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汉字真是仓颉创造的吗

  不管“仓颉作书”的真相是怎么样的,不论它是严肃的史实还是美丽的传说,它反映人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对它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肯定,人们对那些造字的祖先怀着热烈的感激和景仰,因此这些动人的传奇才能流芳千古。

  早在几千年前就产生的汉字孕育和记录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传承了黄土地上悠久的文明。汉字以它独特的形状和用法而在诸多文字中独树一帜,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又是什么人发明的?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最为流行的是“仓颉造字”说。

  关于“仓颉造字”,有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仓颉本来是黄帝的史官,他有着四个眼睛,能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还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东西。黄帝时期,人们都还在结绳记事,这种方法过于简单,没办法将复杂多变的各种情况记录下来,人们往往因为无法正确传达和交流自己的意思,而使农耕生产受到了阻碍。于是关心民生的黄帝就命令仓颉去想办法。仓颉接到命令后,把自己关在洧水河岸边上的一个房子里,天天想得饭都忘了吃,觉都顾不得睡,整天蓬头垢面,还是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有一天,他站在屋门口的大树下发呆,一只凤凰飞过,把嘴中的果实丢在他面前,仓颉捡起来仔细一看,发现上面有一个从来也没见过的图案,十分美丽。这时有一个猎人经过,看到那个图案就告诉他说那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而且世界上万物的蹄印都是各不相同的。仓颉从这些话中得到了启发,意识到自己原来造不出字是因为闭门造车的缘故。于是,他周游四方,跋山涉水,看到什么都要仔细地观察和思考,将他们的特征记下来,风花雪月、飞禽走兽、日月星辰都成为他的灵感来源。他将这些灵感的、美丽动人的地方整理出来,成为最早的象形字。传说他在造字的时候,天上竟然不可思议地下起米来,夜间听到天地间有野鬼凄厉的哭嚎声。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看后非常满意,立即召集九州酋长前来,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九州酋长们又在各自的部落和领土大力推行。于是,九州大地人们都开始使用这些象形字,给人们生产生活和交流信息提供很大的方便。

  关于这段传说,很多书中有相关的记载,在汉代淮南王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中说:“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

  汉代最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也说:“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颉作为……是也。”到了东汉,许慎更是很明确地在《说文解字》中写道:“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兖州续志》中说“仓颉,冯翊人,黄帝史官也。生四目,观鸟迹而制字。”此外,为了纪念仓颉造字的功劳,后人还根据传说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到了宋朝时还有人在这里建了一座叫“凤台寺”的庙宇。甚至仓颉的坟墓也有多处,其中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现在的铜城镇王宗汤村调查发现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余年,据说原来就是被当地人称“仓王坟”,坟前原来还建有“仓王寺”。可以看出,仓颉造字的说法还是很有来历的。

  但是如果客观和理性地分析的话,汉字的复杂和多变根本不可能由一个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发明出来。仓颉所处的时代还是原始社会,人们每天风餐露宿,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如此低的生产水平和文化水平要发明像汉字这样既是独立发展又有相当久远历史的文字,对仓颉这种原始人简直不可能。此外,根据学者的考证,当时的文字有许多异体字,无疑产生于很多人的手中,所以人们认为“仓颉造字”是一种不太可信的说法,可能性大些的是他对这种形体不一的文字进行了整齐划一的工作。荀子就曾经认为:古时候,创造文字的人很多,文字是众人发明的,仓颉的功劳只是在于整理它们罢了。

  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考古史实是有人发现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笔画简单,距今大约6000年左右,比仓颉造字的时代早1000年。除了仓颉外,还有传说中的神农作穗书,黄帝作去书,祝融作古文,少昊作鹜凤书,曹阳氏作蝌蚪文,曹辛氏作仙书,帝尧作龟书,大禹铸九鼎而作钟鼎文等等,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道理。文人学者们为此考证了2000多年,发表了各种看法,但谁也没能压倒对方,成为权威。

  但不管“仓颉作书”的真相是怎么样的,不论它是严肃的史实还是美丽的传说,它反映人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对它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肯定,人们对那些造字的祖先怀着热烈的感激和景仰,因此这些动人的传奇才能流芳千古。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