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1、雷公炼殿的悬谜

  金殿位于武当山天柱峰顶端,为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是武当山的精华。

  金殿是中国最大的铜铸镏金大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殿高5.5米,宽5.8米,进深4.2米。殿内栋梁和藻井都有精细的花纹图案。藻井上悬挂一颗镏金明珠,人称“避风仙珠”。传说这颗宝珠能镇住山风,不让山风吹进殿门,以保证殿内神灯长明不灭,而山风也确实从不吹进大殿、吹灭神灯。

  金殿内供奉着“真武祖师大帝”的镏金铜像,重达十吨,传说坐像的原型就是明成祖朱棣。金殿坐落在山顶160平方米石筑平台正中央,朝向为东偏南8°,非常符合北纬30°观看日出,所以殿内的真武大帝是日出的第一个目击者,而真武大帝的眼是半睁半闭状态,当地人说他是在阳光下冥思。

  金殿完全仿照明代标准土木工程结构建造,不用一钉一木,而是由80吨精铜和300公斤黄金铸造的。殿宇由1200多个铸铜镏金构件,经过插榫、安装、焊接而成。它们是在何处铸造的?是整体铸造的还是拼装而成的?又是如何运送的呢?

  这个秘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解开。1416年,武当金殿的构件在北京铸造好,然后经京杭大运河、长江、汉水,运至武当山下的草店,最后经人工运至山顶组装而成。据说下船运上山顶时曾组织了十万民工,采用人抬、人拉等原始的办法把笨重的金殿构件、神像一件一件运上天柱峰。工匠们先按照木结构的方式拼接组装,再将金片和水银熔炼成的金泥涂在构件上,并架起炭火烘烤,水银挥发后就只留下纯金的表面。一座铜镏金的大殿就这样傲立在金顶上了。因为挥发的水银是有毒的,所以这一工艺的完成,不知要丢掉多少匠人的生命。

  可是奇怪的是,从1416年建成至今,金殿在1600多米高的天柱峰顶经历了近600年的风吹日晒,仍然完好如初、光彩夺目,似乎岁月和风霜不曾在它身上留下痕迹。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

  传说金殿有雷火为它炼殿,在金殿的房脊上,立着象征吉祥的龙凤,表现瑞兆的海马、天马,代表智慧的獬豸、仙人等。它们个个栩栩如生,金光闪闪。其中有一只海马却全身发黑,与众不同。这只海马很奇怪,每到夏天,它会突然从口中不断吐出雾气,飘向碧空,化为紫霞,同时,它还能发出呼啸声。不少信徒以为:海马吐雾是在召唤雷公来炼殿。

  说也奇怪,每当海马吐雾之后,金殿上空便会乌云翻滚,雷雨交加。金顶周围则雷声震天、闪电撕地,无数的火球在金殿四周滚来滚去,红光闪闪,耀眼夺目,电光火石一片。在数十里之外观看,团团乌云之中火光冲天,映红半边天,有时金光万道,直射云霄;有时闪电划破长空,如利剑直劈金殿;有时如火山喷发,惊心动魄。但金殿经过雷击后却又不损坏分毫,仅其上面的烟尘锈垢被烧去。经雨水一洗,金殿更加显得金碧辉煌。

  关于雷火炼殿有一个传说:真武大帝既怕香客众多,灰尘染脏金殿,又怕个别小人偷走金殿内的稀世珍宝,便派雷公、雨师前来炼殿。一是可将金殿上的垢污除去,保持金殿清洁干净;二是使图谋不轨的小人因此心惊胆寒,不敢轻举妄动。

  实际上武当山属北亚热带气候区,雷电频繁,年雷暴日约30天,七月最多,可达11天雷暴日天气。当气流沿山坡爬升,积云发展成积雨天时,云中电场极化,负电荷集中于云体上部,正电荷集中于云体中下部,电位差很大,当积雨云笼罩太和殿时,铜铸金顶负电与云中正电极间频频闪动,火球就会滚动落下,这种壮丽景观就是“雷火炼殿”。电位差极大时,金殿后的古松就成了避雷针,它同金殿四角,天柱峰七条节理裂隙一同构成避雷系统,防止了雷电对金顶的损坏,这更增加了金殿的神秘感。

  不知5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掌握雷击规律的,又是如何设计如此巧妙的装置的。尽管不是海马吐雾招来雷火炼殿,可雷火炼殿还是武当的一个千古悬谜。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