什么需要盐”,将盐跟性联系到了一起,他引用了阿比西尼亚人在迎宾时向客人馈赠一小块盐,并且让客人轻轻舔噬的习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还认为盐与生育能力有关,因为海里面的鱼往往比陆地上的动物能生养。罗马人把沉浸在爱河中的人称为“在盐国之中”;比利牛斯山人的风俗中,新郎在去教堂时必须在衣服左边的口袋里放一块盐来防止阳痿;坚持奉行独身主义的埃及牧师必须在饮食中戒盐,因为盐会激发性欲……鉴于这些有关盐的风俗,琼斯得出结论:“有数个理由证明原始观念不仅认为盐与精子有关,而且与尿的成分也相同。”现代科学证明了琼斯结论的部分正确性――人体几乎每一个部分都含有盐分,一个成年男性体内含有250克盐,但是随着运动,人体的盐分也在不断地减少和消失,因此人们必须每天摄入盐来维持生命。

  不难想象,在这远离大海也远离盐湖的地方,这些自流的卤水无疑就等于是金子。于是,人们就在这里架棚晒盐,并越聚越多。村寨出现了、农田出现了、马帮出现了、战争出现了、传教士出现了……

  每年3月到6月,澜沧江两岸的桃花陆续开放。盐井女人开始晒盐,这一段时间,阳光充足,风大,而且是澜沧江的枯水期,所以盐水品质最好,出盐率也高,当地盐民把这一段时间出产的盐称为“桃花盐”。但是在盐井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采用同一处的卤水源,相同的加工器材和同样的加工技艺,在澜沧江两岸制成的盐却呈红、白两色,科学化验分析其所含成分也各不相同,这给盐井古盐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白盐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但是红盐打出的酥油茶颜色红亮,口感更好,所以红盐受到藏民的喜爱。现在巴塘、理塘的人常常赶着马来此地驮盐,一队队骡马穿街而过,至今,当地人和周围地区的人皆喜欢食用这里的盐。人们也习惯用此盐喂养牲畜催膘。据说母畜吃了这种盐后,能大大增强牲口的繁殖冲动,延长发情期,从而增加牲口的繁殖数量。

  盐井还是“茶马古道”上的要冲。盐井是商品集散地,周边18个地方的人都来此地做买卖。因此,盐井被远近的人看作是一个风水宝地。现在每天还有来自察瓦弄的大群马帮到此买货,每次来的马匹约100多匹。

  盐井也是迄今在西藏唯一一个有天主教教堂和信徒的地方。盐井分为上下盐井,仅有一条沟相隔,但却存在不同的宗教文化。上盐井信仰天主教,下盐井信仰藏传佛教。盐井的两种宗教和平共处,有的一个家庭不同成员信仰不同宗教,除信仰外,生产生活一切相同。纳西族和藏族的本土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教、藏族的藏传佛教和19世纪传入的天主教文化,和谐地共存在这个横断山的峡谷古镇里。

  据说1855年,两位法国传教士在此发展了几名信徒,随后买下了上盐井的大部分土地,建立了西藏唯一的一所天主教堂,收容了四方孤寡乞丐,分地建房,上盐井因此发展起来。天主教也由此成为该村的宗教信仰。盐井的天主教堂是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建筑形式为藏式,室内装饰也吸收了民间和佛教的某些样式,比如哈达、圣像唐卡等,但内容是天主教的。每年的圣诞节、复活节及每周一次的礼拜聚会,用藏语读《圣经》,用藏语咏唱赞美诗,不定时地忏悔。

  盐井的历史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它的厚重与神秘是喜马拉雅的一部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许透过盐井,可以看见喜马拉雅深藏的秘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