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西北万宝山”之谜

  祁连山,是青藏高原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界山,它长约900千米,西起阿尔金山的当金山口,东抵贺兰山,南北宽200至400千米,北靠河西走廊,南临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是我国西部的福水宝地,这里山地高耸,谷地平坦,水源丰富,草类繁茂,有“西北万宝山”的美誉。祁连的地下拥有多少宝藏,这些宝藏是怎么形成的?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祁连山的北面和西面是河西走廊和库姆塔格沙漠,年降水量仅100毫米左右。它的南面是柴达木盆地,因少雨而日趋干旱,它东面的陕甘黄土高原更是十年九旱,滴雨贵如油。而祁连山地与周围地区截然不同,却是较湿润的地区。这里的年降水量平均达400毫米,有些山岭年降水量超过700毫米。丰富的降水滋润了祁连的土地,装点修饰了祁连的山川。高山上白雪皑皑,银龙飞舞,山坡上林木茂密,郁郁葱葱,山间盆地中河水清澈、草场宽阔,牛羊肥壮。

  祁连山是个固体水库,有大小冰川3300零六条,冰川面积达2062平方千米,储水量约1320亿立方米。每年约有72.6点六亿立方米的冰川融水输送到周围的干旱区,这些冰川融水养育了河西走廊的绿洲,浇灌了许多农田、草场,使祁连山周围地区得以兴旺发展,因此人们常把祁连山喻为幸福之源。

  祁连山地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降水呢?原因是祁连山山体巨大,山峰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团结峰则高达6305零五米。它们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湿润的气流在向西北方向运行的过程中,一部分受丘陵山地影响形成降雨,而剩余部分运行到祁连山地时,受到突兀山体的阻挡,水汽几乎全被截留在这里,形成较大范围的降水。而且,组成祁连山地各山脉的排列方向与夏季水汽运行的方向基本一致,造成天然的水汽运行通道,而且地形高度自东向西逐渐升高,谷地从东部的3000米以下逐渐升为西部的4000米以上,这样,水汽能伸入到祁连山内部、使整个祁连山地的气候比周围地区湿润。

  在海拔4300到4500米以上的高山上,固体降水把山岭装扮得银装素裹,使冰川得以发育。在较低的山麓、谷地,格状水系相当发育,大通河、湟水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注入黄河。总体来讲,祁连山地东部气候较湿润,年降水量为500至600毫米左右,高山上有蒿草、蓼等组成的草甸及各种杜鹃、锦鸡儿、金露梅、柳等组成的灌丛,山坡地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构成的森林草原,而更多的是沟谷地中由克氏针茅、短花针茅和冷蒿等组成的山地草原。祁连山中、西部的气候相对干旱些,年降水量为250至400毫米左右,以高寒草原和山地草原为主,祁连山地大部分冰川也都分布在这里。

  祁连山地是座万宝山,拥有无尽的地下宝藏。很早以前,祁连山遍地是宝就闻名于世了。唐代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夜光杯,就是用祁连山的玉石精心雕琢而成,成为世界著名的名贵酒器。这种杯在月光照射下能发出柔和的亮光,祁连县的“玉石沟”和“玉石果”就盛产这样的玉石。祁连山地其他矿藏也很多,仅现在查明的就有黄铁矿、铬铁矿及铜、铅、锌、镍、磷和稀土元素铈、镧、钇等矿产,祁连县周围地区四个铅锌矿中还伴有金、银、锑、镓、硒等稀有元素。大通河流域煤的储量很多,素有“青海的黑腰带”之称,距西宁不远的祁连山还有石膏、芒硝等,不仅储量多,而且质量好。

  祁连山这座富含宝藏的“万宝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从元古代直至中生代,祁连地区绝大部分处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祁连地区被称为“祁连海槽”。而现在比祁连山低二三千米的柴达木盆地,是祁连海槽岸边的一块大陆,称为“柴达木古陆”。在距今六到四亿年前,祁连地区曾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海底火山猛烈喷发,火山岩熔夹杂着大量的铁、铜、铅、锌及硫等元素从海底喷出又降落沉积下来。在各个火山喷发期的同时,有大量超基性岩侵入到早已形成的岩石中去,由于超基性岩浆中含有铁、铜、镍等多种元素,形成了一些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祁连山地中的镜铁山铁矿、皋兰白银厂铜矿、红沟矿、郭米寺铅锌矿以及祁连玉石构、百经寺、梁山的铬铁矿,化隆拉水峡铜镍矿,湟中元石山铁镍矿等也都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在距今约二点三亿年前的古生代末期,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祁连海槽地区隆升褶皱,海水全部退出,祁连地区成为陆地,那些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矿产经过后期的长期剥蚀,有些出露于地表,而煤、石膏及芒硝等则在山间洼地、盆地等地带形成。现在,祁连探宝的工作还远远没有广泛开展起来,那些亟待查明的宝藏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祁连山地区美丽富饶。然而最富庶的地方还要数祁连山中的湟水谷地和大通河谷地。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它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包呼图山,沿祁连山南麓向东流,全长370千米,流域面积3.2万多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达50多亿立方米。湟水河谷地平均海拔高度低于3000米,北有祁连山脉的屏障,阻挡了冬季寒潮的侵袭,因而气候较温和。谷地宽阔平展,土层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方便。

  湟水流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了。公元前121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就在今青海西宁建立广军事重镇——西乎亭,西汉宣帝时,湟水流域已是开荒屯田的重地。以后历代王朝都在这里驻兵屯田,进行开发,几千年来从未中止。现在,湟水流域已成为青海省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有耕地近500万亩,仅水浇地面积就发展到250多万亩,种植小麦、青稞、豌豆、蚕豆、洋芋、蔬菜、瓜果等。粮食亩产超过500斤,并出现了万亩以上的千斤丰产田。湟水流域的油料瓜果也享有很高的盛誉,生长在这里的马芽蚕豆,瓣大、无虫、营养价值很高,是高原的名产,早就远销国外。湟水岸边的享堂西瓜,瓤沙、汁多、沙甜可口。还有湟水中下游的花青、沙果、接杏、核桃、冬果等也都是瓜果之上品,深受欢迎。湟水流域原是林茂草丰的地方,据历史记载:“树木扶疏,水声激沸”,“青松茂草,怪石流泉”。但由于历代割据、征战和封建统治者的滥垦、滥伐和过度放牧,再加上森林火灾,使原有的森林遭到破坏。目前,湟水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近三万平方千米,严重水土流失的有近万平方千米。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大通河是祁连山地小部的河流。它源自祁连山西段山地,流经祁连山支脉冷龙岭以南,大坂山及青石岭以北,在祁连山东段与湟水汇合。纵贯大通河谷地,祁连山地的全部风光则可尽收眼底了。在河源地,河水从5000米以上的高山峡谷中,从那银盔白甲、群峰对峙的山峰上倾珠泻银般地直流而下,经过山坡上似锦的灌丛,茂密的林木,流到芳草如茵、繁花点点的山脚下。山脚下的谷地平坦开阔,以苏占滩、皇城滩为代表的牧场上水草丰美,牛羊肥壮,著名的浩门马就产在这里。到了青石嘴,进入大通河的中游,群山突然后退,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肥沃的农田。

  “门源油,满地流”,这是人们对这里年年获丰收的比喻。在大片的油菜田里,叶绿花黄,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馨香,引来蜂蝶翩翩起舞。河水到了克图附近,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两岸的树木层层叠叠,松涛林海,深邃难测。浓郁的松脂香味在云雾缭绕的山间飘散,引来鹿、麝等动物到林间嬉游,引来百鸟在树端争鸣,真是花香草翠,山欢水笑。大通河畔,不仅蕴藏着铁、铜、煤等重要矿产,而且也是盛产黄金的地方。祁连山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幸福,祁连山区也定会有金黄色的未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