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无论什么人,只要置身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前,必定会被画中女子的微笑深深吸引。蒙娜·丽莎嘴角微皱,眉宇舒展,脸部的微笑似乎一掠而过,却又能恰好被人捕捉。她的笑,视你的心情而变化,在你沉静时,你看她的笑,真是清水芙蓉,翠山之黛,不由你不沉醉;若你欢欣时去看,此时倘或带些轻浮的意念,那么画中的笑,又是冰清玉洁,如断臂的女神,教你油然生出庄重之心;或者你是在心情悲寂的时候去看,那么这笑容里又有一丝哀绪与你共鸣,又有一份关心抚慰你正在抽搐的心……总之,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莫测,令人神往,引人遐想。

  为什么这幅画会有这样的艺术魅力呢?是因为出手于大画家达·芬奇之故,还是跟这幅画的模特有关?自从这幅画问世以来,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争论不休,可惜仍然不能拨开乌云,让科学之光照彻这个谜团。

  有人用审美心理学的原理解答这个问题,说一件艺术品,不同的人来观赏,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观赏,其感受和效果自然是不同的。人们欣赏一件艺术品,往往是以自己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所以说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实在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争论这个问题,就好比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们争论一枚针尖上可以站立几个天使一样无聊。笔者在此无意否认这种从西方传进的接受美学,但是只想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一件艺术品一旦生成,就有它的独立意义,这种独立意义是绝对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说我国的一首曲词《天净沙·秋思》,无论何人,我想只要读到“断肠人,在天涯”,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哈哈大笑的;又比如有人吟诵李白的《将进酒》或者苏轼的《大江东去》,即便是他当时再不开心,也断然不会让另一个人感受到他所吟诗歌的悲凉气氛。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并不是任何一件文艺作品都会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因此争论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绝非是毫无意义的。

  有人把这个归结为达·芬奇的天才创作。第一,作者在创作这幅图画时,力图要在一个个性非常具体的人物身上,加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他最理想的美的典型,力图要让一闪即逝的脸部表情,成为永恒喜悦的象征——正是这种矛盾的张力成就了作品的神秘之美。第二,达·芬奇在绘画技巧上进行了独创。他为这个坐在阳台上的女人,设置了一幅透视不一的背景,当人们的视线集中在右边时,感到远景上升人物下降,而当视线集中到左边时,会觉得远景下降人物上升。就连画像上的五官,其位置也处在游移不定之中。此外作者又把表现笑容的载体——嘴角和眼角部位画得若隐若现,界限模糊,这就更使人们在欣赏图画时如坠雾中了。我们认为,这幅画的神秘与达·芬奇的天才是分不开的,但又不全在此。世界上天才画家的作品多矣,为何都不如这张《蒙娜·丽莎》神秘莫测?

  更有甚者,有人从医学的角度别出心裁地对蒙娜·丽莎的生理状况进行了一番检测,结果认定她患有内斜视,甚至发现她右下脸上有一点肿,这些“大夫”们指出,这或许是蒙娜·丽莎神秘微笑之谜吧?

  后来甚至关于蒙娜·丽莎的年龄,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早不是什么妙龄少妇了,已经“人到中年”,很可能已经40岁往上了。这无疑使得蒙娜·丽莎的微笑越发显得扑朔迷离了。

  事实上,对于《蒙娜·丽莎》的版本,历来也争论颇多,许多收藏家都声称自己拥有《蒙娜·丽莎》的真作。据统计,世界各种名画册上登载的《蒙娜·丽莎》竟有60多幅,而且竟有一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原画收藏于美国波特兰美术馆,经专家鉴定,确实是达·芬奇的手笔。这会不会是《蒙娜·丽莎》的底稿呢?这些问题于增加人们兴趣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破解蒙娜·丽莎神秘微笑之谜的难度。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说不尽的《蒙娜·丽莎》啊!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