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泰山岱顶无字碑

  文韬武略兼具一身的汉武帝,竖立无字碑,实际是要留给后人一个谜面,而谜底恰是“四方无迹”,既显示了他的才学深邃,又表达了他心中治国、统一的最高境界。

  岱顶无字碑,为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巡游、封禅后,在泰山之巅所立。从形状上看,呈直四棱柱形;碑体在宏伟磅礴的泰山辅衬下宛如一棵高大壮硕的擎天巨柱,直插云霄,让后世的人们不免流连忘返,意欲解读出汉武帝当年所要传达的旨意和宏愿。然而碑体四周青石溜光,未镌一字,它引来多少代人屡屡试解其谜,却又始终难断其故。

  有人依据秦始皇封禅后刻碑立传为自己歌功颂德之举,推想汉武帝树立碑石却又一字不刻,应当是认为自己功德无量,难以言述之意。但此说不足以服人。秦始皇封禅,是在完成天下一统的宏伟霸业之后进行的,统一六国,君临天下,确有功高盖世之感,选在当时被认为是五岳之首的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并先后在邹驿山、泰山、芝罘山、琅琊、会稽、碣石等六处刻石立碑,撰文书写自己的功德,完全可以理解。汉武帝则不同,他虽治国有方,但属继承父业,从功绩上讲,尚未达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高度,他虽不断扩充自己的版图,屡战屡胜,但这些胜利大都是在对付匈奴进攻的战事中取得的。在国泰民安的情况下,他统帅十八万大军,巡幸边防,封禅泰山,目的主要是扬显军威,要先从心理上消灭敌人进攻的野心。况且,与秦始皇专制粗暴的性情、焚书坑儒的政策相比,汉武帝文雅知礼、独尊儒术,打通举世皆知的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由此可以推想,汉武帝筑无字碑当不会是为了宣扬自己无以言喻的功德,他定有更深邃的意义要表达。

  也有人以武则天的“无字碑”来揣测,认为岱顶无字碑同样是“功过留待后人评说”之意。姑且不论武则天“无字碑”所要表达的意愿究竟如何,单从汉武帝的角度来审视,立碑之时,他正值年富力强,建功立业之际,以这样一种胸怀高远志向的心情登临泰山之巅,俯瞰周际青峦叠翠、壮美山河,他心中升腾的、渴望表述的当只有身为真命天子,要奉天行事,征伐四夷,富国强民,再建功勋的决心,而非悔过赎罪的愧疚。

  另有一种比较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观点,即文韬武略兼具一身的汉武帝,竖立无字碑,实际是要留给后人一个谜面,而谜底恰是“四方无迹”,既显示了他的才学深邃,又表达了他心中治国、统一的最高境界。汉武帝对诗词歌赋、儒学典籍有很高的造诣,身边的文人骚客也颇多,他非常喜爱设置谜面让大家来猜,大文学家东方朔就因为常常能够正确解读汉武帝的谜语,而大受赏识。其实不仅汉武帝喜爱谜语,在当时,谜语作为一种独特、含蓄,又可寓情理于情趣之中的交流形式,在皇宫、民间风靡一时。所以,有人结合这一特定的情况,认为岱顶无字碑,四方的形状,又未着一字,恰是汉武帝巧设的一个谜面,直译为“四方无记(记载)”,“记”谐音为“迹”,故真正的用意在一代君王“四方无迹”、天下一统的宏大治国理想。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