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清明上河图》的伟大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采用的是传统中国绘画手卷的形式,画家运用鸟瞰俯视的方式,随着画卷的缓缓展开,用不断推移视点的方法来攫取景物,全图所描绘的人物计有五百多个,牲畜五十多头,车船各二十多只,无不逼真生动。作品构图严密紧凑,安排有条不紊,各得其所。各种人物不仅衣着不同,神态各异,而且劳逸苦乐,对比鲜明。最有趣的是画中的人物组合是按照一定的情节进行的,那些富有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场景描绘,使人们在观赏时产生无穷的兴味,如虹桥争道的行人和桥栏观景的闲人,与河中倒桅大船上的船工,对比产生动静各异的效果;酒楼上一边宴饮,一边向外眺望的酒客,与楼下从车上装卸货物的车夫,作坊里制作弓箭的匠人,对比产生忙闲不均的感觉等场面,表现出画家对于生活观察细致入微,体现手法活泼生动的艺术功力。

  除了上述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整幅作品由于是真实展现了12世纪中国城乡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还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人们对于北宋时期汴京的人文情貌最直接的了解就来自《清明上河图》,从中不但可以考见当时的建筑形制;而且酒楼外耸立的“观楼”,简直就和后代广告牌式的建筑装饰一样;我们甚至还可以根据它研究当时的服饰制度和车舆乘骑方式等等。如果将画中所描绘的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与宋代记述都城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东京梦华录》等宋人笔记以及描写宋代社会生活的《水浒传》合而观之,会产生更加丰富生动的立体印象,人们誉之为“伟大的历史画卷”。

  《清明上河图》以它独有的强大艺术感染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张择端之后直至明清时代竟出现了数十种摹仿之作,为收藏这幅杰作,还曾发生过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清明上河图》大约是在清嘉庆四年(1799年)流入清宫内库的,1911年后被溥仪带到长春,抗战胜利后,入藏到故宫博物院,这其中的曲曲折折,已被写成多种文学作品,广泛流传。

  《清明上河图》本身也给我们留下许多不解之谜,首先,关于画作的名称就有很多歧义,多数研究者认为作品描绘的是北宋国都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的汴河两岸早春清明时节的情景,因汴河俗称“上河”,故名。但近年有研究者认为“清明”并非指画中表现的时间季节,而是画家将作品进献皇帝时,歌颂当时经济繁华、生活富足所用的词语,这一派研究者从画作所描绘的内容推断,图画所表现的时间不是清明,而是秋天的景色,并从画中找出内证,比如,画中人物带扇子的达十多人;有几个孩子光着下身在街上嬉戏;河岸小贩的桌子上摆着切开的西瓜等,分明是一派秋色。为何不说是夏天,而定为秋天呢?这是因为当时著名的“汴京八景”一向是以“汴水秋风”居首的,描绘承平治世的宫廷画家自然不应当画错了。

  另外,关于作者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无名款,卷后有金代张著在1186年的题跋,认为此图为翰林张择端所绘,元代收藏家杨准在一段跋文中提到,画卷前曾有宋徽宗赵佶题写的标题,由此得知张择端为徽宗时画院的画家,其余的情况我们知道的并不多,从现有史料来看,只知道他是北宋末年的宫廷画家,擅长风俗画,自成面貌,留存的张择端真迹,只有这幅《清明上河图》,究竟张择端何许人也,他创作此画的意图何在,其创作方法与创作周期如何,还须研究者进一步的考证、发掘。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