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避暑山庄为何钟情青砖灰瓦

  在河北承德,保存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宫邸——避暑山庄。承德地处古北口外,其地理位置在清代很受统治者重视,顺治帝曾来围场县北部察看地形。自康熙四十一年(702年)开始,从北京到承德及至围场沿途中修建了八处行宫,到乾隆中叶,口外已有14处行宫。避暑山庄和北京故宫同是清代皇家宫邸,但是避暑山庄里的所有建筑不像故宫那样金碧辉煌,而却全部罩以灰瓦,这是为什么呢?

  避暑山庄是按照康熙皇帝的意思建造的。康熙在我国历史上可算是一位远见卓识、文武兼备的明君,他对于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反对外来殖民势力的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南征北战,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在数学、天文、地理、医学、书法、诗画等方面都有研究。他提倡节俭,常以“勤俭可以兴邦,奢侈可以亡国”的道理来勉励自己。正因为如此,公元1703年,康熙在修建承德离宫时,提倡以朴素淡雅为主要建筑格调,遂下令这里的所有建筑全部以灰瓦罩顶。

  最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便是避暑山庄的正殿“澹泊敬诚”殿。当年,清帝过生日、正式接见文武大臣、国内少数民族王公贵族以及外国使节等的所谓“大典”,都在此殿举行。此殿全部为楠木结构,俗称“楠木殿”。殿顶为灰瓦,天花板及门窗全部为楠木雕刻。殿内“宝座”上方高悬“澹泊敬诚”匾额,这四字的意思,就是康熙严以律己的节俭思想。他从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得到启发。诸葛亮在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信中曾有这样两句话,即“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在告诫其子应该如何修身、立志、治学的道理。康熙对此十分赞赏,于是按此意把避暑山庄的正殿取名为“澹泊敬诚”殿。这样,“澹泊”二字可解释为恬淡寡欲,没有奢望,而“敬诚”二字便可引申为只有在宁静之中才能修身、养德,达到远大的目标。

  既然避暑山庄外罩灰瓦,可建在离宫旁边的外八庙为何却又金碧辉煌呢?康熙和乾隆经常在承德接待漠北漠南青海新疆的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西藏、四川等地的藏族、苗族、以及台湾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上层人物。邻国的使节也来避暑山庄觐见皇帝。为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避暑山庄周围建起了汉、蒙、藏不同风格的寺庙,俗称“外八庙”。清政府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活动,缓和民族矛盾,调节外交关系。外八庙位于离宫东面和北面的山麓间,其实共有12座(现存9座)。这些寺庙是按照清朝统治者的意图,实行“佛法两施”的政策建造的宗教建筑,不仅形状高大巍峨,而且装饰华贵,更以金碧辉煌取胜。屋顶除有金漆、彩画,琉璃瓦外,有的寺庙还用上了金瓦,大大超过了皇宫的规制。这与离宫的灰瓦相比,怡恰成了十分鲜明的强烈对比。原来,皇帝这么做是为了怀柔的需要,这一切都表现了清帝“尊崇黄教、绶服远藩”的政治需要。

  因此,承德不仅是清帝与后妃们避暑的胜地,也成为北京以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对于巩固国内统一和防御外来侵略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