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每个人都希望有钱,这并没有错,但要获得钱财,必须有原则,不能违背人情义理和政策法规。对商人来说,信用和商誉非常重要。而信用和商誉,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获得。

  晋商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第一商人,是因为他们在义与利的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行为规范。他们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反对以不正当手段骗取钱财,要求商人做到“利信义出,先予后缺。

  过去,有位晋商在嘉湖一带囤积粮草,有一年碰到自然灾害,有人劝他趁天灾将粮食卖个好价钱,但他却没这样做,他认为让受苦的百姓在灾荒之年安然度过,才是大利。于是,他便将囤积的粮食削价卖出,还设粥铺赈济灾民,赢得了百姓们的信任和赞赏,他日后的生意也逐渐兴隆起来。晋商不仅在经营中坚持“以义取利,为义让利”,就是在合伙同伴间,也能够既保持平等竞争,又保持相互关照与支持。特别是在生意上有合作关系的同伴,他们会做到仁至义尽,哪怕知道这项生意最后不赚钱,也不会与同伴中途绝交。倘若对方不幸倒闭,自己的债务收不回来,他们就只当交了学费。

  祁县的大德通票号是最让人敬佩、感动的,从清末到民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票号都处于倒闭、歇业的状态,资本实力较厚的大德通票号历经艰难。

  中原大战时,大德通票号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时,山西发行了一种晋钞,阎锡山失败之后,晋钞便开始不断贬值,到最后,25元晋钞才只抵1元新币。

  这其实为大德通东山再起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它可以用晋钞支付别人的存款,乘机发财。但大德通并没这样做,而是将多年积攒的老本都存放到兑付存款中,这次买卖,大德通赔本数目巨大。经过一番折腾,原本在困境中摇摇欲坠的大德通更是危在旦夕,最终亏空30万两白银。大德通做出这个舍利取义的决定,并不是凭一时冲动,而是仔细算过一笔良心账。他们认为,即使大德通因此倒闭,也不能将顾客陷入衣食无着落的境地,但对于储户来说,如果票号这样做,就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威胁。两者相比,哪个轻哪个重,不言自明。

  商界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同在村里开了药铺,一个在村南,一个在村北。村南的人是卫校毕业,村北的毕业于医科大学。当然,在村民们眼里,村北的医术要比村南的高。因此,刚开始经营,村南的药铺门可罗雀,而村北的药铺则人如潮涌。

  看着生意如此红火,村北的人便开始洋洋得意了,他为病人抓药时总是自作聪明,贵药少称,便宜药多称,混合后药品总量不变,无人能发觉。因为这样做,病人服用了后不会达到预期效果,他只想让病人多光顾几次。

  然而,村南的医生并没这样做,他不想如小商贩那样在秤上做文章,觉得不能蒙骗病人——药品和一般的商品不同,因为这是牵扯到人命关天的大事。他依然分量称足,该磨碎的磨碎,该切片的切片,按要求将每一剂药处理得很恰当,一些变质的药哪怕蚀本扔掉,也不给病人,即使大部分病人看不出名堂。

  如此过了半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都说村南的医生医术提高了,且高过了村北,在村北几次看不好的病,在村南一次就会治好,真是奇怪。

  于是,村南医生家中的病人越来越多了,他的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相反,村北的生意却越来越不景气,最终关门大吉了。

  其实,并不是村南的医生医术高于村北,而是由于村南医生天性诚实,他不欺骗村民,处处为病人考虑,保证开出的药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因此,受到患者的信赖,他药店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了。

  在商界,失去信用和信誉只是瞬间的事情,而一旦失去了,想要恢复就很难了。所以,经营者必须遵循商业道德,这是成就事业的基矗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