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中国的“比萨斜塔”之谜

  世界上最著名的斜塔毫无疑问是比萨斜塔,但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有斜塔,只不过没有比萨斜塔那么有名罢了。在我国上海南面的天马山上,就有一座斜而不倒的塔——护珠塔。现在护珠塔向东南倾斜6度51分52秒,有人认为它比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得还要厉害,是世界第一斜塔。当然,这个说法没有被世界公认,但说它是中国第一斜塔,恐怕没有人反对。

  当你登临天马山颠,环顾四野,阡陌纵横,河流如带,村镇星罗棋布,远山皆在脚下,令人心旷神怡。近看护珠塔,只见塔的底层已有1/3的块砖没有了,整个斜塔仅靠2/3不到的底层砖墙支撑着。塔的顶部早已没有,各层腰檐木结构的痕迹,还是隐约可见。塔旁写着危险的警告牌。走进塔内,空无一物,抬头仰望,极目苍天,加上山顶风大,好像危塔马上就要从头顶倒下来似的,令人胆寒。

  护珠塔又名宝光塔,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是一座七层八角形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现高约30多米。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山上因作佛事,燃放爆竹,引起火灾,烧毁了塔心木和各层木结构,引起塔身倾斜。护珠塔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南宋年间重修过,到乾隆年间又被大火焚烧。200年来,塔虽倾斜,却始终屹立于天马山巅,斜而不倒,究其原因,众说纷纭,今择数说,介绍于下:

  第一种是当地传说,塔是向东南倾斜的,而在塔的东南面有一株古银杏树,它是“松郡九峰”之一辰山仙人彭素云在500年前种植的,树的枝叶皆西向,后来树虽枯死,但它依靠神力,对护珠塔遥向支撑,所以使塔不倒。这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仅是人们的良好愿望,当然不足为信。

  第二种说法是根据地质构造来分析的,据有关专家考察,天马山护珠塔是建造在沉陷不匀的地基上,东南方向土质较弱,西北方向土质较强。塔于是向东南方向倾斜。但浙江一带多东南风,护珠塔造在天马山顶,四周空旷,所受风力更强,在塔的倾斜力与风力相平衡时,护珠塔能迎风挺立,斜而不倒。

  第三种意见是根据古代建筑技术来解释的,认为是古代造塔技术的高超所致。古代用糯米汁拌以桐油石灰,来粘合砖块。这种粘合剂的强度不亚于现代的水泥砂浆,据说用这种粘合剂来建筑时,时间愈久愈坚固。在考古发掘中,常发现古代的坟墓,是用糯米汁拌以石灰等作为粘合剂的,现在发掘古墓时,还要花很大的力量才能把它拆除。护珠塔用这种优良的粘合剂,加上古代砌砖技艺的精湛,使护珠塔能够浑然一体,塔砖不至于一块块塌落下来。

  为了抢救这一座珍贵的千年古塔,1984年5月开始,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积极组织力量,对斜塔进行全面抢修,组织专家制订方案,贯彻“外貌不变,斜而不倒”的原则。在抢修时,发现塔身上部虽已倾斜,但埋入地下的塔基,却没有动,所以形成了斜而不倒的独特现象,这是第四种看法。

  传说古代造塔时,砖缝里填有铜钱,一方面为了使砖层平整,宝塔坚固,另一方面,出于迷信,认为可以镇妖避邪。因而后来不断有人在塔砖中寻找铜钱,把塔砖拆掉,致使塔的底部毁坏更甚,逐渐倾斜。

  从乾隆至今200多年中,无数次的狂风暴雨,把山下的房屋都吹掀了。1954年刮12级台风,吹倒了塔下的大殿。1984年黄海地震,上海市区的房屋也受到摇摆震动,但是护珠塔突兀地挺立在天马山颠,犹如一把利剑,直刺青天,迎风屹立,岿然不动。看来,护珠塔的确不同凡响。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