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碣石迷踪

  1984年,辽宁省的考古工作者向考古和历史学界发布了一条重要信息,指出在距离秦皇岛山海关十余里的绥中县秦汉建筑遗址,应为当时举行观海等重大活动的地方。这为考察碣石的确切地点带来了一线曙光。

  凭海临风,亲身接触和感悟大海的波澜壮阔时,也许我们会随口吟诵出当年魏武帝曹操那首气势恢弘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共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实不仅是曹操,当年的秦皇、汉武也曾临碣石、观沧海,并赋诗抒怀,刻石纪念。然而,这个几代皇帝大驾亲临的圣址究竟位居何处,自古以来却未得一是。

  碣石,在《说文》中注释为“碣,特立之石也”;《尔雅·释名》解释为“碣石者,碣然而立在海旁也”。显然,碣石是指那些海边突兀而起的巨石或巨石群。历来关于碣石的具体地点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今河北省昌黎县碣石山,也有人认为是在北戴河境内的莲蓬山,还有人认为是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且现在已经“石沉大海”,沦落于海平面以下了。两千多年来,人们各执己见,争论不决,使之成为一大历史悬案。

  1984年,辽宁省的考古工作者向考古和历史学界发布了一条重要信息,指出在距离秦皇岛山海关十余里的绥中县秦汉建筑遗址,应为当时举行观海等重大活动的地方。这为考察碣石的确切地点带来了一线曙光。

  从地势地貌上看,在绥中至秦皇岛长达四十公里的海滨区间内,海岸线平直,海滩不是砂泥质而是石质,海中耸立着许多孤崖、海蚀柱等由礁石组成的碣石带景观,确实有着“虎视何雄哉”的宏伟气魄。从史书所标注的地理位置上查考,在《史记·秦本纪》、《汉书·武帝本纪》等书中都记载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巡行东方、登临碣石的事迹。东汉文颖对碣石的注释为“在辽西,……属临渝。此石著海旁”,在《水经注》、《山海经》、《新唐书·地理志》中也都同执一词。可见碣石的方位在辽西渤海湾的北岸也是正确的。

  在辽宁省考古工作者于山海关外渤海岸边发现秦汉建筑遗址后所发表的《辽宁绥中县姜女坟秦汉建筑遗址发掘简报》中,认为这几处大型宫殿遗址很可能就是秦始皇东巡的行宫和汉武帝东临碣石的望海台。有人因此推断距离宫殿不远处海面的巨石“姜女坟”,就是秦皇、汉武和魏武帝等登临的碣石;也有人认为位于“姜女坟”以北四十公里远北戴河海滨的鹰角岩才是真正的碣石,鹰角岩俗称鸽子窝,足有十五六米高,登临其上,确可望沧海无际;还有人认为在北戴河海滨至金山嘴半岛海蚀崖下的一块名为“南天门”的门状巨石是曹操登临的碣石。

  针对这种种关于哪一块具体的碣石才是帝王们所描写的碣石的争论,有学者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海边碣石众多,很难确定究竟帝王登临观海的是哪一块或不是哪一块巨石,不同朝代的帝王完全有可能喜好或登临不同的碣石;所以,自辽宁绥中姜女坟遗址到河北北戴河金山嘴遗址这一段长达四十公里的海滨可以看成一个统一的区域,其间的姜女坟、鹰角岩、南天门,甚至其他一些我们尚未发现的碣石,都有可能是帝王们当年登临的碣石。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