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乐山大佛之谜

  乐山大佛的肩宽达28米,眼睛长3.3米,一个巨型的鼻子也竟然有5.53米长,一根手中指更是长达8.3米。据说,在他7米长的耳朵里,可以并排站立两个人;而在他14.7米高,10米宽的头上稳稳当当地放一张圆桌则是轻松得如履平地。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据《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记载,乐山大佛是唐代海通和尚修建的。传说当年乐山前面的水道是一条重要的航道,来往的船只很多,但是,这条航道因为穿越山岭地带,使沿江形成了很多急流险滩,被人形容为“突怒哮吼,雷霆百里”,常常舟倾人覆,酿成了很多家破人亡的惨剧。当地的百姓都迫切希望水患能够得到治理。海通和尚下决心依山面水凿一座佛像,既以此来传扬佛法,又可以通过佛祖的力量和仁慈镇魔降妖,还给百姓安定富裕的生活。这尊佛像就是今天的乐山大佛。在《中国名胜大典》中将其形容为“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佛依山建,山因佛名,二者相互依存长达千年之久。

  没到过乐山大佛脚下的人也许在竭尽所能设想它的高大,但不亲身游历也许永远也感受不到身临其境时的震撼和感叹。大佛头至山顶,脚踏江面,气魄宏伟,却雕刻精致,是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花费了九十年的时间建造而成的。乐山大佛的肩宽达28米,眼睛长3.3米,一个巨型的鼻子也竟然有5.53米长,一根手中指更是长达8.3米。据说,在他7米长的耳朵里,可以并排站立两个人;而在他14.7米高,10米宽的头上稳稳当当地放一张圆桌则是轻松得如履平地。虽然大佛身体的各个部位尺寸比较精确,但关于他的高度,至今还没有定论,像一个一直没有找到标准答案的谜,期待着文物界、测绘界、历史界的专家学者们定论。查阅参考文献,我们会发现关于乐山大佛,既有类似于“千尺”、“百丈”等充满文人浪漫主义和夸张色彩的高度记载,也有看似比较精确的记录,例如宋代的《佛祖统纪》、《方舆胜览》,明清时期的《四川通志》、《乐山县志》等书中,都将乐山大佛的高度定义为“三百六十尺”,约为110米左右。1962年,当地文化部门在对大佛清整维修的时候,采取吊绳的方法测量大佛的高度为71米;十余年后,西南水利电力勘察院设计队测量的结果为62.1米;而后,水电部利用近景测量的方法再次确认了71米这个数字。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名胜大典》、《中国名胜词典》、《中国名山大川辞典》等有关自然、地理类工具书的条目介绍上,也都明确注明乐山大佛的通高为71米。

  但是,在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中国地名辞典》中,却把高度定义为58.7米,和被普通媒介广泛认可的“71米”相差甚远,却同样得到了很大的支持。

  那么,为什么在我们拥有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勘察测量技术的今天,测量一个不会生长和收缩的巨型石佛像会得到如此多的测量结果,又为什么获得较多方面认可的有两个数据,而且相差十多米的距离?

  据文物界的专家讲,主要分歧在于如何定义乐山大佛的“通高”。文物界在测量实物时,讲究将实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整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差被称为其“通高”。在测量一般的佛像时,通常将佛像本身和与之相连的莲花座视为一个整体,测量时自然是从莲花座底一直量到佛像头顶。但具体到乐山大佛来说,有的人认为大佛脚下有两层莲花座,一层是大佛的足踏,也称莲花足踏;再底下一层是一个更为巨大的莲花座;所以,乐山大佛的通高应当以最底层的莲花座为基点进行测量,这样测得的结果为71米。还有的人认为大佛脚下其实只有一层莲花座,所谓的底层更为巨大的莲花座,根本不存在。因为一方面,乐山大佛是在隋唐时期弥勒崇拜盛行的历史背景中建造而成的,而类似的弥勒佛像都只有一层莲花足踏,例如乐山附近的一些唐代造像都是如此;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所谓的巨型底层莲花座实际上只是大佛莲花足踏下面的一层石基,只不过在边缘刻上了一些莲花图解的图案,这种花纹只能算是一种装饰,不能依此就确定石基为莲花底座。所以大佛的通高应当从莲花足踏算起,这样测量的结果为,58.7米。

  一个大佛有两个、甚至更多的高度测量结果,显然是历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文物界留给我们的一个测量之谜。希望让乐山大佛这个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能够以其本来面目昭示于各地的旅游爱好者。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