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7、“游舞”之谜

  “游舞”,游且舞,多么浪漫而美妙的词,然而它并不是一种舞蹈,它是一种死亡的方式,一种死亡的代称。“游舞”是纳西族的殉情之死,“游舞”就是为爱而选择死亡,为爱而选择放弃生命。是谁赋予死亡如此美丽的代称?愿意用生命来成全爱情的人历代都会有,但是在丽江,为爱而选择死亡是整个纳西民族的共识,这样的共识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般人不会听到东巴的《鲁般鲁饶》,《鲁般鲁饶》记载的就是纳西族第一个为情而死的故事。据说那曲子哀伤得连雪山都会低头,鸟儿都会撞岩。

  《鲁般鲁饶》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美丽的纳西女子开美久命金和青年朱补羽勒盘深深相爱,却遭到男方父母的极力反对,伤心绝望中开美久命金殉情而死。朱补羽勒盘冲破重重阻挠赶来之时,和心爱的人已是阴阳两隔。悲痛之中他燃起熊熊大火,抱着情人的尸体跳入火海,双双化为灰烬……这是纳西传说中最早游舞的一对恋人。开美久命金死后化成“凤”之神,指引着失意的情人们步入她营造的天堂,这个天堂面朝雪山,春暖花开。这就是无比美好的玉龙第三国,传说中介于人间和天堂之间的世外乐园,没有人世间的半点尘垢。据《东巴经》记载,玉龙第三国的情人们永远相守,永远年轻,那里的爱情是永恒的。一个为情而死的故事被纳西族以音乐的形式世代相传,这也是极为特别的。

  据纳西老人说:最多时曾有十六对情侣同时慷慨殉情,一起跳下悬崖。解放后的第一任县长李刚也是“游舞”而死的。

  光绪年版的《续云南通志》记载:丽江的未婚男女,有婚恋自由的传统,如果一对有情人不能结合在一起,他们宁愿选择死在一起。他们会穿上为婚礼而准备的新冠服,然后爬到玉龙雪山的一个山峰之上,尽情唱歌,尽情宴饮,然后“雍容就死”,手拉手,把衣服也连接在一起,一起跳下山崖,“粉身碎骨,肝脑涂地,固所愿也”。纳西人的情死同一般性的自杀是不同的,它意味深长地宣告了另一种生活的全新开始。

  民国《中甸县志》记载:纳西族男女最重恋爱,每因婚姻不称己意,辄于婚嫁之前,男女相偕入山,唱歌,然后自杀。

  民国政府赴藏女密使刘曼卿《康藏诏征》记叙丽江殉情习俗说:“热恋者,倘不能得父母之许可,又不能轻弃其心爱,往往相约于深山茂林之中,盛装艳服,携樽带酒,作竟日欢,欢罢双双服毒,互相拥抱以离人世。故丽江之后山林中常常发现为爱牺牲之青年尸体。”

  藏在玉龙雪山深处的云杉坪,是一块隐藏在原始云杉林中的巨大草坪,云杉坪纳西语称“吾鲁游翠阁”,意为“玉龙山中的殉情之地”。在纳西族人的眼里,云杉坪是纯洁的圣地,是传说中的爱情天堂――“玉龙第三国”,这里面朝雪山,终年鲜花开放。

  云杉坪中间有一片葫芦状的大草坪,整片草地中间只有一棵树,树的根部要18个人才能围拢,树冠覆盖了五六亩地。它的花开得像碗那么大,成千上万朵同时开放。奇怪的是,一半的花是白色的,就像刚刚积满了雪一样,另一半花却是红色的,像是刚从情人血管里流出的血,这就是“游舞”树,而这棵树就是“玉龙第三国”的入口。

  殉情者要购买红头绳、彩色脚带、象牙梳子、红青金圈帽、羊皮披肩、口弦、竹笛、长刀等纳西族青年男女平素喜爱的衣物和用具。因为他们到达殉情地点后,要用树枝搭起“游吉”(意为殉情之房),用这些布绸装饰“游吉”,还采来各种山花把它打扮成最漂亮的新房。然后在里面弹口弦、唱歌、做爱、吃准备好的各种食品,直至粮绝水尽,才“雍容就死”。表示俩人在此结合了,生生世世将永远在一起。殉情的方式有三种:在摩鲁纳悬岩相拥跳崖、服剧毒药草和在树上上吊,但都必须面对玉龙雪山。

  有人说丽江的纳西族之所以选择用生命来成全爱情,是因为丽江人曾经自由的爱情被剥夺后,难以忍受爱情不能自由的痛苦。“游舞”并不是纳西族人固有的传统风俗,实际上,它最多只有三百年的历史。最初,纳西族的婚姻也像摩梭人一样自由,有情相聚,无情分手。清代雍正年间(1732年),清政府对云南实行“改土归流”的政治改革和“以夏变夷”的文化改革,推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终止了纳西人的自由婚姻,纳西人的殉情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有人说是丽江人独特的生活观念让他们认为殉情“固所愿也”。因为纳西族民间有句谚语――“情死一世,胜过做三世皇帝”,纳西族本来就是崇尚殉情的,而纳西族殉情的传统来自玉龙雪山,是雪山给予生活在雪山下的人们一种独特的思想。

  “游舞”是只属于丽江的,其他地方的纳西族并不“游舞”,而生活在丽江的其他民族也“游舞”。这样看来“游舞”跟丽江的水土和地方文化传统有很深的关系。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了丽江独特的“游舞”现象呢?这个谜团诱惑着很多人去思考,但是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