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岳飞被害之谜

  杀害岳飞的元凶并不是秦桧,秦桧只不过是这个元凶手下的一个鹰犬。高宗皇帝赵构,才是真正的凶手,只有他,才有权下令杀害岳飞。

  在杭州城里有两处最著名的岳飞遗迹,一是风波亭,另有一处便是天下四大岳飞庙之一的杭州岳飞庙了。

  这座岳飞庙始建于明朝,位于杭州西湖畔栖霞岭下。殿内是身披戎装的高4.5米的岳飞像,上面挂着岳飞手迹“还我河山”匾额。在岳庙西是岳飞墓,墓道两旁有三对石翁仲和石马、石羊、石虎,也是明代遗物。

  墓道石阶下,跪着四个反剪双手的铁像,分别是秦桧、王氏、张俊和万俟离。

  岳飞(公元1103~1142年)是人们熟知的宋代抗金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字鹏举,相州汤阴人。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毒死于“风波亭”,连同一起被害的还有他的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据说,南宋的另一位名将韩世忠,曾当面质问宰相秦桧:“岳飞父子有什么罪?”秦桧含含糊糊地回答:“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愤愤地说:“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一名叫隗顺的狱卒掩埋了他的遗体。岳飞死后,议“和”很快实现,南宋向金上表割地称臣,金则派使臣册封康王赵构做南宋皇帝。

  直到孝宗即位,平反冤狱,才将岳飞墓迁葬在风景秀丽的栖霞岭下。然而,谋害岳飞的元凶到底是谁?却成了不可确指的千古之谜。

  几百年来,到岳飞庙悼念岳飞的人们都要唾骂奸臣秦桧。岳飞为秦桧所害,这似乎已成为不容置疑的铁案。据考证,秦桧在京都失守后被金兵带到北方,很快成了完颜昌的亲信。1130年10月,秦桧神秘地回到了宋朝(南宋)并声称是杀死监守金兵,逃回来的,但据《大金国志》记载:秦桧当时任金人参议军事、随军转运使。秦桧还宋,也是金国贵族会议决定的,目的是要他促成“和议”,因此:

  一从权力的归属来看:身为南宋宰相的秦桧,实质上也是女真皇族派到南宋中央的一个代理人,这种双重身份,使他必然成为南宋王朝降金政策的主要炮制者兼推行者,也只有他,才具有“挟虏势以要君”的权力,玩弄赵构于股掌之上。

  二从降金政策的执行来看,抗战派及那些拥兵自重的将领,是降金政策执行的主要障碍。因此,削夺他们的兵权乃至危害他们的生命,是秦桧执行整个投降政策的一个必然部分。岳飞兵力最强,战功最大,反对投降最坚决。他当然就成了秦桧杀害的首选对象。

  三从历史记载上来看:《宋史·刑法志二》明确记载:“十一年,枢密使张俊使人诬张宪,谓收岳飞文字,谋为变。秦桧欲乘此诛飞,命万俟离锻炼成之。飞赐死,诛其子云及宪于市。……名为诏狱,实非诏旨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秦桧假传圣旨,矫诏杀害了岳飞等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高宗赵构在绍兴二十五年下诏说:“此年以来,多是大臣便作‘已奉圣旨’,一面施行。自今后,三省将上取旨。”既然在取诏前,大臣就可以声称“已奉圣旨”先行施行,那么,矫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是,最近有人提出杀害岳飞的元凶并不是秦桧,秦桧只不过是这个元凶手下的一个鹰犬。高宗皇帝赵构,才是真正的凶手,只有他,才有权下令杀害岳飞。其理由如下:

  第一,秦桧没有杀岳飞的权力。有人指出,当时秦桧虽然很受高宗的信任,但还没到摆布高宗地步,因此也不能为所欲为地恣意铲除异己。绍兴九年,秦桧正积极对金议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反对,并请求皇帝“斩秦桧之头挂诸街衢”。秦桧对此人恨之入骨,但也不敢任意杀害他。由此可知,对战功赫赫的岳飞,他更不可能擅自处置了。第二年,金兵违背和议,一举攻占了河南地区,秦桧惶惶不可终日,深怕高宗因此迁怒于自己的议和政策,他此时惶恐不安,正是自保不足的时候,因此,他没胆子背着高宗杀害岳飞。需要说明的是,岳飞的狱案又称作“诏狱”,程序严密,外人无法插手。这样,即便秦桧权力再大,公开“矫诏”杀人也是不合情理的。

  第二,秦桧及刑部主审岳飞一案,曾上书定岳飞、张宪死罪,但并没有定岳云死罪。可上书赵构后,岳云也没能幸免于难。由此可见生杀大权还是在高宗之手。

  第三,秦桧死后,赵构对许多秦桧陷构的案件恢复了名誉,唯独对岳飞一案迟迟不肯平反。当朝许多大臣上书,请求为岳飞昭雪,而赵构依然置之不理。

  赵构还不止一次地告诫臣下,对金议“和”是出于他本人的决策,不许非议,岳飞当然就成了这一总的国策的牺牲品,秦桧只是一只执行这一总国策的可恶的鹰犬。

  民间对岳飞被诛杀的原因有着许多演义,最典型的当属说岳飞是徽宗四皇子,才招致杀身之祸,对于一种说法,尽管没有更多的证据,并且颇多漏洞,史学家们对于此说法既没有肯定,也没有断然否定。对岳飞充满了幻想而有陷于光复无望的人们很愿意相信正因为岳飞是赵构的哥哥,和赵构有同等的皇位继承权,而且才干和人望都在赵构之上,赵构才非杀岳飞不可。正因为岳飞是赵构的哥哥,秦桧才觉得罪名难下,糊里糊涂地说了个“莫须有”。

  那为什么皇子岳飞流落到汤阴县去呢?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宋徽宗的时候,皇宫里有个姓姚的宫女,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怀上了皇帝的孩子。为了保证皇家血统的纯洁,姚氏借在崇宁元年十二月,皇上要放一批宫女出宫的机会,乔装打扮混在那些宫女里面,出了皇城。逃出开封府,崇宁二年二月十四日,姚氏生了岳飞,然后带着孩子一直流落到了河南汤阴县,正碰上发大水,便编出了被大水冲到这里的谎话,然后在当地居住了下来。岳飞一天天长大。关于“岳飞”这个名字,“飞”者“非”也,那岳飞到底姓什么呢?如果岳飞真是皇子,那就只能是姓“赵”了。后来发生了“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人抓走了,姚氏心急如焚,每次见了岳飞都提醒他一定要“迎回二圣”。岳飞从军之后,逐渐成长为南宋独当一面的大将。这时的赵构还蒙在鼓里,绍兴九年正月,金国宿州守臣赵荣来到南宋小朝廷,并带回了大量宋徽宗的遗物。赵构一见大惊,忙派自己的心腹秦桧以修徽宗实录为名,好好检查一下所有的宫廷文件。这已经是三十多年的旧文件了,而且在战乱中又丢失了不少。不过秦桧也是个能人,似乎找到了什么证据。岳飞终于大祸临头,作为皇子的他很快就遭到了赵构的毒手。

  那么,赵构为什么要杀害岳飞呢?而且宋太祖赵匡胤曾传下秘密誓约,规定后世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在北宋历朝,这条誓约执行得非常严格,赵构为何敢违约破例?这在认为赵构是杀害岳飞元凶的学者中存在着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帝之忌兄,而不欲其归”。高宗眼见岳飞一心要“迎二圣”,而徽、钦两帝一旦回来,自己的皇位就不保了。他害怕中原光复,因而杀了岳飞。

  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并不是“迎二圣”。赵构杀岳飞,主要原因是怕他在外久握重兵,跋扈难制,危及自己的统治,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只要武将功大,官高而权重,就意味着对皇权构成威胁。岳飞个性刚强,“忠愤激烈,议论不挫于人”,不容易与人合作。绍兴七年(1137年),他上书奏请高宗立储:“乞皇子出阁,以定臣心。”同年,他又因守母丧,未经高宗批准便自行解职,把兵权交给张宪。这两件事犯了高宗的大忌。再加上高宗曾在金营作人质,又有从扬州南渡等惊险经历,对金兵始终心存恐惧。

  对战争前景,他既怕全胜,又怕大败。胜则怕武将兵多,功高而权重,败则怕欲为临安布衣而不能。他想当个安安稳稳的太平皇帝,因此一心求和。所以,秦桧利用岳飞部下的告密来证明岳飞的跋扈,正好迎合了赵构害怕岳飞立盖世之功、挟震主之威的心理,加上岳飞又是反对和议最强烈的主战派,故而下令杀了岳飞。

  明代,诗人文征明在岳庙题了一首著名的《满江红》:

  拂拭残碑,敕飞宇,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台死,可怜事去原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渡狱!

  岂不惜,中原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体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彼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1139年,宋金议和成立,在承诺了一系列的屈辱条件后,金人归还了徽宗的棺木以及赵构的生母韦太后。至于还活着的钦宗,高宗根本没有提过归还的要求,钦宗只得以囚徒身份老死他乡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