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沙漠中的“魔鬼城”

  这是一个杳无人烟却又热闹非凡的“城市”。当晴空万里、微风吹拂时,人们在城堡漫步,耳边能听到一阵阵从远处飘来的美妙乐曲,仿佛千万只风铃在随风摇动,又宛如千万根琴弦在轻弹。可是旋风一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那美妙的乐曲顿时变成了各种怪叫:像驴叫、马嘶、虎啸……又像是身边婴儿的啼哭、女人的尖笑;继而又像处在闹市中:叫卖声、吆喝声、吵架声不绝于耳;接着狂风骤起,黑云压顶,鬼哭狼嚎,四处迷离……城堡被笼罩在一片蒙蒙的昏暗中。这里,就是新疆著名的“魔鬼城”,究竟是谁建造了它?那无数奇异的声音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科学家在经过实地考察后,提出了一个新观点——“风成说”。实际上“魔鬼城”就是一个“风都城”,并没有什么鬼怪在兴风作浪,而是肆虐的风在中间发挥着作用。“魔鬼城”的种种现象都可以由地球科学的“风蚀地貌”来解释。在气流的作用下,狂风将地面上的沙粒吹起,不断冲击、摩擦着岩石,于是各种软硬不同的岩石在风的作用下便被雕琢成各种各样奇怪的形状。

  “魔鬼城”的地层是古生代的沉积岩,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一层又一层相叠而成,厚薄不一,松实结合的岩层,再加上这里地处干燥少雨的沙漠气候,经过太阳的烧烤,大地在白天时—片灼热。而气温又会在晚上骤然下降,冷热变化十分剧烈。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岩石会碎裂成许多裂缝和孔道。沙漠地区的风面对着准噶尔盆地老风口,再加上常年受到从中亚沙漠地区而来的西北风的影响,这些风最大的风力可达10~12级,风力极强。夹带着大量砂粒的狂风扑打在岩石上,长年累月地对那些有软有硬的岩壁进行侵蚀,这样那些岩石也就被雕琢得十分精致而且神奇。

  但是,经过实地考察,雕琢“魔鬼城”的伟大工程师绝不止有“风”,还有“雨”,即流水的侵蚀、切割。是不是“风吹雨打”就足够了呢?不!这还不够。因为“风”和“雨”只是条件,是外因,还缺少物质基础即内因。这个内因就是岩石,而“魔鬼城”里恰好分布着形态各异的山岩,且大多裸露在地面上。有的像飞檐斗拱的亭台楼榭;有的像纪念塔、金字塔;而那些好似耸立的“城垛”和起伏不平的“雉堞”更像历史久远的城堡,虽久经风化,还可依稀辨认。坍塌的断壁,巍峨的石柱,错落的街巷,曲折幽深,仿佛是一座深不见底的迷宫。那些涂着淡红褐色的房屋、碑石、暗堡更是给城堡增添了一种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的色彩。岩壁中间是蜿蜒盘绕、坎坷不平的通道,其迂回曲折的形态如同现实中的马路一样。许多岩石久经风化,如同人像,又如珍禽异兽一般,栩栩如生。而且这些岩石都水平叠置,保证了岩层虽经风吹雨淋而没有土崩瓦解。

  看来,“魔鬼城”的建造者不是风、雨、石等个别的因素,当然更不可能是魔鬼,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魔鬼城”里的“魔鬼”终于被科学家们找了出来,人们再也不必为此担惊受怕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