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7、荒漠里的渔民是楼兰人的后裔吗

  很难想象,在茫茫大漠里有以渔为生的部族,更神奇的是他们这样的生活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古楼兰人。

  在库尔勒向东70多公里的塔里木河河畔,胡杨林静静地伫立在星罗棋布的海子旁,海子边是草木搭建的小屋。在这里,一些坚称自己是“罗布人”后裔的居民在这个与其先民生存之地类似的地方,过着他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传统生活,不骑马,也不骑骆驼,他们生活在水乡,唯一的代步工具就是一叶卡盆(用整棵胡杨掏制的小船)。罗布小伙子娶妻时,聘礼是晒干的鱼和风干的野鸭,罗布姑娘出嫁时,嫁妆是一个小海子。

  据说夏天,罗布人赤脚生活。冬天,他们用罗布麻和野鸭皮毛做成大衣。他们的家当只有渔网和卡盆;他们不把最好的东西放在家里,而是向部落炫耀后把它埋在沙漠里,连自己的妻子也不知道埋在哪里。罗布人的主食是鱼,他们捕鱼的方法也很独特,春天,在塔里木河开一道口子,引导河水裹带着许多鱼类流进低洼处,水满后,再把口子封堵起来,于是形成“人工湖”。经过一个夏天,鱼被养得肥壮流油,这时,有的人工湖水域被蒸发缩小,下面剩下的都是大鱼了,罗布人就下到湖中,把一条条大鱼拖到岸边;如果湖水未减,他们就再次扒开口子,让河水再次灌进湖里。这时,湖中的鱼就会逆流而上,罗布人便在口子处设下鱼网,一条条大鱼会不请自到,1米多长的鱼很常见。其他时间,罗布人一般用挂网和渔叉捕鱼,并把捕获的鱼堆在村口,让在场的人随意取食。他们点起篝火,把鱼一剖为二,用红柳条插在火堆旁烘烤。夏天吃鲜鱼、冬天吃干鱼,把熬鲜鱼剩下的汤汁当茶喝。并且吃鱼时从不刮鱼鳞,是边吃边剥的。

  专家认为,罗布人就是古楼兰遗民的后裔。

  但是现存的罗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语言也只是维吾尔的方言,他们的历史都随时光而沉没、随大风而消散了,只有海子和渔猎成为他们与其他当地居民区别的标志,只有那一代代润色的传说和加工再加工的故事能触摸到他们古老的文化积淀。那么,他们是否真是楼兰人的后裔呢?

  历史上的楼兰人属于印欧语系,有着高隆的鼻梁,黄褐色的卷发,戴着尖顶的毡帽。

  走进历史深处,塔里木河与孔雀河急流滚滚,一泻千里。它载着天山、昆仑山清冽甘甜的雪水,把罗布泊充盈得烟波浩渺,如同秋波闪闪的少女。古人说它“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减”。在罗布泊水域,你能看到阡陌纵横、物阜民安的楼兰国。当时,它是世界文化的交汇点,也是沙漠中最开放最繁华的地方。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汉朝末年,楼兰几乎在一夜间永远地消失在大漠里了。到了唐朝,玄奘看见的楼兰已是“沙碛两千里,国久空旷,城池荒芜”,真的是人去楼空,海寂星沉了。楼兰为世人留下了一篇神秘的故事和一个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地图和史书一片空白,人们大惑不解:楼兰发生了什么变故,楼兰人去了哪里?

  或许,罗布人真的就是神秘消逝的楼兰人的后裔,是人们解开楼兰消失之谜的“金钥匙”。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