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珠峰真的变矮了吗

  喜马拉雅山是地球的极高之地,不需要任何鉴别,它就在那儿,一眼就可以看到。

  喜马拉雅山在9亿年前从古地中海冉冉升起,并在最近的300多万年间大幅度的隆起,成为地球之巅,它的崛起,改变了中国的冷热分布格局。

  在古梵文中,喜马拉雅的意思是“雪的住所”。传说喜玛拉雅植根地狱,山体在人间,白色山顶直达天界,接近它就是一种幸福。它的美是无与伦比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也是到达喜马拉雅山上的人都成了沉默的静坐者的原因。这里有格萨尔王为拯救苍生启用的我们这个星球的守护神剑,有让世界着迷的生死轮回的净土,也有保持着最纯朴、荒蛮而又美丽莫名的土地。

  喜马拉雅山被慨叹为人类拥有的最后一块秘境,被认为是打开地球之门的金钥匙,可是喜马拉雅山也是有最多悬念的地方,珠峰到底是不是在变矮?金子般的盐井会消失吗?雪人真的存在?古格为什么突然消失在历史里?

  喜马拉雅山一眼就可以看到,但是它却有我们最不了解的地方。它离天空最近,最神秘,最古老,也最难解。

  喜马拉雅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系,高峰林立,其中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世界的高峰在这里波澜壮阔地聚会。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雄壮山脉的主峰,也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藏语名称Chomolungma,意为“世界的圣母”;尼泊尔名称Sagarmatha,意为“海洋上面的极巅”;西方称为Everest。

  从1849年至今,人们不断地求证着珠峰的高度,而每一次的测量结果都有不同:1849~1850年测得高度值是8840米;1880~1883年测得高度值是8882米;1946~1953年测得高度值是8847.6米;1966~1968年测得高度值是8848.98米;1975年测得高度值是8848.13米;1992年测得高度值是8846.27米;1998~1999年测得高度值是8848.82米;2004年测得高度值是8848.82米;2005年测得高度值是8844.43米。2005年的测量数据与2004年的测量数据有3.7米的差距,所以有人就提出来说,珠峰在逐年变矮,珠峰真的变矮了吗?

  有人说,如果珠穆朗玛峰不长高,青藏高原就要坍塌。如果喜马拉雅每年以5.9毫米的速度上升着,就意味着珠穆朗玛峰会无休止地隆起,并达到难以想象的高度。但是珠峰的高度变化并不是持续增高的,恰恰相反,在1946年以后的历次测量中珠峰的高度是在不断降低的。

  珠峰难道真的不再长高了?还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发生了变化?然而专家在研究中却发现,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推进,仍然是形成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强烈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珠峰抬升的趋势没变。既然珠峰依然在缓慢长高,为什么还会失去3.7米的高度?

  有人认为这是珠峰冰雪面变化造成的,珠峰峰顶终年积雪,积雪维持在三米左右,不定期的滑落,又不定期地得到补充。珠峰雪面下降的幅度并不平衡,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消长。夏天雪面向下降,冬天大量降雪又使雪面增高,但雪面高度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珠峰顶部的积雪由雪到冰转化的过程,而雪变成冰厚度是要减薄的,冰面降低也就引起了珠峰高度的降低。实际上,从1992年开始的珠峰顶部急剧降低时期正好对应于气候急剧变暖时期。所以他们主张要设法穿过顶部的冰雪层去测量岩石的顶部,这样才算珠峰真正的高度,而且也才会准确。

  可是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冰雪也是一种岩石,只不过存在的时间短暂而已。藏族人相信凝固的冰和雪都是生命有情的储蓄,在南极,人们把冰崖当做一种海岸类型对待,在北极,有大块地下冰的土地也是陆地的一部分,所以冰雪也应该算作珠峰的高度。

  有人说2005年的测量用了三角高程测量、光电测距、连续GPS观测,另外还采用了冰雪探测雷达,对珠峰峰顶近20平方米的范围进行了扫描,获得了肉眼看不见的珠峰峰顶的雪层、冰层、混合层一直到岩石面的准确数据。珠峰的高度变矮是因为2005年的测量非常准确,得出的是珠峰的真实高度,而之前的测量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得出的数据不一定准确,所以珠峰并没有变矮。

  关于珠峰高度的论证必将继续,而珠峰的一点点细微变化也必将备受关注,更重要的是对于珠峰,人类的认识还有限,所以这些争论也会持续下去。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