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玛札塔格古堡之谜

  新疆和田河畔的玛札塔格山,由红、白二山组成,两座山峰如两位披挂盔甲、长须飞翘的武士,头对着头,静静地仰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庄重安详,栩栩如生。红、白两山并立,又像一条双头巨龙,头在和田河戏水,尾巴延伸一百多千米。玛札塔格山是塔里木地块内部断裂错动构造,形成南北两个山头,南山头由红沙岩泥构成,俗称红山嘴;北山头由白云岩构成,故俗称白山嘴。

  当年,英籍匈牙利考古探险家斯坦因从和田城出发,跨过喀拉喀什河(墨玉河),沿着春季枯水的和田河湿漉漉的河床,径直来到玛札塔格山下。玛札塔格山坐落在和田河下游中段的西岸,拔地而起的红、白两个山头见证着和田河的涨落盈亏、荣盛枯涸。每当洪水季节,河中形成众多的岛屿与沙洲,因而就成了野生植物的天堂,飞禽走兽的乐园,成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一条绿色走廊。

  有一个难解之谜是关于这座山的名字。“玛札塔格”维吾尔语意为“坟山”,因山上安葬着“圣战”中伊斯兰殉教者而得名。山头上屹立着汉代的古城堡、唐代的佛寺,唐代文献称此山为“神山”,《宋史·于阗志》则把它叫做“通圣山”,可它孤悬于茫茫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间,它能“通”向何处?“圣”又指的是什么?莫非还有一个神秘的所在,可以从这座山通达到那里?这是一个令人不解的疑团。

  玛札塔格山头耸立的汉代古堡和烽燧,历经一千多年仍巍然屹立。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的古国——于阗重要的军事要塞和驿站,蕴藏着神秘的历史玄机。长方形的古堡顺山势而建,城门、城墙、瞭望台历经千年沧桑,仍在山头巍然屹立。城堡建置分内外三重,占地面积约一千多平方米。这些建筑就地取材,用棕色砂岩抹泥巴垒成,并在其中夹筑胡杨、红柳树枝,所以非常坚固。西墙有马面,可供巡逻瞭望;北边为缓坡,有墙两道防守;东墙开城门,直通山前的和田河;唯有南边是悬崖,凭险不筑墙。不过,断崖上有洞窟,洞中石板上刻有梵、汉文字。

  城堡两边的烽火台是最早的建筑,在第一重城堡范围内。这里可能是“塞上亭守烽者”的亭,作为最初报警人员守望烽火台的亭——住宿之所。《史记》载曰:“烽见敌则举,燧有难则焚,烽主昼,燧主夜。”是为通报敌情警号而设。后来随着需要不断拓展,增建了第二重和第三重城堡,从而具备了报警和卫戍的双重作用。

  据考证,戍堡和烽火台建筑的时间不晚于东汉,废弃时间不早于晚唐五代,可能在两宋之间。因于阗李氏王朝的统治延续至宋,其王李圣天自称唐之宗属,宋太祖册封李圣天为于阗大宝国王,李氏家族虔奉佛教,戍堡佛寺自然会受到保护。由此可以推断戍堡佛寺建筑可能毁于伊斯兰教与佛教的宗教战争中。“玛札塔格”——“坟山”上的坟墓,是一个重要佐证。据说于阗佛教徒玛江汗,在“圣战”威重时给伊斯兰教军队暗送情报,被自己人处死。伊斯兰教势力占据于阗后,为了纪念玛江汗,将其尸体葬于红山之巅,建栅栏、树墓标供人凭吊。

  这里的遗迹遗存随处都是。黄文弼先生1927年4月溯和田河而上,途中考察了玛札塔格古堡,其收获简要记录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他在古堡南侧断崖上发现一处洞穴,洞穴石板上有梵文和汉文题记。他说:“在临河边峻城下之石隙中有洞穴为浮沙所掩。疑为古人居住遗址……石室顶部刻梵文、汉字甚多。”后来,沙土游积洞中很厚,已看不见当年黄文弼所见的文字了。

  据考察,山下洞穴不止这一处,说明当时来往于于阗河古道上的人们,都选在这里投宿,这里应是旅人聚集的重要栖息地。当年于阗河河水充沛,河中有众多岛屿和沙洲,胡杨、柽柳、沙棘、甘草等植物生长茂盛,各种动物在这里出没,是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

  《汉书》早有记载:“姑墨(今阿克苏一带)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这表明汉至北魏于阗与姑墨、龟兹都是直通的。到了唐代,沿于阗河已形成南北交通的绿色走廊,唐代僧人就走过此道。18世纪以来,和田河绿色走廊又成为一条军事要道。在大小和卓叛乱时,和田四城被陷,清朝官兵2000人由阿克苏河沿和田河急行军,至和田大败叛军,光复旧土。民国初年,新疆督办杨增新经营此道,指令和田县知事每70里设一驿站,两驿站设一马站,每站盖住房、畜圈并开挖井水。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15团沿着此路,经过15天急行军,进驻古城和田。这条绿色通道,虽然旅途艰难,但自古至今没有断过行人。

  从玛札塔格古堡遗址往东,把克里雅河、尼雅河、安迪尔河下游三角洲上的遗址连接起来,就显示出一条横向的古代交通线。顺着玛札塔格南麓西行,沿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至和田、莎车、疏勒等地,这又是一条沟通喀什至帕米尔山路的古代交通线。玛札塔格正由于濒临和田河,才成为这两条古代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驿站和戍所。

  斯坦因在1903年4月和1913年11月两次到达玛札塔格,考察发掘了古堡遗址。他雇了一些当地的民工,获得的文物有木弓箭、木笔、木梳、木钥匙、木锁、木栓、木纺轮等;毛制品有红紫黄棕各色羊毛衣物和鞋袜,染色毡片、羊毛线团等;还有陶器、铁片、铜扣、铜戒指、皮革制品、鱼网、草鞋、毡靴等。

  1903年斯坦因第一次来到玛札塔格时,因为疏忽而没有发现古堡对面的佛寺遗址。虽然在古堡挖掘出了硬红土做成的坐佛浮雕模子,在城墙西端垃圾物中发现了古藏文木简、纸文书和汉文、古于阗文、古维吾尔文、阿拉伯文及怯卢文的文书,还有一本奇异的僧侣汉文账本,但都没有满足他对玛札塔格发掘的更大愿望。

  当他第二次来到和田时,一个名叫阿希木的人告诉他,自他1903年走后,这里的村民一直在玛札塔格挖宝,并带给他一些木制器具和古藏文及波罗谜文文书,最使他感兴趣的是一件供奉用的饰板,上面有一个坐佛和一个小佛塔,非常精巧生动。他深信这里有佛寺,所以才第二次重访玛札塔格。这次,佛寺终于被他找到了。经过挖掘清理,佛寺内出现了半圆形塑像泥基座和台基,建筑样式与他在丹丹乌里克发现的神龛建筑一样。他还发掘到精致的圆球形和复钵形相结合的尖顶雕刻饰物,以及从浮雕上掉下来的石膏残片、从彩色壁画上掉下来的墙皮,还有图案十分精美的装饰木板。斯坦因认为,这个佛寺和古堡,在公元8~9世纪被吐蕃人占领期间仍然存在。他写道:“这些遗迹说明了一个事实,即为当地世代相传的礼拜风俗提供了直接的考古证据。这个地方和中亚其他地方经常见到的一样,人们把佛教圣地变为穆罕默德玛札崇拜。”他指的是在“通圣山”上,后来竟建起了伊斯兰教的“玛札”——坟墓。

  在斯坦因得到的文书中,有一件是中国官员在唐贞元二年(786)签发的官方证件。还有的文书中提到中国高级将领的名字,提到安西、龟兹以及安西都护府的地位等等。有的文书是用两种文字写成的,一面是古于阗文,一面是汉文或古藏文。斯坦因说:“这表明,在行政事务中同时使用地方语和官方语是必要的”,这就进一步说明,“毫无疑问,这属于中国行政在那里的统治”。

  特别有趣和令人费解的是,斯坦因在古堡中得到的那个汉文书写的僧侣账本。它卷成一个书卷,装在一个绸袋里。账本记载了寺院和尚在上一年最后三个月和下半年第一个月的日常开支。遗憾的是上面没有年号,有学者认为这个账本属于7~8世纪之物。这个奇怪的账本还出现关于买酒买菜和给军队护卫总秘书买水果及给中国驻军高级军官的葬礼送礼品的记载。斯坦因由此提出这样的疑问:“在玛札塔格这个沙漠地区,这种支出难以想象。这个奇怪的账本,或许是从某一个地方流传到这里来的。”这其中究竟藏匿着什么秘密,至今尚没有被解开。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