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6、秘境中的王国为何从不筑城墙

  丽江名字的由来与金沙江有关,金沙江在历史上曾经被叫做丽水,丽江城里的水来自于玉龙雪山,最后汇入金沙江,丽江由此而得名。

  丽江古城是迷人的、神秘的,古城幽雅而又完整地保留了它的古风,古城是西南秘境里深藏着的绝美的天堂,看到它的第一眼一定会有一种惊艳的感觉,所以有人说“艳遇丽江”。古城在许多人的向往里,就如心底深处潜藏的梦。没到过的,单是“丽江”二字就足以对他构成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去过的,则永远无法忘怀那古色古香的古城古镇里的古老的神秘。

  古城美得让人惊诧,然而更让人惊诧的是,几百年来从没有修过城墙,一个王城怎么可能没有城墙呢?难道这里没有外敌侵犯?还是古城另有更神奇的防御系统?深藏于群山真的能保证丽江的安全吗?

  一个美丽的地方自有它美丽的原因,一个因为水而美丽的古城自有它源源不绝的水的渊源。不大的地方,几十条水流,纵横交错的水系,古城依水而建,人家依水而居,街道依傍于交错的水道,不大的古城却有着354座大大小小的桥。水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不断流淌,渗入了每一户人家的生活,没有人知道丽江到底有多少条流水。在西南的群山间能有那么一座美丽绝伦的水城,当地人相信这是玉龙雪山护佑的,雪山站在古城的北边佑护着古城,碧水滢滢纵横着。而其他的东、西、南三面都是滔滔的金沙江,江山环抱,成为古城的天然屏障。有人说金沙江和玉龙雪山就是古城的城墙,所以古城就不用再筑城墙了。

  还有人认为丽江古城的土司姓木,“木”字围起来成为“困”字,不吉利,统治者怎么能被困住呢?所以丽江就不筑城墙了。真的是这样的吗?

  丽江古城由大研古城、束河古镇和白沙民居建筑群组成。大研、束河和白沙的发展都和木氏土司有极大的关系,古城的美丽除了玉龙雪山的护佑,古道的滋养,还来自于木氏几百年的经营。

  木氏的先祖是来源于青海的古羌人,他们于公元618年南迁到丽江后,就一直居住在玉龙雪山南麓的白沙一带,直到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当时的木氏先祖的首领是阿宗阿良,他带着丽江纳西族将士到刺巴(奉联)渡口去迎接忽必烈,并随同蒙军征服了大理国和吐蕃。1258年,忽必烈设置了丽江军民宣抚司,阿宗阿良成为首任丽江宣抚司,从这时起开始有了丽江这个名字。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木氏二十一代祖先阿甲阿得归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赐他姓“木”,意思就是“朱”下面的人,阿甲阿得便开始启用皇帝给的“木”姓,叫“木得”。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木得把府邸正式南迁到狮子山麓,大研古城的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历史从此开始了。木氏与朝廷的关系一直比较融洽,在朝廷的支持下,其势力一度拓展到西藏、四川,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作为丽江的统治者,木氏的利益就是整个丽江的利益。所以看来这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了,也是目前最通行的解释了。可是如果不修城墙就不能存活的话,那么木氏先祖也不会顾忌是否吉利了吧。所以古城不修城墙一定还有另外的原因,那么,会是什么样的原因呢?

  有人说丽江是一个介于现实生活和神圣天国的中间驿站。而它确实也是一个驿站,它是在马铃声中繁荣美丽起来的。丽江是茶马古道滇藏线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古道穿透历史,穿过深山老林,越过平坝村寨,是古城的经济命脉。

  那时候,古城的市场上充斥着各地来的马帮,马帮们从各个方向、各条道路汇聚到这里,又从这里散布到各个地方去,所以古城的中心不是木府,而是四方街。据记载,到抗日战争时期,丽江往来于川、滇、藏、印度做生意的大小商户有1200多家,当时每年往来丽江的马帮约有25000驮之多。也由此,丽江一年两度的骡马大会热闹非凡,丽江也因此赢得了“花马国”的美誉,“花”,纳西语的意思是“好的”。大部分的丽江人都在从事与马帮相关的行业,马帮为丽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也是古城开放文化的来源。所以有人相信古城不筑城墙和马帮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据说明朝以前,丽江的中心在束河,束河古镇距古城4公里,束河是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当年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就提到了束河,据说束河有座青龙桥,青龙桥就像绳子一样把三条河流捆扎起来,所以得名束河。束河是古城的清水源头,水质清冽,水草干净极了,在雪水的柔波里招摇。束河安静,走在水边,似乎可以听到鱼儿和鸟儿聊天。据说束河的样子就是丽江没有成为文化遗产以前的样子,四公里的距离就能回到过去的时光。从古城走到束河,再从束河走到古城,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只是,当木土司把府邸从白沙迁到距束河不远的大研时就逐渐结束了束河的中心地位。大研古城也是一个以四方街为中心的开放格局,所以人们认为古城没有修筑城墙是因为马帮的原因。

  古城的魅力也在于深藏于群山间和深藏中的开放。冰澈的水、宁静的街道、户户院里的花草、披星戴月的纳西女子,晒太阳的老人,让你相信尘世间也可以有如此美丽的生活,历史、岁月、沧桑与美丽完美汇聚,汇聚在一个没有城墙的古城里。

  来到丽江和没到丽江的人都在疑惑着、猜测着古城的城墙问题,却至今也没有定论。只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和日复一日的流动在古城之中。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