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医圣”张仲景

  虽经历代学者不断考证,张仲景身世至今仍是迷雾重重,众说纷纭。当代许多学者,如钱超尘、兰承祚、洪贯之、郑建明等人在张仲景生卒年等问题上也都曾做过深入的考证。

  张仲景(公元148~219年)的生卒年的问题一直是历代医史家争论的焦点,这里权采一说,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目睹当时疾疫广为流行、死亡惨重的情状,激发了他“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的心情,产生了著书立说、救人济世的伟大志愿,创造性地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被后人称为“活人之书”、“众方之祖”,直到现在,日本生产的中成药,大多数来自张仲景所创之方。其本人被历代医家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其生平事迹,在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均无卷传,也未见于郭玉、华佗等传中,除了在他的《伤寒论》序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张氏家族为一望族,人丁兴旺,但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呛(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于是感愤而发,立志医道”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参照了当时所见之医著,如《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结合临症经验,写就了《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并在序末自题“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之外,在当时的文献中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何颙别传》(已亡佚,见《太平御览》)称“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卒如其言。”同书及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自序又记有“机予言王仲宣二十年后眉落身死”后来果然应验的故事。另外在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王叔和的《脉经》等书中也略有提及,及至唐初所撰的《隋书·经籍志》注引《名医录》才有一些姓名事迹。

  唐代甘伯宗《名医录》,对张仲景的介绍虽然详细了一些,如“张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但也不能窥见张仲景生平之大概。

  清人陆懋修著《世补斋医书》,其中《补后汉书·张机传》,方使张仲景事迹趋于完整,但也是根据以上材料而来,并无实质性进展。所有有关张仲景的传记资料,大抵是这样叙述的“晋以后多据皇甫谧,唐以后多据甘伯宗,而近人都据陆懋修”,附会因袭,难成方圆。

  1934年,西安名医黄竹斋先生在桂林名医罗哲初处,抄得罗氏珍藏的其师左盛德光绪二十年(1894年)传授与他的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左氏在序中披露该本来自隐居在广西云开大山的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左序云:“吾师(张绍祖)讳学正,自言为仲氏四十六世孙,自晋以后迁徙不一,其高祖复初公,自岭南复迁原籍,寄居光州,遂聚族焉。”自此,有关仲景家世又多出一条资料。

  虽经历代学者不断考证,张仲景身世至今仍是迷雾重重,众说纷纭。当代许多学者,如钱超尘、兰承祚、洪贯之、郑建明等人在张仲景生卒年等问题上也都曾做过深入的考证,但是有关张仲景身世的谜团,只有留待地下材料的发掘和后人的努力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